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服务型制造作为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改善供给体系、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本文梳理了我国服务型制造现阶段的发展成果,分析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即强化服务型制造相关研究、构建一体化的产业政策体系、打造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构建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为下一阶段的服务型制造发展指明方向。
  服务型制造作为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有效改善供给体系、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2016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工程院联合印发了《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以下简称《行动指南》),鼓励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要素投入,以制造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为导向,以价值链增值为主线,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融合发展的生态,以增强支撑保障能力,推动服务型制造向专业化、协同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文件发布后,我国的服务型制造实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政策成果。
  本文在全面总结现阶段我国服务型制造的发展现状,分析服务型制造发展环境,根据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下一阶段的服务型制造发展指明方向。
  服务型制造发展成果梳理
  相关政策体系逐步健全
  2016年7月,《行动指南》发布以来,地方省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陆续出台了促进服务型制造的专项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以“服务型制造”为关键词,检索各省经主管部门网站发布的信息,可知截止至2020年5月全国共计有14个省(直辖市)先后发布了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与细则,辽宁、安徽、四川、湖北、重庆、上海、浙江等省市发布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与细则,郑州、嘉兴、泉州等地级市发布配套支持文件,多层级、成体系、广覆盖的政策体系逐步形成。
  服务型制造理念传播不断深化
  自《行动指南》发布以来,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组织开展了“服务型制造万里行”“中国服务型制造大会”等活动,各地方也积极配合服务型制造宣传推广,开展相应活动:浙江省组织召开全省数字化服务型制造推进会;甘肃省持续推进“服务型制造陇原行”活动;陕西省组织多次服务型制造示范推广与企业现场交流活动,活动通过借助学者解读、专家演讲、企业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宣传服务型制造新理念、新经验、新示范,使更多企业了解服务型制造的政策、认识服务型制造的重要意义,从而引导地方政府、企业加快推进与服务型制造相关的工作,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强制造强国建设。
  服务型制造典型企业持续涌现
  《行动指南》发布以来,工信部组织开展了两批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工作,截至2020年6月,共遴选出63家示范企业,110项示范项目,61个示范服务平台,6个示范城市。遴选主要围绕四种服务型制造典型模式,即供应链管理、总集成总承包、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增值服务。根据遴选结果来看,服务型制造对企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明显,示范企业服务收入占比接近30%。此外,各省市还组织开展了本地的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例如辽宁、安徽、福建等20家省级政府开展多批示范试点遴选培育工作,在一些重点模式领域遴选出一批服务化转型起步早、成效大的企业,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支撑服务型制造发展的               三大影响因素
  发展服务型制造需要理清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辩证关系
  服务型制造作为先进制造的新型模式,是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在发展服务型制造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的辩证关系,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是制造业,制造业的发展将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只有制造业强大,才能有发达的服务业。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我国服务业占比上涨很快,劳动生产率偏低,而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最高,结果占比反而下降,这种失衡的发展,也是现代中国经济脱实向虚一个根本原因。
  发展服务型制造需要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
  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取决于其能否有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发展服务型制造也不例外,也需要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提供支撑。服务型制造在我国整体上还是一个新事物,特别是服务型制造作为一个社会化的生产系统,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基础设施、价值认知和市场需求等诸多要素,现阶段能够与服务型制造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产业生态还很不完善。而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需要制造企业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中,重新确定自己的价值定位,来实现自身服务型制造的转型升级。因此,不断完善服务型制造政策环境、技术生态和人才生态体系,打造健康的产业生态系统对推动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展服务型制造亟需健全的评价标准体系
  当前,服务型制造还处于起步阶段,范围缺乏明确界定,业界认知存在偏差,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等都制约着我国服务型制造的健康良性发展。目前,标准体系和统计核算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服务型制造基础且核心的研究工作,如果缺乏相关研究,可能会导致服务型制造内涵、外延、边界难以有效界定。特别是,如果服务型制造缺乏相应的财务标准,容易导致制造企业在服务化过程当中面临财务陷阱和服务泡沫。
  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对策建议
  当前,服务型制造作为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是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关键结合点。在此背景下,有必要通过政策评估、企业调研等方式,了解企业转型的政策需求,发现企业服务化转型存在的具体问题,实现政策精准发力,加快形成推动服务型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构建良好的服务型制造发展生态,进一步推动服务型制造的创新发展。
  强化服务型制造相关研究
  目前多数制造企业还对服务型制造发展模式存在认识不清,具体模式无法区分等问题。因此,发展服务型制造需要进一步加强概念研究,通过相关案例梳理,系统梳理总结服务型制造的典型模式,研究提出服务型制造相关标准,提升企业、政府和公众的认知。鼓励科研院所与第三方机构开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共性技术等相关研究与协同攻关,深入行业调研分析服务型制造存在的具体问题,找短板,提路径,深化服务型制造政策贯彻落实。
  构建一体化的产业政策体系
  目前,制造业企业在進入服务业领域存在一些隐性壁垒,制造业与服务业在适用优惠政策和能源资源使用上也存在差别化待遇,因此有必要强化政策引导,消除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在税收、金融、科技、要素价格之间的政策差异。同时,进一步破除隐性壁垒,放宽制造企业拓展服务业务的准入门槛,支持装备企业取得工程和设备总承包资质。
  打造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
  服务型制造在我国整体上还是一个新事物,能够与其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产业生态还很不完善,因此构建良好的服务型制造产业生态系统十分重要。一方面要围绕制造业服务需求,培育研发、法律、工程、融资、信息、咨询、设计、租赁、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体系,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搭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服务外包产业平台。此外,构建服务型制造产业生态也需要关注人才队伍、人才梯队的建设,强化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构建服务型制造人才体系。
  构建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
  加快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构建,引导各领域各行业制定服务型制造关键技术标准,探索开展应用标准的试验验证。厘清服务型制造的边界和内涵,解决社会公众和企业对服务型制造的理解和认识问题,明确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服务化的区别。从规范行业发展角度出发,制定支撑服务型制造产业发展的行业管理标准,包括服务型制造的基础和术语标准、企业转型和效果评价准则、顾客满意度测评等,以此推动下一阶段服务型制造的规范化发展。
  (北京赛宝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183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