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河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思考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分析河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如完善并优化交通运输网络,提高资源利用率,高效连接各种运输方式,大力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等。
  关键词:河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5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2-0029-01
  一、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促进全国经济发展。河南省占有重要的地理优势,中部大通道的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通道建成之后,将发挥其联通南北、承接东西的桥梁作用[1]。目前,河南省内高速公路主干架已初步呈现三纵三横的整体外部结构,能够更好地承担起连接全国的战略通道的责任。因此,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经济效益必要性更加突出,首先能够提升全国“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的整体效能,也利于发挥河南省在全国运输网络布局中的重要作用[2]。
  2.促进河南省自身经济的腾飞。随着全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河南省的工业化水平也不断地提高,带来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的不断上升,转型升级成为发展的大势所趋,跨区域之间的贸易往来与合作更加频繁,一系列经济领域的腾飞进一步刺激交通运输需求的快速释放。为了进一步强化河南省在全国交通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满足自身不断增加的运输需求,在货物流通领域形成高效、专业、一体化的战略布局,规划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势在必行。
  3.实现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规避不同单一运输方式间的不合理竞争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效率的低下,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作用,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3]。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根据运输方式间的差异,扬长避短,形成相互协作,提高运输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形成一个有机结合和演化的运输体,最终实现交通运输的协调可持续发展[4]。
  二、河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承载力不足。在承载大部分运力的铁路领域,作为人口大省,河南省每万人拥有铁路长度远低于只有全国平均水平,造成现有线路负荷过重,如京广铁路长期超负荷运转,铁路网密度不足给运力带来长期难以缓解的压力。在陆地运输的另一重要承载方式公路领域,每万人拥有公路长度同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公路长度密度不足导致区域之间难以形成有效连接,现有公路线路还存在结构布局不合理,部分路段技术标准偏低的困境。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河南地处中原,多为平地,河道港口资源匮乏,水路运输发展艰难,现有省内内河港口吞吐能力弱,难以承担大宗货物的运输任务,停泊口较少,基建设施不完善,发展难形成规模优势,与邻省之间的水路连通率偏低。民用航空发展缓慢,机场数量和规模等级均无法适应河南作為人口大省的交通运输需求,现有航线少,覆盖面小,难以适应新经济形势下的运输要求。
  2.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衔接不畅。城市交通方面,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各行其是,缺乏协调和配合造成部分路线衔接不畅。机场方面,河南省唯一的国际化机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地处偏远的新郑,与城市公交、地铁等的衔接不畅,给人们出行带来很大不便,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在高速铁路不断提速的竞争环境下,河南航空运输的发展难以与之匹敌。河南省目前没有专业一体化的铁水、陆水衔接交通网络,在拥有港口的周口市,综合交通网仍在建设中,无法形成水陆的有效衔接,运输承载力和效率进而受到制约。
  3.资源未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河南为人口大省,主要从事农产品的种植,各项资源本就相对匮乏,如何在有限的资源限制下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建成一个资源节约型,高效专业综合的交通运输体系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探索新的适应于河南本土的新运输方式也迫在眉睫,如可以发展城际大运能轨道交通,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
  4.缺乏大型现代化货运场站和物流中心。河南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滞后于全国整体水平。河南省铁路综合运输枢纽规划落后,导致在货物换装过程中效率低、不方便,难以适应多种的运输方式,且安全性也需不断加强,集疏运能力落后于同类型枢纽站点。缺乏能够联通全国的综合枢纽,导致各种运输方式间缺乏有效的连接渠道,运输效率和质量也随之不高,如仅有的两个综合枢纽郑州东站和郑州火车站仍在建设中。
  三、河南省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建议
  1.完善并优化交通运输网络。铁路方面,优化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大能力货运通道、区域铁路各部分布局,建设能够有效衔接配合,功能全面分工明确的交通运输网络,以解决铁路运力方面不断增加的运输需求。公路方面,增加省干线公路数量,重新规划普通干线公路,形成结构分明,有主有次,相互配合的布局;重点提高国道省道的建设质量、通行水平,延长使用年限,提高资源利用率。配合主要港口,有针对性地大力开展铁路、公路集疏运通道建设,构建福射范围更广,能够更好地实现水陆结合,配备先进设备和船舶,且符合国家生态环境要求的水运网络。
  2.提高资源利用率,高效连接各种运输方式。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因地制宜控制用地,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在这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城际大运能交通。重视铁、陆、水、空各种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把控,延长基建设施的使用年限[5]。重视各种运输方式间的高效衔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实现有效的集成整合,实现“1+1>2”的共赢格局。
  3.大力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的交通运输站点的功能,优化布局,完善主体功能。在此基础上,重点建设河南省会郑州市的铁路,公路航空综合枢纽的建设,实现铁路空的高效衔接和优势互补,打造出一个一体化的集成运输体。
  4.坚持协调性发展原则。综合运输体系的协调性不仅体现在运输方式间的有效衔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以“宜陆则陆,宜水则水,宜空则空”作为选取运输方式的原则,还要兼顾跨区域或不同区域层次之间的互相配合、协调发展[6]。
  参考文献:
  [1]  刘丽琴.河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协调性发展浅析[J].交通运输,2016,(2).
  [2]  王子明.建立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对策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07,(1):59-61.
  [3]  杨立新.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9).
  [4]  朱胜跃.京津冀区域综合交通规划研究[J].综合运输,2011,(11).
  [5]  徐宪平.统筹协调优化配置着力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J].综合运输,2011,(1):4-9.
  [6]  李大力.关于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问题[J].中国民用航空,2010,(9):27-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265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