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高校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路敏

  摘 要: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以商科专业为例,从顶层设计着手,通过明确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1.043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政策红利已惠及亿万民众。高校处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无疑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改革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任务仍然很艰巨,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尝试从专创深度融合视角探讨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径。
  1 正确理解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
  早在2010年,教育部就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结合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有部分观点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创业培训,举办或参加创业活动,这种观点可能有失偏颇。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进行创业知识的传授和创业技能的训练,而是将创业作为一种精神、一种能力、一种素质的培育过程,内涵是学生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引领,又以专业教育为深层根基,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可见,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一定要密切结合专业教育,只有创新专业教育体系才能实现两者融合之目的。
  2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以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为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培养短板,以解决创新创业教育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明确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探索“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专业优势重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适应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3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具体路径
  3.1 明确“专业+创新创业”深度融合的培养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分阶段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具有健康的体格、稳定的心理素质、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及良好的专业素养,具备分析、解决复杂专业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中小企业从事具体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就业者和具有内在创业动力的优秀潜在创业者。
  3.2 探索“专业+创新创业”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
  如图1所示,在通识教育模块,通过基础学科课程培养学生通用素养、奠定职业基础,同时通过创业基础等普惠性课程导入创新创业内容,唤醒学生“创业意识”;在专业与创业教育模块,通过专业知识、能力训练实践环节培养专业岗位技能,同时通过专业类创业高阶知识、创业能力实训环节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在认证培训环节,既注重职业资格培训认证,又注重创新创业培训认证,培养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双重能力;在人才培养输出环节,不仅要有就业对接,还要增大对创业的服务支持、资金支持等。
  3.3 重构“专业+创新创业”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
  面向不同类型学生设置集意识唤醒、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实战体验为一体的初、中、高阶段递进式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1)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初级阶段创新意识课程模块。分别在第一到第六学期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思维训练》《创业基础与实务》等通识性创新创业课程,着重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唤醒创新创业激情。
  (2)面向不同专业学生,结合专业实际,开设中级阶段专创融合课程模块。比如商科专业分别在第二到第八学期开设《虚拟企业经营综合实验》《经济学沙盘模拟实验》《科研训练》《创业模拟》《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训课程,培养学生专业与创新创业综合能力。
  (3)面向已有创业意识及创业激情学生,跨专业设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班,设置高级阶段能力提升、实战体验课程模块。一是在第一课堂设置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课程。分别在第五到第六学期开设《计划书撰写与项目路演》《营销与创新》《企业税务税法》《创业实践与案例》等4-5门课程,进一步丰富创业知识,强化创业能力培养。二是在第二课堂开设实战体验课程。包括定期举办创新创业沙龙、举办或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创新创业大赛,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等,旨在传播创新创业文化,认知创新创业环境,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3.4 围绕“专业+创新创业”深度融合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1)变革课堂教学模式,可将“慕课”课程纳入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此举一方面可缓解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困境;另一方面也可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拓展学生视野。但是这就要求助教老师要做好课程设计,用好慕课资源,积极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深入实施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性和创造性的创新创业思维。
  (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国内外学术前沿、最新研究成果等融入课堂教学,并通过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学习,催生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就商科专业来说,鼓励教师根据专业实际,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要求,修订完善课程标准,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知识教学。
  (3)改革考核办法,引导教师根据专业特点、教学目标及课程性质,大胆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提倡通过课程报告、科技活动、项目作品、发表论文、授权专利和自主创业等评定课程成绩。突出考核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在创新创业训练中,注重过程考核,淡化结果成败,培养学生勇于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的精神。
  4 结论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必须科学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及考核方法的优化等,本文基于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视角探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路径,旨在完善内部条件。除此之外,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还需要外部条件支撑,包括制度、政策、师资、资金等质量保障关键要素。最后,即便内部外部兼备,仍需要彻底地贯彻落实。需要学校、政府、企业、学生的高度配合与支持,才能最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巩丽霞.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探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9):43-46.
  [2]路敏.应用型高校商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基于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视角[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7,(7):74-75.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度陕西省高等教育协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应用型院校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建设路径研究》(XGH17235)、2017年度陕西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民办高校经管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17BY120)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路敏(1983-),女,河南商丘人,经济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商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860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