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区域经济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婧 刘茜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高职英语服务区域经济的必然性入手,分析了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该问题在区域经济背景下探讨了教学模式的革新,以期使高职英语教学与区域经济发展能够相互依存,实现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关键词:区域经济 高职英语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5-0314-0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趋势促使高职教育发展成为可能,并使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教育部[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了高职人才的培养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重要切入点。也就是说: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不是学科体系;课程建设要有鲜明的行业特色;不同的行业对课程有各自不同的要求。这就致使高职英语教学质量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把英语课程教学融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之为区域经济服务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一、高职英语教学服务区域经济的必然性
  区域经济是指在社会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各具特色和以密切联系为基础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地理位置、教育基础以及政策等诸多因素都会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使得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参差不齐。21世纪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中国已经在更加广阔的领域、更深层次地融入了国际经济生活,尤其是区域经济发展,寻求国际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中国高职高专教育异军突起,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这种双重性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使之具有职业教育的特征;同时又要有别于中等职业教育,使之具有高等教育的特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提出要“适应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需要,把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落实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这两份文件基本上确立了中国高职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既要立足于区域,同时要符合市场的需要,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方面的培训。总而言之,它培养的是实用性人才。因此,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的是,经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应用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专业材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语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二、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三种渠道:一是参加全国高等学校统一入学考试的学生,这部分占大多数;二是中等专业技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三是初中毕业后就读五年制大专的学生。因此,录入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且两极分化严重。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够,缺乏英语学习兴趣,以致学习效率低、效果差,应试倾向严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英语等级证书。消极的学习态度和索然无味的心态必然会导致不良的学习效果。此外,这其中大部分学生又来自农村,受当地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的制约以及现在高考题型的影响,学生在英语听力、口语方面尤为欠缺。2.高职教师教学现状。长期以来,高职英语教师所沿用的是“以教师为主”的原则,教师的讲解占去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无法给学生实践提供足够的机会,同时也忽视了对好生与差生的兼顾,使学生成了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致使其学习兴趣下降。另外,部分教师没有能够系统地对教材做出科学分析,教学方法单一,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简单地理解为教单词、讲语法、做练习、考等级,这就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兴趣的发展。同时,在教材的选取上,全校所有的专业均使用统一的高职英语教材,根本没有根据各自专业的特殊性进行教学,这是根本无法实现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根本目标的。
  3.高职院校教学设施现状。由于高职高专院校还处于成长过程中,受到经济条件和能力的限制,分配教学资源的时候,高职英语的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其中,一些院校存在英语教学设施严重不足的现象。多媒体教室需要首先满足专业课的使用,没有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机房式自主学习室,语音室资源紧张,更谈不上说语音模拟了。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以上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教师和教学设施三个方面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到,在现在的高职英语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学习习惯较差,方法滞后,学习兴趣不浓厚,目标不明确;第二,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师资力量薄弱,多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教材选用不能体现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根本培养目的;第三,高职院校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教学设施落后且设施有限。以上种种问题,都从各个方面限制了高职英语教学的教学效果的发挥,使得高职英语教学工作陷入了一个被动的局面,课程设置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很难起到良好的作用,成为鸡肋。因而,有必要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与目标,本着为区域经济服务的目的,针对以上问题,革新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使之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服务区域经济,革新高职英语教学模式
  1.以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模式。高职英语教学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最为重要的是以区域经济发展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改革。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和规格方面应该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突出区域经济需求的目标要求,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高职学生不能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同日而语,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更是参差不齐,因而需要调整好人才培养方案,突出职业岗位的重点能力,有所侧重,并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语言技能协调发展,通过“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的方式,为高职英语学习者高效地获得职业或专业所需要的语言交流形式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适合高职学生的客观实际,培养能够胜任为区域经济发展所设岗位的专门人才。
  2.加强校企合作,丰富培养形式,主动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高专的办学特点,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校外的实践基地,争取每学期安排一定的实训时间让学生们走出课堂,走进工作第一线去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更加清楚地了解本专业在实际工作中的英语技能要求,以便在今后的高职英语学习中有的放矢,提高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使高职教师了解自己所教专业的学生们的真正需要,使得语言教学这种纯理论课程能够充分地与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相联系,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改变以前“满堂灌”的单项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得课堂教学成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扮演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的角色。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要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特长的舞台,使学生在英语活动中增强信心。因为语言不是教会的,主要是练会的,有趣而又具有挑战性的练习会增加学生的信心,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深化高职英语改革,倡导多样的学习方式,改革测试方式以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使他们受益终生。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提供各种音频、视频等资料延伸课堂容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水平。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不仅能够通过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来完成团体的目标,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其次,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决定了评价方式也应该是多样的多维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因而可以采取“差异评价”的方式,即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这样对于学生的评价才更加全面,同时要关注对于口语和听力能力的测试,这种评价方式可以鼓励学生平时更加努力地学习,避免了单一评价模式的偶然性结果,起到了“以评促考,以评促学”的作用,有利于反思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进人才培养质量,使之更加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4.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人才水平的整体提升,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以及英语的日趋国际化,既有某一专业领域精深知识又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的人才将会受到社会各行业的欢迎,因此人才需求出现了多元化和专业化的新趋势。而经济要持续发展依靠的人力资源和科技进步,教育则是人力资本开发的重要手段,是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因而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外语与其他有关学科结合而培养出来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具备“外语+专业+综合素质”。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文秋芳教授指出:“复合”并非不同专业学科知识的简单相加,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才是根本。因此,掌握英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既是区域经济活动的栋梁,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繁荣的中坚力量,还是全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和希望所在。
  总之,在当今社会,任何一个专业的发展都应该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随着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将教学目标转变为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帮助地方和行业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真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才能使地方经济发展因获得了人才和智力支持而更好更快地发展,而高职英语教学又可以在地方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得到更大的发展,两者只有相互依存,才能实现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责任编辑 陈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24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