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文文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多,加之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投资模式、投资理念等的巨大改变,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决策与利益分配开始更多地依据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以及企业的社会形象进行。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对企业未来的健康发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对行业的监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分析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和监管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7-0061-02
  会计信息作为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重要反映,是股东、债权人以及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投资决策所依据的重要信息,真实、充分、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有利于股东及时了解公司运营状况、及时提供资金支持,保证企业平稳运行。由此可见,上市公司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披露对个人、企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会计信息披露仍存在较多问题,如虚假披露、故意隐瞒等,虽然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日渐改善,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仍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主要体现在是否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编制和发布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公司治理结构、股权结构等对公司经营发展存在重要影响的信息能否及时披露,能否自愿主动地披露强制性会计信息。与投资者、股东等利益相关者有关的会计信息,要保证所有股东都有平等获得会计信息的机会。绝大多数的企业能够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间内编制和披露定期报告,但对于涉及重大事项的会计信息以及重大事项后续进展情况的披露还不及时。例如,重大投资项目的收益及风险信息,控股股东增持、减持或反质押公司股份,或者是控制权发生转移等事项及后续进展。会计信息披露的时效性决定了会计信息的实用性,证券市场上的信息瞬息万变,信息披露不及时,造成信息使用者了解到的只是历史信息,难以根据变化情况做出有效的决策,降低了信息的使用价值,甚至对投资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损害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成因
  第一,生存压力和业绩压力。企业通过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扩大企业规模、增强竞争力来使企业赚钱更多的利润。一方面,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可能会面临因经营不善、决策失误而被特别处理和暂停上市的警告,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上市公司不免会在定期报告时粉饰报表,操纵利润;另一方面,由于公司股东的利益和公司管理者的利益与公司的业绩和股价的市场表现紧密联系,上市公司要想筹集更多的发展资金,必须要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持续稳定的盈利会吸引更多投资者投资,上市公司为获取再次融资的资格也会出现操纵利润等造成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问题。
  第二,股权结构。上市企业的股权结构高度集中,从量的角度体现了各种不同股东对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以及收益权的配置及统筹方式,各大股东之间的博弈以及相互制衡会在很大程度上对管理对象的会计信息披露产生影响。尤其是家族式企业,家族控制或控股股东谋取私利,信息披露只体现自身的利益,造成会计信息披露存在偏差,信息使用不对称,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第三,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内控环境基础薄弱,管理层和会计人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内部审计部门在公司形同虚设,即便设有内控部门,也普遍存在权责不对称的现象,导致公司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内部审计部门应该独立于其他部门,但是很多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附属于其他部门,导致内部审计缺乏原有的独立性。另一方面,监事会作为公司内部另一监督机构,而公司的监事会成员大多为公司的股东,其监管力度也差强人意,会使监事会在履行其监督职能时缺乏中立性,监督有效性被严重削弱。
  第四,披露制度本身的缺陷。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是财务报告,财务报告的编制规则是由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来确定的,而证监会也颁布了多项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标准规范。这使得现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缺乏统一的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口径进行管理,使上市公司在进行会计披露时没有统一的格式和内容要求,存在随意性。其次,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仍不完善,还处于披露的基础阶段,标准较低,披露的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及时有效信息,实用性不强,监管薄弱,使得上市公司披露信息时不予重视,自愿性披露的意识淡化,导致上市公司在披露信息时不够规范,出现隐瞒披露、虚假披露等问题。
  第五,外部监管不力。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体系仍不完善,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和处罚措施不能严格执行。客观来看,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涉及政府的財政、审计、税务、等行政执法机关,多个部门间协调困难且责任不明,使目前只有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进行了明确的监督和管理,没有与其他行政执法部门分清权责,发挥各自的监管作用。而且,目前证监会把股票发行、上市审批的监管作为工作重心,对二级市场的监管投入较小,从而给内幕交易行为、投机行为和上市公司造假行为以可乘之机。另一方面,监管的执法不严,处罚力度较轻,导致法律制裁难以落到实处,尤其由于政出多门、政商联系紧密,退市机制不能严格执行。此外,部分独立第三方机构如会计、律师事务所,由于竞争激烈且存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为了赚取更多的利益,维护与客户企业间的关系,对于上市公司在披露中的徇私舞弊行为视而不见,甚至出具不合理的审计报告加以掩饰。监督及举报制度形同虚设,使社会媒体与公众舆论无法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起到实质性的监督作用。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与对策
  (一)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建立以现行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制度以及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证监会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应将与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法律法规整合一致,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根据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制定与时俱进的会计信息披露法规与之相匹配,加强对市场的监督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应规定统一的管理口径,使管理部门各司其职,促使上市公司严格遵循由相关执法部门与证监会共同负责的规范制度。   (二)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治理
  1.优化公司股权结构。上市公司应调整公司的股权结构,主动推行股份流入市场,特别是家族式企业,引入部分流通股来分散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使一股独大的局面得到改善,分权制衡,使中小股东能够在股东大会上拥有话语权,切实发挥其参与决策的作用,维护自身权益和利益,充分发挥中小股东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作用的同时也制衡了控股股东对公司的决定作用。
  2.加大公司内部控制和监管力度。薄弱、失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存在的根源,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改善公司内部组织结构,明确公司各部门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建立起各部门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监督制度,确实保证内部控制环节的有效实施;做到职权分离,保证内部审计部门和监事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并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增加公司内部监督力量,使企业在结构上的制衡也可以协调高效运行。保证内控制度设计的合理性、执行的有效性。同时,提高公司内部控制及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规范与监督内部会计部门的工作,在保证质量提高效率的同时确保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总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把会计信息存在的失真、虚假披露以及重大遗漏等问题扼杀在摇篮里,从根本上减少管理层对会计信息的操纵,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3.完善外部监管制度。首先,完善证监会等政府部门的监督职能。以证监会作为证券市场的监督管理为主,以政府审计部门、税务部门、财政部门等相关监督为辅,明确各部门的监管权责,避免出现监管权限模糊不清以及多头监管的情况。同时,要改善工作方式,除了要监督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情况的实行外,也要对有问题的信息披露快速做出反应,并及时有效做出正确引导,提高监督管理的效率,使监管变得强力有效。其次,加大处罚力度。违规成本低廉,是大部分上市公司存在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诱因。与披露造成的损失相比,舞弊的机会成本较小。此外,会计信息造假涉及众多部门,甚至包括政府要员,加上政府部门存在徇私舞弊的现象,使得违规信息更加隐秘,加大了查处难度。这也就要求证监会要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虚假披露等行为加大惩处力度,用国家手段增加企业违规成本。使上市公司在徇私舞弊、虚假披露时望而止步,展现法律的强大约束性和威慑力,并使已经造假的上市公司在接受整改的同时付出高昂的代价。
  除此之外,还要强化舆论和公众监督。充分发挥媒体、公众舆论的监督作用,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使媒体及社會公众及时了解并能够参与监督。拓宽有效的监督和举报投诉渠道,在网站、媒体上公布监督电话、信箱等信息,并通过建立物质等激励措施,使之有效运行。一套有效的奖励举报制度可以充分调动媒体及广大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使公众的信息可以更好地传达到监管部门,充分发挥公众及媒体的监督力量。
  参考文献:
  [1]  杨杰瑞.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8).
  [2]  蔡立国.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6).
  [3]  张明月.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与对策[J].时代经贸,2015,(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557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