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善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正在逐步走向深化,加强内部控制对国有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实现资产保值增值至关重要。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国有企业将精力集中于市场开拓,容易忽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制度建设与执行不力,内部控制的效能弱化。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积累竞争优势,国有企业应当树立创新的管理理念,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强化审计监督执行,从多方面提升内部控制效能。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资产保值增值
[DOI]10.13939/j.cnki.zgsc.2020.15.087
1 前言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确保经营管理的有序进行以及可持续发展,建立并实施的一系列监督管理活动。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家能源、交通等领域肩负着重要的使命,特别是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逐步走向深化,积极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对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具有关键意义。因此,新时期国有企业应当深入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创新管理举措,提高内部控制质量。
2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新时期国有企业正在大力推进改革工作,实现转型升级,内部控制的开展对于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实现资产保值增值至关重要。
第一,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有企业需要全面积累竞争优势,使管理水平上升到更高台阶。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企业理念、制度、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管理理念的革新带动制度建设的健全,并且企业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配备专业人才,才能保证内部控制的质量。[1]所以国有企业在深化内部控制工作的进程中,也将推动经营管理的改革,建立并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进而为企业各项战略决策提供支持。
第二,提高国有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更加复杂,需要全面防范内外部风险。内部控制的加强有助于企业增强风险意识,及时对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给予前瞻性管理,避免风险因素转化为实际的损失。特别是在新时期的各项投资建设中,国有企业更要保持审慎态度,严格对资金投放的分析和研究,保持合理的资产和负债比例,确保资金链的稳健,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防止盲目投资陷入被动。
第三,促进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国有企业是由国家投资建设的企业,在国家重点建设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包括基础设施、能源、交通等领域,国有企业运营过程中会购置大量的资产,这些资产也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需要加强资产管理,包括防止资产采购不合理、使用不当、闲置保管不力等。通过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将会更加合理,为企业良性运转提供支持,同时带动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避免资产流失过快。
3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创新能力增强,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因此,国有企业应及时分析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
第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国有企业需要努力实现科技创新,扩大市场份额,完成战略目标,因而容易忽视内部控制工作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常常是以目标为导向,如追求短期业绩,在投资和运营过程中忽视内控风险,企业领导和各级管理者缺少对内部控制的宣传贯彻。有的企业虽然已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但是全员意识不强,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对内控的执行流于形式,最终也导致内部控制的效果不尽理想。
第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落实需要制度为准绳,使各项工作具备执行的依据。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来看,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关制度,但制度内容与企业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可操作性不强,还有的制度建立时间较早,现在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在组织架构和管理职责的设置上缺乏规划,部门冗余的现象常在,信息传递不畅通,易影响决策效率。尤其是国有企业运营规模较大,管理层级多,部门之间权责相互制约不严,一旦内部控制出现问题,难以追究责任人。
第三,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当今社会已步入大数据时代,运用信息技术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有助于规避风险,提高决策准确性。所以国有企业应当顺应时代潮流,深化信息化管理,从而增强抗风险能力。但是企业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还需进一步发展,目前企业主要是建立起信息化管理平台,运用财务软件完成日常记账和报表制作,对于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能力有待增强。同时企业缺乏风险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的系统措施,很多风险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对于风险问题的处理带有滞后性。
第四,审计监督执行不力。内部审计是监督企业财务运营的重要方式,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不强,有的审计部门并不直属于董事会,而是与审计对象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容易影响到审计的客观性,使内部审计的监督权限弱化。[2]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对审计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难以深入解决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监督中的各种问题。另外,企业审计结果公示不足,审计查出的問题整改不及时,缺乏责任追究机制。
4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建议
针对当前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新时期国有企业应当树立创新的管理理念,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强化审计监督执行,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树立创新的管理理念。在制定发展战略、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应当及时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充分认识内部控制在企业运营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企业要善于将内部控制与战略目标相结合,分析在运营中应当规避和控制的风险,进而制定系统的管理举措,带动全员参与内部控制工作。企业领导应当带领各部门员工,积极组织内部控制宣传工作,使各员工明确自身肩负的职责和使命,配合财务部门,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第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健全需要国有企业建立明确的目标、规范和流程,使各部门员工能够遵循统一的制度标准,落实岗位职责。为此,国有企业首先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发挥内部制衡机制的作用,引入独立董事和监事制度,使权力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在此基础上企业应根据业务发展,规划设置职能部门,细分岗位职责,确保部门间的制约与监督,促进信息传递与交流。[3]同时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健全资产、预算、核算、审计等管理制度,开展分级审批和授权,使各项内控工作的实施具备清晰的制度。
第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企业风险防范提供了有力支持,国有企业在应用信息化管理的同时,还应引入大数据技术,建立跨系统、全流程的大数据风控系统,全面准确获取企业各项信息,为内部控制提供数据基础,将风险分析模型和风险评估标准嵌入业务系统,通过选取一系列风险预警指标,及时对潜在的风险进行预判,并制定应对措施,防止财务高风险运行。为此,企业应聘请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分析工作,确保事前及时预警,事中监督反馈,事后落实整改。
第四,强化审计监督执行。为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国有企业应成立独立的內部审计部门,领导层更要赋予审计部门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审计部门能够客观公正地开展决策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工作。另外,国有企业要重视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紧跟时代潮流,借助信息技术支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将相关信息嵌入审计系统,通过数据分析研究,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而且企业要及时地对审计结果予以公示,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5 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国有企业正在不断壮大,加强内部控制是企业正常运转的保障,也是规避风险的需求所在。因此,国有企业应对内部控制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深入分析当前工作面临的问题,完善制度建设,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落实审计监督,从而为企业积累更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郭丽.国有企业中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研究[J].纳税,2019(15).
[2] 黄超.关于如何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商论,2019(18).
[3] 吴艳霞.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策略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219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