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选取2006一2008年中国沪深两市的主板A股股票为样本,通过描述性分析和回归分析,论文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股权构成以及股权流动性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现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不同股权结构下的盈余管理,对我国进行盈余管理治理,选择适合的股权结构,规范发展资本市场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股权结构;实证研究
  
  一、理论背景和研究假设
  
  1998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颁布的《OECD公司治理原则》指出,公司治理的功能在于解决代理问题和利益冲突问题。一方面,公司治理要保证公司管理层能够最大限度地从维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出发经营公司,避免盈余管理行为的滥用。另一方面,公司治理要解决“股东如何保证非持股管理者的利益问题”。因此,如何实现对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制约,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分析
  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大股东有动机去监督管理层,积极参与公司治理。Shleifer和Vishny(1989)认为股权集中在某些大股东手中,他们会有较大动力去监控管理者,使企业绩效提高,增加企业价值。大股东具有绝对的权力,能直接选拔高层经理(包括财务经理),控制着上市公司的所有权力机构,又拥有对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权,公司经理层的经营行为直接贯彻大股东的意志,大股东与经理层共同构成我国公司治理中的“内部人”,董事会受“内部人”控制形同虚设,内部约束机制失效(李维安2005)。在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一方面大多数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不感兴趣,这使决策权逐渐由所有者向经营者转移,董事会的作用也逐渐减弱。由此导致了股权的“真空化”,使代理问题突出;另一方面,经理人的利益很难与股东的利益相一致。由于经理人的监督成本,直接影响到公司会计核算和监督从以“股东利益”为核心转向以“经理人员的利益”为核心。因而分散的股东们便各自存有“搭便车”的动机,而不会主动去对经理进行监督。
  因而提出命题1,股权集中的情况下,控制信息披露的第一大股东会凭借其控制财务信息的绝对优势,进行相应的信息控制,因而出现的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大幅增加。
  (二)股东属性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分析
  国有股东的属性特点决定了其不可能成为真正履行股东权力的控制主体,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国有股东所代表的是一种公共财产,国家作为企业的所有者或股东,自身是没有能力控制企业的,而其所委托的行政机关、政府官员也没有真正的积极性去监督企业,国有股东代表由于其身份首先是国家的行政官员,而后才是股东,所以对其而言最大的激励应该是仕途的晋升。因为行政机关与政府官员虽然有剩余控制权,但没有剩余索取权,缺乏足够的动力去有效监督和评价管理者,权力错位的结果必然是激励不足(周其仁,1997;张维迎,1998),从而产生内部人控制。所以从信息披露的角度来看,国有股所占比例越大,信息披露治理越差,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大。因而提出命题2,国有股所占比例越大,信息披露治理越差,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大。
  (三)股权流动性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分析
  股权制衡主要是考虑大股东之间的利益制衡关系,学者们研究的股东制衡主要是以绩效、回报率等公司价值指标为实证对象。那些有相对控股股东或其它大股东的股权相对集中的公司,股东对经理的监督往往有效,他们因持有相当数量的股份而具有监督动力,不会产生“搭便车”的动机;同时他们又不具有绝对大股东那种超强控制力,对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相对比较客观。我国股权比较集中,但能形成股东制衡作用的公司比例仍比较小,约占上市公司总数的5%左右(陈信元、汪辉2004)。学者陈信元、汪辉(2004)通过实证研究认为我国股权比较集中,但能形成股东制衡作用的公司比例仍比较小。结合这些因素考虑,提出命题3,我国股票市场上的股权制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不会太明显。
  
  二、变量选取与样本选择
  
  (一)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
  (1)解释变量
  FIRST表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本文用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来表示股权集中度的大小;NA表示控股股东的属性,控股股东为国有,含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则为1,否则为0;DR表示股权制衡度,用第2--5大股东持股之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来度量,通过前一股东的持股集中度来度量其他股东挑战第一大股东的可能性,以衡量作用于第一大股东盈余管理行为的约束能力。总应计利润与DR应该具有负相关关系;TRAD表示上市公司的流通股比例。
  (2)控制变量
  SIZE表示公司规模,是公司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DEBT表示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ROE净资产收益率表示的是公司的盈利能力,它等于当年净利润/年末净资产。
  (二)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2005--2008年四年期间的上证和深证主板A股上市公司作为初选样本取得了1331家A股上市公司并对这些公司进行筛选。首先剔除被ST的上市公司158家;由于金融保险行业公司应计利润和其他行业相比具有独特性,相关指标在金融行业与非金融行业之间不具有可比性,将金融保险行业公司剔除,共28家;为了保证控股股东的有效控制,按照大多数研究所采用的标准,本文以10%为控制权标准,即仅保留控制权比例大于等于10%的样本,共31家;另由于Jones模型需要采用上一年的财务数据,因此剔除2005--2008年当年首发上市的公司共54家;数据不全或数据异常的上市公司共46家。经过上述筛选后,最后的样本公司年度观察值为1013家A股上市公司。按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行业划分标准。
  
  三、检验模型选取及实证检验
  
  (一)模型选取
  本文使用总应计利润作为本文对盈余管理计量的模型。
  
  即:
  
  其中:是指的上市公司第i年的主观应计利润;
  指的是上市公司第i年的净利润;
  指的是上市公司第i年的经营现金流量的净值;
  是上市公司第i年与i-1年总资产的平均数,除以该数主要是为了使规模不同的上市公司之间具有可比性。
  根据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本文将主要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采用的多元回归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
  |TACCit|(TACCit+,TACCit-)=β0+β1FIRSTit+β2FIRSTBZit+β3FIRSTit2+β4DRit+β5DRBZit+β6DRit2+β7TRADit+β8TRADBZit+β9TRADit2+β10NATIONit+β11DUALit+β12SIZEit+β13DEBTit+β14ROEit+εit
  其中:下标it表示第i个公司第t年的指标。TACCit代表公司的盈余管理大小,本文的总应计利润盈余操纵除了采用盈余的绝对值大小之外,还分别就调增盈余与调减盈余分别进行回归,式中TACCit+表示调增盈余,TACCit-表示调减盈余。β1-14表示回归系数,εit表示残差。
  针对3个研究假设,分别给出了相应的盈余操纵检验模型,回归模型形式如下:
  (1)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回归模型
  |TACCit|(TACCit+,TACCit-)=β0+β1FIRSTit+β2FIRSTit2+β3SIZEit+β4DEBTit+β5ROEit+εit (1)

  模型(1)主要分析的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的关系。相应的代号参考前面进行介绍的变量。本文的操纵性盈余除了采用操纵性盈余的绝对值大小之外,还分别就调增盈余与调减盈余分别进行回归。
  (2)控股股东的股权属性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回归模型
  |TACCit|(TACCit+,TACCit-)=β0+β1NAit+β2SIZEit+β3DEBTit+β4ROEit+εit (2)
  (3)股权流动性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回归模型
  |TACCit|(TACCit+,TACCit-)=β0+β1TRADit+β2TRADit2+β3SIZEit+β4DEBTit+β5ROEit+εit(3)
  各模型的变量解释如上。
  (二)实证检验
  (1)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回归分析
  根据实证设计部分关于盈余管理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因变量分别以整体的盈余绝对值、调整盈余、调减盈余分别回归。
  表2 模型(1)回归结果
  变量 系数 |TACC| TACC+ TACC-
   取值 t值 取值 t值 取值 t值
  截距 β0 0.127*** 4.295 0.102** 1.792 -0.164*** -5.143
  FIRST β1 -0.092** -2.331 -0.193*** -2.579 0.043 1.018
  FIRST2 β2 0.112** 2.222 0.210** 2.239 -0.068 -1.229
  SIZE β3 -0.284** 2.041 -0.001 -0.419 0.005*** 3.454
  ROE β4 0.007 0.727 0.203*** 8.540 0.069*** 6.647
  DEBT β5 0.032*** 4.277 0.016 1.099 -0.043*** -5.285
  R2 0.009 0.078 0.049
  AD-R2 0.007 0.073 0.046
  F值 14.805
  (sig=0.000) 16.759
  (sig=0.000) 18.158
  (sig=0.000)
  
  ***表示在0.01水平下显著 **表示在0.05水平下显著 *表示在0.10水平下显著
  表2中,可以看到,整体样本的回归效果显著,解释变量FIRST和FIRST2,分别在p=0.05水平下显著,虽然ROE的P值为0.486大于0.05的标准,但从整体来看,不影响回归效果。与整体的回归效果相比较,无论是R2还是F值都可以看到,TACC+回归的整体效果比TACC-要好。支持了本文假设H1,即盈余管理的操纵的大小(调增调减都是属于操纵盈余,不考虑正负可以认为是操纵的大小)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U型关系。
  (2)股权属性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回归分析
  表3的多元回归结果,证明了国家股控股的上市公司存在着比非国家股制的上市公司更高的盈余管理。虽然|TACC|、TACC+还是TACC-的回归方程有的t值没能都达到1%的显著水平,但均在满足10%的显著性水平,因此回归方程具有统计上的意义,说明在我国国家股国有法人股占绝对控股地位、社会公众股比重偏小是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股权构特征的情况下,当控股股东是国有股时,盈余管理水平更高。因此支持本文假设2,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时,更容易操纵应计利润。本文最终控制人性质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与刘立国和杜莹(2003)的研究结果一致。
  表3 模型(2)回归结果
  变量 系数 |TACC| TACC+ TACC-
   取值 t值 取值 t值 取值 t值
  截距 β0 -0.032* -0.828 0.058* 1.055 -0.141*** -4.745
  NATION β1 -0.009*** -2.638 -0.008* -1.682 0.005* 1.729
  SIZE β2 0.001* 0.458 -0.001 -0.199 0.004*** 2.870
  ROE β3 0.199*** 14.153 0.194*** 8.158 0.068*** 6.623
  DEBT β4 -0.027*** -2.622 0.014* 0.973 -0.041*** -5.153
  R2 0.078 0.073 0.049
  AD-R2 0.076 0.069 0.047
  F值 58.496
  (sig-0.000) 19.501
  (sig=0.000) 22.910
  (sig=0.000)
  
  ***表示在0.01水平下显著 **表示在0.05水平下显著 *表示在0.10水平下显著
  (3)股权流动性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回归分析
  关于盈余管理与股权流动性的回归分析,我们基于上面的经验同样以总体操纵性盈余绝对值、调增盈余、调减盈余三个方面来分别验证,如表4。
  表4 模型(3)回归结果
  变量 系数 |TACC| TACC+ TACC-
   取值 t值 取值 t值 取值 t值
  截距 β0 0.135*** 4.296 0.126** 2.103 -0.164*** -4.876
  TRAD β1 -0.080** -1.986 -0.184** -2.299 0.046* 1.100
  TRAD2 β2 0.077** 2.172 0.188*** 2.652 -0.039* -1.069
  SIZE β3 -0.003** -2.276 -0.002 -0.814 0.005*** 3.338
  ROE β4 0.008* 0.789 0.204*** 8.572 0.068*** 6.575
  DEBT β5 0.033*** 4.376 0.014* 1.019 -0.043*** -5.244
  R2 0.009 0.079 0.048
  AD-R2 0.007 0.074 0.045
  F值 4.778
  (sig=0.000) 17.069
  (sig=0.000) 17.946
  (sig=0.000)
  
  ***表示在0.01水平下显著 **表示在0.05水平下显著 *表示在0.10水平下显著
  从表4中可以看出模型(3)整体样本的拟合优度为0.009,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0.007。虽然本模型的拟合优度不高,但是根据经济计量学理论,当样本数大于30时,被认为是大样本,其拟合优度可以较低。本研究的F值的显著性概率是0.000,有力地说明了模型的总体线性关系显著。TACC-样本组回归检验结果中流通股比例的系数为正,与假设相反,但是它的T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也就是说流通股比例与盈余管理行为关系呈负相关关系。
  
  四、研究结论
  
  本文对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大;相对一般小股东,其他控股股东有更强的动机和能力参与公司决策和运营,与第一大股东或者内部经理人相制衡。本文的研究表明,随着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差距的缩小,股权制衡度提高,盈余管理的程度将降低;第一大股东的股权属性会影响上市公司获取利益的渠道与能力,也会影响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动机与能力。本文发现国家股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相对于非国家股控制的上市公司而言,具有更明显的盈余管理;研究中还发现,流通股持股比例越高,越会抑制盈余管理的发生。调增盈余和调减盈余分别于股权流动性的研究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即调增盈余可以发现与总体样本一致的结论,而对于调减盈余却无法证实这样的结论。
  整体来说,本文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股权结构和治理机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改善股权结构、加强对管理者的激励措施、解决监事会虚化问题,是我们提出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具体措施。同时,我们对资本市场提出建议:制定严格科学的公司内控制度,塑造和谐的企业文化以弱化公司道德风险,完善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依据,规范信息披露制度以压缩盈余管理空间,提高资本市场对盈余管理信息的解读能力。
  
  参考文献
  [1]Peasnell K.D.,P.F.Pope,S.Yong,Board Monitoring and Earnings Management:Do outside directors influence abnormal accrual?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32(7),2005:1311-1345.
  [2]薄仙慧,吴联生.国有控股与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盈余管理视角[J].经济研究,2009(2).
  
  作者简介:
  李艳(1983―),女,河北邢台人,河北经贸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财务会计。
  马昭(1982―),河北柏乡人,河北经贸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财务会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82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