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质量工程背景下的管理类专业学生多层次实践教学培养体系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薛小荣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如何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管理类专业怎样加强实践教育教学环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需求的高级人才,必须了解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体系,从制订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入手,搭建多层次实践教育教学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我国高等教育从1999年开始扩大招生至今,顺利地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实现了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进程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进行了“高等教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为此,2007年伊始,教育部连发1号和2号两个文件,要求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质量工程)”,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对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等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和分析,深刻地论述了质量工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特别是在建设内容中,在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举措上,提出要进行“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等。
  
  一、管理类专业对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的依据
  
  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可替代、不可逾越的组成部分。高校实践教学包括生产实习、认识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教学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大学生实践和创新科技活动等环节,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完成从知识向能力、从理论向实践的飞跃。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应明确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各专业培养计划中,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设计实践教学计划、实践能力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考核指标体系,首先依据的就是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计划,这一体系的构建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达到目标要求的重要渠道,也是内化理论教学内容的重要杠杆,没有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无法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坚持高等教育的大众性、基础性、人本性和差异性,注重学生共同发展、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彰显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高等教育的时代性,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各高校管理专业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成功做法和社会及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尽管各高校在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上不尽一致,但各高校在教学实践中都有一些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通过对用人单位、校友的调查、交谈访问,他们对于一个合格的管理类人员应主要具备哪些能力、素质,以及如何通过实践教学体系培养这些能力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和要求,从而形成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
  
  1.设计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
  (1)明确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深化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基本要求是:具备社会对管理专业毕业生所要求的从事实际工作的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运用专业理论分析和解决管理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构建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体系。一名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究竟应该具备哪些实践能力,目前国内尚无统一定论。但是,从对如何构建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体系的思考,该体系主要由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科研与创新能力构成,具体构成见下表。
  
  该能力体系既注重作为一个现代大学生必备的外语、计算机、初步科研能力,也强调作为一个管理专业学生应有的专业实践能力,尤其是提出岗位适应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培养目标国际化的需要。
  
  2.构建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要将实践能力培养目标落到实处,必须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之与实践能力体系相适应。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科研和创新实践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包括若干实践教学模块。实践教学内容,从总体上分为课内和课外两大模块。在具体实施时,还需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大纲,以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
  
  三、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探索
  
  打造基础实验平台,提高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突出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独立地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内容和方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整合资源,建立实验中心,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提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内容,努力建设精品实验,提倡开设专业性的实验选修课。按照实验内容,逐渐将实验课程的三个层次进行调整,即调整整合演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形成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接受知识型到培养综合能力型,逐层提高的实践教学课程新体系。
  完善认识实习、生产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习是学生把已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从生产中形成感性认识的实践活动。因此,做好实习工作对于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证各实习任务、环节、时间的要求,另一方面,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与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在校内建成工程训练中心、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和大学生素质训练基地,建立一支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队伍。另外,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选择适合的实习场所,采用不同的实习方式,不断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各实践环节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规范毕业设计环节,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学生在设计方法、实验方法和研究方法上进行系统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独立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要环节。建立完善的毕业设计规范和管理体系,对毕业设计工作各环节实行全过程管理,要求在选题上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符合专业培养方向,题目要有一定的综合性,知识面要宽,使学生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科技开发、社会进步或本学科建设等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的题目。明确毕业设计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规范大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搭建科技竞赛平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参加学术科技与创新活动是学校教学活动和学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科技作品、电子设计、机器人设计大赛,数学建模、人文社科竞赛,创业计划大赛等,以学科竞赛为龙头,与第一课堂

紧密结合的专业赛事为依托,以学院各具特色的科技立项、学术作品竞赛为基础,搭建科技竞赛平台。通过参加科技竞赛活动,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磨砺了学生的意志,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拓展社会实践渠道,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学校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更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应该将学生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部分纳入教学计划,规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主要安排在大一、大二的暑期,实践内容涉及社会调研、志愿服务、义务支教、科技发明、区校共建、就业见习、红色之旅等诸多方面,规定社会实践分数也应纳入学分制管理。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结合点,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品德,增强道德意志和思想品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具体思路是:以学科类本科教学改革为契机进行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促进教育思想从知识的传承性教育向人才创新性教育转变,基础课程从服务地位向主导地位转变,专业课程从中心地位向载体地位转变,压缩课时,增强选修课和实践教学课时,强调自学,以增强学科教育的载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
  分层次指导,积极倡导研究型教学实践,在低年级进行探索性学习,设立“学科导论”课程,邀请知名教授、学者讲授本专业的前沿研究领域和学科发展方向,激发新生的学习兴趣;在高年级,依托优势学科,设立工程应用型或研究型课程,吸收学生进入专业实验室或学术梯队、团队,开展研究型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还应将科技创新和学术实践活动作为本科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实践和训练。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系
  
  参考文献:
  [1]李安周.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科技素质培养问题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教育科学研究,2006,(4):89-91.
  [2]沈崴.教学建设与改革[J].北京教育,2007,(1):69-71.
  [3]高思.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J].中国大学教学,2007,(2):30-32.
  [4]周济.实施“质量工程”贯彻“2号文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7,(6):73-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24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