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云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作为经济支柱产业的物流业中高端人才很匮乏。而同时,作为输送人才的高校来讲,在20世纪末就已经开始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近十年很多高校物流相关专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结合这两种情况,其实可以看出来,高校物流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反思。本文基于此点,首先先分析了现在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的一般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物流;教学体系;校企合作
一、高校物流专业存在的问题
物流业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随着全球化贸易开展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得到了政府、企业等各方的高度重视。高等院校的教育作为培养物流人才的重要渠道,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新世纪以来,开办物流相关专业高等学校越来越多。但是由于物流知识复杂,涉及行业众多,实践性很强,物流专业课程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育资源等同传统的学科来说有着很大的不同,要让教育效果显著也有很大的难度。这也是物流中高端人才缺乏的重要的原因。具体来讲,高校在培养物流人才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教学资源缺乏以及教学体系设置不合理,两个问题在实际过程中又有着各自的表现方式。
(一)物流教学资源匮乏――影响教育效果的外部性原因
首先,师资力量匮乏。教师是学生的启明灯,教师的能力水平极大的影响着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合格的老师需要接受过系统的物流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同时也要有丰富的行业相关实践经验。而我国物流业也是近十年才快速发展起来,真正学过专业知识又有实践能力且从事教学的人才是少之又少。很多现任物流专业的教师一部分是其他专业的老师转过来的,一部分是没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还有一部分是既没有专业知识又没有工作经验的,以上三部分占了绝大部分的比例,所以导致了师资水平的低下。
其次,教学投入资金不足。我们都知道,物流人才更重视实践能力,高校作为输送人才的重要方式,也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需要学校有一套完整的实践培养体系,让学生熟悉物流业的软硬件操作,能够针对一些情况进行相应的物流决策,这方面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对内建设物流实训室,让学生模拟物流业务流程,学习不同的设备的操作,学习如何进行管理;对外需要学校联系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能够让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获取实践经验。而仅实训室的建设除去场地成本,软硬件成本动辄就要几百万,费用是相当高昂的。即便是花大成本建立了实训室,每年软件的更新和维护,硬件的损耗和维护,也需要一笔不菲的支出;校外实训室同样需要资金的支持。正因为成本很高,很多开设物流专业的高校这方面的投入都是不够的。
(二)教学体系设置不合理
首先,教学目标太宽泛,课程设计不合理。任何教学行为的展开都要围绕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又要遵循市场对人才的需要。物流人才所需能力是多方面的,涉及到的行业也很多,这就需要高校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需要有针对性。比如,我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就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细分,其中国际物流方向即是专门培养学生的国际物流业务处理能力,在这个目标下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商务谈判等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几大核心能力。只有将教学目标细化,再确定下培养核心能力的教学课程体系,那么才有可能教育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而很多开设物流专业的学校为了让学生就业面广一些,专业一律设置为物流管理,教学目标设置很宽泛,课程设计到了国际物流、企业物流、连锁店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等方面,最终会发现学生学的太杂,不成体系,毕业后,好像什么都会,又什么都不精通。
其次,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吸收知识的一个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学生之间同样如此,教学场地局限于普通课堂,课堂氛围也不够活跃。虽然,近年来,高校都加大了投入,改善了教学硬件,比如说配置了多媒体教学,教师也适当的采用了案例教学,情景互动等方法进行了教学,但是教学方法单一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一些老师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是电子教学课件也仅仅就是把书上的搬到了电脑上,设计的不够精致,没办法吸引学生的眼球。采用案例教学,只是随意的选取几个案例,讲与学生听听,并未有针对性的选择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这样只是虚有其表,并未从根本上改善教学方法。
最后,教学考核体系不健全。教学考核体系主要是针对教师的评价和针对学生的考核。教师评价体系是指学生,教务处以及同行教师通过听课以及日常的接触对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良好的评价体系,可以让教师相互借鉴好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也让每个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但是,很多高校的评价体系则不健全,比如没有统一并严格执行的评价指标,作为评价的主体态度不端正,只是从自己同他人的关系好坏上给予其他教师分数,作为教学水平最有发言权的学生并未列入评价范畴等。评价主体的单一、态度的不端正,标准不明确都导致了现行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并没有起到它应该起到的作用。教学考核体系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考核,通过一些方法考察学生学到知识的程度。实践教学环节是物流教学重中之重,所以学生的考核体系应该以实践表现为主,淡化理论知识的考察。这样才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到学生学习的效果,认识到他们真实的能力,有效地激励学生认真对待实践教学环节。
二、改善高校物流专业的建议
(1)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各大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通过这个模式,企业和学校之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校企合作的具体方法有很多,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引进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促进校企双方互聘。企业人员到学校给学生授课,开宣讲、座谈会,参与教材编写和教学计划制定。企业人员都是有实践工作经验且了解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以及物流人才能力的需求,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优化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完善现有的教学体系,可以让学校管理层、教师以及学生更多的了解物流的现状以及自我能力该往哪方面培养,能够有所启发。同时学校教师也可以给企业员工进行理论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知识素养。(2)建立教师培训机制。应该建立起一整套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机制。具体来讲有以下办法。可以通过专题讲座、讨论、案例分析、经验交流、教学观摩等形式,让教师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新来的老师可以借鉴老教师的一些教学方法,迅速的成长,老的教师又可以借鉴新教师的一些新的教学思想和观念,从而进一步改善教学。鼓励教师去企业兼职、培训,物流教师很多没有实践经验,没有一技之长,空有理论知识是很难让教学变得很丰富饱满的,所以教师应该利用起自己空余的时间进入企业学习,了解物流真实的现状,它的流程、它的工作要点、它的能力要求等。这样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教师的教学思路会更清晰,教学能力会极大得到提高,更甚至还能够对教学活动进行创新。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组织教师赴其他学校进行交流或者进修。教师是在一线工作的,技能和知识都需要与时俱进,对教师进行专业相关培训可以全面迅速提高教师的能力。(3)建立完整的教学考核体系,并严格执行。通常,我们教师都会根据学生的到课率,课堂表现以及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学生的最后成绩,但是很少有教师能够把考核做得详细。
参考文献
[1]沈进莲.关于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7)
[2]蔡秀芳.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5)
[3]郝琦蕾.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3)
[4]刘辉,姚亚力.实践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物流专业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0(12)上半月
[5]许岗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物流科技.2010(9)
[6]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魅力中国.201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447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