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畅
[摘要]教学改革中联系生活、走进生活成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也在发生变化。教材编写紧紧围绕人才专业培养的实际需要,本着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逐步贴近学生的实际能力,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要求我们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的体现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融合。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俄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语文,作为文学的精粹,从生活中凝结,终皈依于生活。成功的语文教学,既要重视课堂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欣赏、运用能力,又要实现其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然而,教者往往将语文的学习与运用限制在狭小的课堂中,教师习惯了课堂之中叱咤风云,严重忽视了社会生活这一广阔的领域,结果影响了语文素养的培养,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如何使中职语文课堂与生活链接,突破文本的束缚成为“生活语文”,试从四个方面去探讨:
一、教学设计与生活结合,模拟教学情景
1.教学中多营造氛围。传统语文课讲授新课文,基本是字、词、句、篇这样的顺序,以讲授式为主,就课文讲课文,缺少多维的实践活动和双边交流,尤其缺乏学生经常性的参与,致使学生进入社会不敢说话、不会处事,不能创新。我尝试挖掘课文涉及的问题,设置情景,调动学生个体的生活体验引导,有针对性地给课文营造一个恰到好处的实用口语氛围,利用各种手段就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深入研究、分工合作,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根据社会需要不断调整自我,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作出灵活处理,
如在给学生讲授莫泊桑的《项链》这篇小说时,我首先给学生读了新近发生的新闻:一名职中生为看赵薇个人演唱会,不惜带着父母给的仅有的二百元钱逃学打工,以攒够近千元的门票钱。然而打工不成,却花掉了二百元的本钱,耽搁了学业。听罢这则新闻,学生无不表情严肃、心情沉重,并很快进入到由此真实故事营造的情境当中。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联系现实,有述有评,不仅逻辑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在思想品德上受到了教育,而且在学习《项链》时更加深了对课文由表及里的理解,在评述路瓦裁夫人为一夜虚荣而付出十年之艰辛时,学生更是侃侃而谈,入情入理,犹如路瓦裁夫人就在自己身边。教师指导性地讲析,学生有理有据地评,教材中的事理迁移到了生活之中。
二、活化语文与生活,树立正确价值观
对学生而言有些内容并容易与现实社会结合起来。如文言文教学,教师一般将重点放在文言知识讲解上,忽略了其中蕴含的文化传统及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欲体现语文学科的服务功能,提升学生修养与内涵,活化语文与生活是关键。古文教学,除介绍作者、背景外,还应注重分析文中事理对当时尤其对当代社会有着怎样的影响。如讲《过秦论》一文,应引导学生去体会居安思危的现实意义,结合国家当前经济飞速发展大势:虽国泰民安,但不能因此放松警惕,心存忧患意识把国家建设得繁荣昌盛,切勿安于现状,坐享成果。老师适时的引导能让学生对课文作出理性的思考,促使他们重视古文所蕴含的事理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意义。分析道理大至国家、小到个人。教师还可以从学习生活上帮他们分析:我们如果安于现状,没有忧患意识,学习成绩不仅不能提高,反而会退步;反之,成绩会稳中有升。
三、注重语言表达,关注应用文
中职学生多为基础教育中升学无望,学习欲望不强者,大多来自农村的,往往性格内向,普通话不标准。又越是不标准越不愿意开口,长此以往,造成了不敢讲话、不会说话,更有甚者出言不逊、无礼傲上,令人退避三舍不敢恭维。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注重语言表达教学,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例如,在教学说话要注重场合时,我结合金融事务专业的特点,将口头表达训练课变为学生保险从业素质训练课进行教学,创设情景,师生共同合作,或由老师扮演客户、学生扮演业务人员,或由学生互换角色,着重训练学生与客户沟通交谈的能力,让语文课堂成为一泉活水。在讲授小说单元时,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环境和细节分析人物语言来鉴赏小说,体味人物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拓展练习和情景模拟训练活动,引导学生掌握面对不同性格的人如何进行沟通的技巧,联系实际表达,提高学生的一般职业能力。
应用文是实现沟通交流、处理事务、洽谈业务等必备的文字工具。会写一般的应用文是对中职语文的一个基本要求,是中职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应用文教学是体现语文教学走进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拟写广告宣传语、写通知、求职信、工作总结等各类应用文的训练教学,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学习或运用语文的“本能”,学生自然而然地由课堂学习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天地。
四、利用网络资源,走进大自然
中职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运用空间大,利用网络等信息化手段获取资源可丰富学生视野,增强感染力、形象感。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开展延展、综合和研究性学习。如学习《故都的秋》这一课,课前布置同学们进行预习,搜集关于秋的诗歌、图片等,不过多作要求,只是说:“可根据自己的想法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上课时,有的同学讲从网上下载的图片制作成动感影集,有的同学将描写秋日的诗句配以图片进行诵读,有的同学则将南国北国的秋日进行对比,同学们借助这些资料轻松愉快、饶有兴趣地上完了这一课,了解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之后我把学生拉到室外细心观察,捕捉家乡秋日的细节写成短文,课后再把这些资料放在班级,同学们课余还可以再学习、再探究。通过网络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为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开拓了广大空间。充分体现了生活即学问,学问即在我身边,结果证明尝试是成功的。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接近生活,丰富学生的视野与心灵,开发崭新的语文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实践活动的空间,创设情景,体味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乐学中成长,让知识美丽生活,用思想装点生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6729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