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生态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爱文

  摘 要:
  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是为保障高校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载体,主要由课程平台、实践平台、服务平台和文化活动平台等构成的软硬件环境。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高校内部与学校、社会之间作为一个共同演进的整体,在信息生态环境中,在信息功能生态位、时空生态位的作用机理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发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性质与功能,争取更多的资源来丰富创新创业教育。
  关键词:
  信息生态;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联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3.039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具有创新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教育活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是为满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求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而设置的教学与实践场地,包括创新创业课程平台、实践平台、服务平台和文化活动平台等软硬件环境。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夯实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而且能促进学生在岗位胜任、團队协作和技能提升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可见,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是为保障高校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载体。然而从现有文献来看,对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研究并没有突出信息的作用。人类社会自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信息资源就成为组织生存和进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在与信息环境、信息服务机构的互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探讨信息生态、信息生态位等关键要素对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影响,对于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相关内涵
  1.1 信息生态和信息生态位的内涵
  信息生态是探索信息化社会的人、信息、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为信息环境中的组织、信息技术和信息对象之间的关系提供科学合理的解释框架。信息生态位,是指从事信息相关活动的主体(即信息人,包括人或社会组织)在由信息内容、信息时空、信息技术和信息制度等因子构成的信息生态环境所占据的特定位置。学术界通常将信息生态位分为资源生态位、功能生态位和时空生态位3个维度。资源生态位是指信息人在信息生态系统拥有资源和利用的情况;功能生态位是指信息人承担的信息角色和职能;时空生态位则是指信息人在生存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上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情况。
  1.2 创新创业教育各功能平台的含义
  (1)课程平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主要是围绕提高学生创业的基本知识、技能系列课程。
  (2)实践平台。实践平台建设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际应用能力,实现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形成一体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3)服务平台。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是发挥管理咨询、投融资服务、工商税务等职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创新创业过程的指导和服务机制。
  (4)文化平台。创新创业文化平台主要是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优化创新创业制度和服务和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
  2 基于信息生态理念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模型构建
  创新系统内部的创新群落、创新物质、能量和信息依存与共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不能仅依靠高校自身所掌握的信息和知识,还需要不断从创新系统外部整合和吸收相关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的信息时空条件下,信息内容、信息技术和信息制度等信息资源以信息人(高校、政府、企业等)为媒介,流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服务和文化平台等各个功能平台。数据、资料不断地在各平台之间流动,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进行。受信息生态位主要维度的影响,各功能平台在时空生态位、资源生态位和功能生态位的作用下,不仅直接影响着平台之间的关系,而且对各平台要素存在状态、信息资源的利用和拥有情况以及信息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信息生态位的作用下,信息生态系统形成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氛围,从而改善和提高平台的建设质量和效率。
  2.1 信息功能生态位的作用机理
  在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系统中,信息功能生态位是指信息人在信息生态环境中承担的社会职能和角色定位,以及反映与其他信息人之间的关系。高校在信息生态环境中扮演的角色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递者,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承担着建设课程体系、师资团队、服务机制与文化平台等功能;政府是信息生产的指挥员、监督者和协调员,引导、推动和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是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推动者;而企业是信息的生产者、传递者和消费者,为高校提供真实的实践场所,为创新成果的转化提供应用平台,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高校内部、高校之间与政府、企业作为一个共同演进的信息生态系统,高校、政府和企业等信息人的分工和信息素质决定信息功能生态位,信息功能生态位又进一步影响信息人在信息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信息资源需求。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建设需要高校、政府和企业等信息人多方共同参与,通过培养信息资源获取能力、利用能力和时空活动能力等功能来提升和优化自身信息生态位。
  2.2 信息资源生态位的作用机理
  信息人对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信息生态环境中信息资源的占有和利用。信息资源生态位是影响课程平台、实践平台与文化平台的主要维度。课程、实践和文化平台的建设需要有信息资源作为支撑,各要素平台通过获取、占有和利用所需的各类信息资源,形成信息资源生态位。功能平台的信息资源需求、获取和利用能力决定高校、政府和企业等信息人的信息资源生态位。在信息生态环境中开展的课程、实践和文化平台的建设进展取决于信息资源生态位。高校建设课程平台应将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等知识性课程资源相互融通,并打通与课外实践课程资源的界限,使得专创融合,理实一体。实践平台的构建需要整合高校、政府、企业等各方资源,建立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各种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从中体验创新创业的过程,从中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2.3 信息时空生态位的作用机理
  信息时空生态位包括时间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是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中信息人所在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上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情况。创新创业教育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時空生态位是影响课程平台、实践平台和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维度。信息时空生态位取决于信息人的信息时空占有与利用的能力和信息活动的情况,同时又决定信息人信息活动的效率和效益。因此,构建课程平台还要注意加强利用慕课、微课等“互联网”教学信息平台,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局限性,进一步提高他们使用资源的便利性与学习的效率。同时,实践平台的构建需要利用企业的实际生产场所、社会经济实体的商业信息环境,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真实的实践场景;高校要搭建一个高效的创业服务体系,需要联合政府、企业等社会各部门,为创新成果的转化提供应用平台。
  由于信息人自身条件、拥有信息的数量和范围、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活动的时空各有差异,信息人对信息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信息资源利用能力,其占有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越多,竞争力越强;活动效率越高,越有利于获得资源和社会支持,进而对组织产生积极影响。见图1。
  3 信息生态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建设路径
  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在特定的空间与时间内,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发挥与外界各类相关组织群体与创新生态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性质与功能,争取更多的资源来丰富创新创业教育。
  3.1 高校内部科研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整合
  高校科研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是高校学术生产能力的重要体现,高校具有较高科研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及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基础。高校教师应积极引领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创新产品研发、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研究等科技活动。高校内部科研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整合,既是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求。
  3.2 不同学校间的教育资源的互补与共享
  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广东省各职业院校来说,各高校水平不一,开展内容不同,需要教育资源的互补与共享,达到以先带后,交叉学习。一是建立创新创业交流机制,如建立专业创新交流制度、教师讲学交流制度以及校际创新创业教育交流制度等;二是共享创新创业资源,共同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遇和更好的条件;三是以各高校为基础,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会,实现在学术创新能力上的带动作用。
  3.3 社会与高校间教育资源的整合
  社会是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源泉和基础,也是创新创业实现的平台和舞台。要从教育的角度,建立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资源。一是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或创新孵化平台;二是建立创新创业成功人士进校园制度;三是建立创新创业校友会。发挥各主体地位的积极因素,形成知识、人才、技术等创新教育资源的相互交融。
  参考文献
  [1]陶勇.面向制造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12,(5):112-115.
  [2]娄策群.信息生态位理论探讨[J].图书情报知识,2006,(5):23-27.
  [3]陈浩义,王文彦.基于信息生态位视角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认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5):76-79.
  [4]张秀娥,张宝文,姜萍,等.创业者信息生态位的演变及优化[J].情报科学,2017,(33):104-109.
  [5]张秀娥,张梦琪,毛刚.信息生态视角下创业意愿形成机制解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7):18-23.
  [6]马晓琨,方红彬.高职院校和地方企业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基于CAS的动力理论模型建构[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9-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937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