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英丽
[摘 要]本文试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方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核算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4-0079-02
1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入账单位不统一
固定资产不仅包括房屋建筑物、车辆等价值大、一般单件购进的资产,还包括批量购进的资产,比如办公家具、办公设备等。在签订此类物品的购销合同时往往商家对其总价进行控制,并不是针对某一个桌子或者椅子进行定价,因此在入账时存在对同一批次采购的固定资产打捆入账的现象。就办公家具来说,其核算单位先后采用批、张、套等,因此,多年下来难以对固定资产的实物具体数量进行核查,也就无法有效地对固定资产实行监管。
1.2 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折旧一方面反映的是固定资产因自然损耗或经济发展的原因而发生了价值减损,另一方面也反映固定资产投资后未来现金流量的价值补偿,是产品成本的一个部分。无论如何,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以反映经济资源价值的真实变化情况。
1.3 固定资产的实物盘点存在问题
通常来说,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是要求账实相符。这一目标不仅要求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正确,还要求其账面数量与实物数量核对相符。这样就要求定期(一般为一年)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数量进行盘点、核对。但是事业单位由于人员的配置原因、部门之间的分工原因以及审计压力小等原因,不能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盘点的间断和滞后造成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进而造成处理问题的时间滞后,难以保证固定资产的账实相符。
1.4 固定资产存在使用效率问题
事业单位由于其自身的特征往往承担着一定的行政职能,这种行政隶属关系要求事业单位要接受上级部门的任务委派。当其在接受任务时,往往也伴随着(比如科研项目)调拨引起的资产的大量增加,但是在任务结束后,这些因特殊项目增加的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骤然降低。通常只有部分还继续使用,其余的固定资产却进入闲置状态。
2 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2.1 建立岗位责任制
重点控制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
2.2 授权批准控制
明确审批人员授权批准的方式、程序、各相关控制措施;明确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固定资产业务。
2.3 预算控制
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审批权限,杜绝重复、盲目购建。
2.4 购建控制
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对大、中型购建项目宜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零星采购实行双人采购制。在固定资产购建活动中,要建立必要的合同管理制度、法律咨询制度、严格签订并依法履行合同。
2.5 验收控制
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参与,根据不同的取得方式,将实物与购货合同、供应商的发货单及捐赠方等提供的有关凭据、资料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方可办理验收手续,出具验收报告(验收单)。
2.6 保险控制
单位应建立固定资产投保制度,以防范和控制固定资产的意外风险。
2.7 转移使用控制
重点控制使用部门、转移部门和管理部门交接固定资产的记录。
2.8 维护维修控制
使用部门确定专门的人员负责部门固定资产的修理和维护,固定资产大修(房屋建筑物改建、机器设备全面拆卸更换部件)应先由使用部门提交固定资产大修预算草案,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会部门、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审核通过,财会部门按预算计划,严格控制开支。
2.9 处置控制
事业单位利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出售和担保等应当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并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对于无偿调出、报废、报损的资产,财务部门应凭上级主管部门或同财政部门批复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批复书》及时调整有关资产账目。
2.10 资产清查控制
组成清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发现账实不符的,应及时查明原因,提出初步处理意见,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报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审批。
3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会计核算方法
首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全面清查,根据当时市场上完全重置价值与固定资产使用状况合理确定各种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在此基础上,根据固定资产单价、预计净残值、未来使用状况及减值风险大小等因素进行重新分类,分别确认固定资产的折旧总额、折旧年限,选择适当的折旧方法按月计提折旧,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减值评估。
其次,取消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开设“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将固定资产清查时确定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固定资产”科目贷方。冲转“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和固定基金账户余额,借记“固定基金科目”(全额冲转),贷记“固定资产折旧”账户,贷记“事业基金”账户。每月计提的折旧额应按事业单位的性质(经营性事业单位和公益性事业单位)分别进入经营支出、事业支出借方,贷记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确定的减值损失,同样上述,分别进入经营支出、事业支出借方,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最后,资产负债表应单独列示“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的金额,以便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
综上所述,尽管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有其自身的核算特点,但是由于它价值高使用年限长的特征,它的管理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它是事业单位人、财、物基本构成元素之一。这三个元素在事业的运营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三个元素都获得重视,齐头并进,才会给事业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才会稳固地推动事业的不断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12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