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零售化”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伴随时代的变迁,国内小微企业也日益发展壮大,促进了信贷营商条件的深度优化,这类企业的信贷及商业银行的服务模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商业银行在服务中小微企业时,整体信贷缺乏创新性,迫切需要加强信贷零售化经营,以此来促进小微企业的大规模发展。为此,本文概述了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分析了小微企业信贷现状及其原因,并且研究了商业银行实行零售化信贷转型模式的必要性及其建议,希望能帮助商业银行更快地发展壮大。
【关键词】小微企业;商业银行;信贷零售化
目前,政府及监管机构均有积极动员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小微企业经济的发展。伴随商业银行整体经营模式的日益成熟,很多商业银行也逐步认清自己的缺陷及优势,刻意避开激烈的正面竞争,并且开始逐步转变经营模式,向服务于众多小微企业靠拢。同时,商业银行还从小微企业的基本特点出发,立足经济体系结构,充分利用自身灵活经营的优势,通过推行零售化信贷来大幅改善经营业绩。
一、相关概述
(一)商业银行
作为一种常见的银行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涉及存取款、转账汇兑、信贷、储蓄等领域,具有信用中介的特征。在銀行日常的经营中,常常需要对公众存款进行吸纳、放贷、展开票据贴现等方面的工作。但目前商业银行一般并不能自主发行货币,只是经营简单的存贷款等之类的业务。
(二)小微企业
在小微企业中,主要涉及小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家庭作坊等。在拉动经济发展、提升就业率、保护社会、发展科技等领域,这些小微企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些企业在当前发展的时候,却一直面临着很多方面的问题,如劳动力需求量大、投入多、税负大、难以融资、缺少扶持等。鉴于此,政府机关相继颁布了一定的优惠政策,以专门扶持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目前,银行之间的竞争形势日益加剧,小微企业服务业务也逐渐发展成为银行新的利润点。所以,商业银行积极帮助、支持小微企业表现出很深远的意义。
二、小微企业目前的信贷现状及其原因
(一)信贷现状
目前,通过发展小微企业,能够针对低收入群体,大量供给就业机会,提升他们的收入,从而保护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小微企业在国内企业总数中占据的比例高达97.3%,这些小微企业产生了超过80%的就业岗位,充分吸纳了超过90%的新增劳动力。
虽然在加快经济发展、安定社会方面,这些小微企业带来的影响极其显著,但是却没有获得应有的社会支持,特别是融资问题相当严重,已经演变成限制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最大障碍。目前,国内很多金融机构在通过信贷服务于各种小微企业方面,还是非常消极怠慢,大规模企业一直都是金融机构争相服务的对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微企业的各种信息没有足够的透明性、抵押品多不合格、信贷成本高、规模小、大信用风险等,所以考虑到经营成本、信贷风险等问题,商业银行并不十分乐意借贷给小微企业,令这方面的信贷业务逐步发展成为信贷缺口。
(二)原因
1.自身缺陷原因
一方面,很多国内小微企业,常常很难拿得出银行满意的抵押品。而从商业信贷角度来看,首选担保方式就是抵押,但这些小微企业常常正值自己的成长期,固定资产相对较少,以流动资产为主,不能提供价值足够的抵押担保物品,根本无法满足抵押担保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财务信息并不详尽。在评估信贷方面,相较于信用历史、抵押品等的评价,财务信息方面的评价往往会更加明显地影响信贷评估的最终结果。一般小微企业整体资产及经营规模均不大,内部的财务数据常常很难合格。
2.既有信贷模式与小微企业并不适合
一方面,信用、风险的评级不当。在银行评价贷款客户的系统中,很少考虑到国内小微企业的整体特征,多顾虑大中型企业。而很多小微企业的实际盈利并不可观、规模也十分有限,相应的治理也跟不上大企业,聘请的员工也缺乏应有的素质,常常财务信息也缺乏透明度。同时,小微企业为了自身的成长,也提供不了理想的抵押担保物件,最终令信用评级偏低。另一方面,流程无法适应小微企业的正常融资。在既有信贷模式中,为增强贷款安全性,在贷前、贷中、贷后的调查、审批、管理中,往往采取客户经理一对一的模式,成本高且效率低。作为小微企业,所需贷款额往往具有急、频、短的特点,故此这种信贷模式往往并不可取,缺乏适应国内小微企业的信贷情况。而向零售信贷的科学转型,则能很好地适应小微企业的整体特点。
三、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进行零售化转型的必要性
(一)零售化与外部监管需要相符
据相关规定,作为商业银行,可在零售业务中纳入低于500万元的小微企业公司贷款,并且通过特殊政策,帮助商业银行处理风险权重等问题。所以,商业银行应减小风险权重等之类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单户授信低于500万元的小微信贷,以此来缓解银行竞争紧张的局面,改善资本占用问题,提升资产结构水平,增大综合回报。
(二)零售化与小微企业要求一致
针对小微企业,个人客户特点相当明显:投资组织及主体很丰富,多元出资来源及模式,整体治理便捷,生产经营灵活多变,个人决策,融资周期短、用款频次高、额度小、缺乏必要的担保物,同时财务报表也一度缺失等。
(三)零售化能促进商业银行更好地盈利、增强竞争力
顾名思义,零售化转型是指针对小微企业,采取零售类型中的个人经营贷款业务模式来替代企业信贷模式,且客户以评分卡为依据,基于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减小贷前信用调查成本,简化信贷流程、手续,更高效地申办小微信贷,达到这种融资中的“急、频”要求。此外,在零售化转型中,还能科学地筛选专业市场、产业群、同质客户群等,就多数客户实施批量营销模式。
四、转型小微企业零售化信贷的建议
(一)简化流程、健全评分卡机制 商业银行应大力健全评分卡机制,在整个信贷流程中,推广应用评分卡机制,来取代、简化主要的业务信息表格,并充分融合个体户与现代小微企业下的评分卡。在基于评分卡来创建模型时,还要综合考量这些信用风险指标:资金周转、资本结构、股权分配、当地经济水平,业主教育文化水平、年龄、持股情况、负债及资产、工作经历、抵押物所属等方面。同时,还应增大企业主一定的维度权重,体现这种企业的决策习惯及经营特点。
(二)革新经营观念、健全考核制度
为了落實“收益盖过风险”的经营观念,不能简单地考虑风险高低,而应注意客户收益能不能切实覆盖风险。同时,还应推行科学的考核制度,从小微企业、其他公线客户角度,分开各自的不良资产,并且分别展开考核,如果在上限下且与“收益盖过风险”吻合,不再太严管束小微企业方面的业务。
(三)细化客户、批量营销结合授信
首先,大力研究具体的产业集群业内特点,选择并跟进经济发达县域、良好市场、业界经济波动不大、很少通胀、运行周期稳定、紧密联系大众生活、认知度好之类的集群。其次,按照产业集群的具体经营特点,进一步划分客户群体,推行产品创新与缓释风险的制度,不断丰富贷款方式。最后,创建完善的经营中心,在中心支持方面行业,大致做到一个对一个,并且主要研究对应的行业。在这样的中心中,可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下形成的集中成本、信息、原材料、行业市场等优势,来深入解读小微企业能够承受贷款风险的综合能力,逐步形成某个行业链条下的信贷“金融管家”。
四、结语
总之,为了满足小微企业的发展需要,商业银行应及时更新经营观念及业务模式,以弥补小微信贷业务中的缺陷。通过结合零售业务与批量化操作的零售化信贷模式,促进小微业务更好地盈利,快速适应国内小微企业的整体信贷发展,帮助小微企业妥善处理融资难问题,进而不断增强商业银行的整体市场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杨明月.基于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小微企业贷款管理优化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6.
[2]魏松涛.浅析小微信贷零售化的社区银行经营[J].新经济,2014(29):55-56.
[3]孙芳,单科举.基于信用视角下的商业银行小微业务零售化风险防范浅析[J].时代金融,2016(27):80,86.
[4]李腾飞.当前小微信贷业务的问题与改进路径[J].上海金融,2019(10):82-87.
[5]徐小茗.我国小微企业信贷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10):22-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560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