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上市公司商誉风险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商誉作为现阶段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所衍生的重要产物,自2014年-2018年相关“松绑”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引发了新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热潮,但也加剧了商誉风险发生的概率。基于此,本文通过系统梳理上市公司商誉风险的基本现状,明确其潜在危害,提出应从强化并购重组交易的规范管理、全面完善审计机构的职责、重视信息披露的及时有效与优化商誉会计核算处理四方面进行有效防范,以缓解上市公司的商誉风险,保障其在新经济形势下破解发展瓶颈,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关键词】上市公司  商誉风险  并购重组
  引言:商誉本身是企业在并购重组过程中所衍生的自然产物,由于不能有效规范,容易产生泡沫化的问题,形成巨额商誉减值,影响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证监会于2018年针对会计监管风险的相关文件中强调,要从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信息披露、审计监督与有效评估等多方面进行商誉风险的有效防范,表明相关部门对商誉风险的管理十分重视。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上市公司的商誉风险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明确其发展现状,深刻剖析其潜在危害,以探索针对性的上市公司商誉风险防范对策,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
  一、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商誉风险现状
  为全面了解现阶段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商誉情况,笔者通过对Wind资讯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发现截止到2019年2月约有超过70%的A股上市公司对其上一年度的业绩情况进行了报告,综合报告情况来看,整体业绩首亏的上市公司呈现出不断增加的发展态势,相较上一年度增长超过120%,但业绩呈现预减、续亏问题的公司也呈现明显增长趋势,涨幅分别达到60.1%、78%。对其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发现存在此趋势的主要原因:一是在于现阶段全球经济整体下行发展,全球发展环境较为复杂,资本市场不景气,导致业绩较好的企业不能充分发挥其市场价值;二是2014-2016年是整个上市公司的并购热潮期,到2018年这些企业基本都进入业绩对赌期,商誉减值风险就有所增加。据统计到2018年第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的商誉总额甚至一度逼迫1.4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在此前尽管财政部针对商誉计提方式的调整,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商议,但最终并未形成相关指导政策,许多上市公司为规避巨额商誉减值造成企业净利润空间的缩减,会采取一次性业绩大清洗的方式进行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企业合并与无形资产的内容指导中强调不同控制主体的企业之间实行合并,购买方将针对过程中合并成本高于合并中所获取的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则被认定为商誉,即其是指被并购企业在未来能够为上市企业实现的超利润潜在空间。上市公司对其并购重组中所衍生的商誉予以最终确定后,未来各期不再进行价值摊销,只需在年末执行商誉减值监测即可,而此过程中对于减值种类、实施内容等的衡量,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免就为部门上市公司提供了利用商誉减值實施操纵交易的违规行为,造成减值结果有较大的差异,稳定性较差。
  二、上市公司商誉风险的主要潜在危害
  (一)制约上市公司融资水平的有效提升
  融资水平是保障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其要想实现更好发展必须重视融资水平的全面提升。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商誉减值过于明显,就会造成其净利润空间受到削弱,资产整体质量下降,最终导致上市公司偿债能力也会有所削弱。同时,过于明显的商誉减值也代表上市公司耗费大量的成本只实现了“泡沫资产”的积累,如此一来,相关监管部门是绝对禁止上市公司利用增发股票或发行债券的模式对外融资的,长期得不到解决,公司的运营就会受到影响,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其进行资产与信用评估时,就会根据其经营情况将之予以下调,制约上市公司融资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加剧上市公司业绩的不确定性
  商誉泡沫化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会导致企业实际产生的债务负荷要远远超出账面记录,资产负债严重超标,影响企业偿债能力的有效提升。由于商誉减值的损失一般是由上市公司的内部会计进行处理,因此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为这些公司争取了较为宽松的调整空间,其可能会利用某个有利时机将其进行全部释放,即前文所讲的一次性财务大清洗,部分上市公司甚至将其看做是调整公司利润的重要工具,更加剧了上市公司业绩的不确定性。
  (三)增加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概率
  现阶段,尽管国家针对A股上市公司进行了信息公开披露的严格管理,但对于投资主体特别是一些中小投资企业在信息披露过程中还是不占优势,甚至会因为信息披露的不及时、不真实等原因深受其害。对于投资主体而言,其只是将上市公司的商誉看做是资源内部整合、发挥部门协同效应的重要工具而花费的投资成本。然而,现阶段由于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整体存在着虚高估值的问题,加剧了上市公司商誉资产泡沫化发展的态势,导致巨额减值问题日益普遍。同时,由于资本市场本身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可操纵空间较大的问题,使得许多上市公司大股东能够在巨额减值中侥幸脱身,甚至可以借助关联交易的模式扩展利益空间,最终为其买单的只能是实力有限的中小投资企业。
  三、上市公司商誉风险的有效防范对策
  (一)强化并购重组交易的规范管理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决策的制定核心是为了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挖掘不同企业的协同价值,实现企业高质量的发展。因此,上市公司必须明确企业并购重组的战略目标,规范内部操作流程,有序推进公司规模的拓展外延。在实施并购重组决策前,上市公司必须全面整合被收购企业的具体资料,引入市场第三方专业机构,综合业务、法律、财务、资源、成本等多项因素展开全面细致的独立尽职调查,形成专业调查报告,为上市公司相关决策的形成提供专业意见。标的企业的业绩必须以完整、真实的数据资料为依据,秉持公平交易的市场原则,合理评估交易对价。同时,在并购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还应积极发挥企业的重组协同功效,强化对日常运营管理的动态监管,强化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发展,保障上市公司能够在业绩对赌结束后还能充分挖掘标的企业的经营管理价值。   (二)全面完善审计机构的职责
  会计核算本身是一项专业性要求较高的系统工作,会计事务所作为专门实施对市场企业财务情况进行有效评估与监督的第三方机构,需要克服传统为维持客户关系,对合作公司一味妥协、包庇的缺陷,自觉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全面提升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确保审计机构能够自觉履职,以专业、负责的态度投入上市公司审计工作中,实现其财务管理的有效规范。
  (三)重视信息披露的及时有效
  针对并购重组问题,上市公司必须坚持事前全面调查,事中积极参与,事后全程把控的原则,强化对信息披露工作的有效推动,全面覆盖企业财务状况、行业发展趋势、人员管理、不可控风险等多项信息内容,确保投资者能够全面掌握标的企业的实际情况,规避信息不对称风险,保障并购重组的顺利推进。
  (四)优化商誉会计核算处理
  为有效保障商誉会计处理的及时性,上市公司必须坚持谨慎核算的管理原则,科学统筹商誉价值确认与减值测试等各项工作,规范流程操作,对于测试中发现风险隐患较大的商誉减值,需要根据相应比例做好足額减值的充分准备,确保上市公司财务资产的公开、透明。
  四、结语
  现阶段,尽管国内上市公司整体商誉风险还维持在可控的阈值范围内,但面对全球经济整体下滑的发展压力,必须重视对上市公司商誉风险的有效防范。基于此,本文通过系统梳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商誉风险的基本现状,发现其商誉风险主要存在制约上市公司融资水平的有效提升、加剧上市公司业绩的不确定性与增加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发生概率等多种潜在危害,需要立足上市公司的战略发展需求,做好有效的风险防范与应对,以有效缓解其商誉风险的损失,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运营管理水平,为相关企业同类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借鉴。
  参考文献:
  [1]陆涛,孙即.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商誉风险[J].中国金融,2017(10):69-71.
  [2]魏建华.企业商誉风险应对的难点和解决措施[J].全国流通经济,2018 (21):38-39.
  [3]陈龙.探究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中的相关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8 (09):246.
  作者简介:向琼辉(1983-),女,汉族,四川省达州市人,会计师,本科,单位:陕西嘉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971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