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商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晶

  摘要: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对具有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如何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商务英语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分析了目前商务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商务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319-02
  
  引言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使各国人民间的往来日益频繁。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在世界经济中所起作用的增大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都使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商务往来日趋频繁。为了有效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进行商务交往,中国急需提高商务领域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旨在为社会输送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教育而言,如何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概述
  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受到外语教育领域的重视。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2000年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第4条教学原则中就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除了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准确性,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从而适应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也规定:“大学英语教学还应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世界文化的精华,提高文化素养”。由此可见,不论是英语专业教学还是大学英语教学,除了传授学生语言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这一工具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文化无所不包、无处不在。交际作为一个语言和非语言的使用过程涉及个人的生理和心理,认知和感知以及社会文化环境。跨文化交际简单来说就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相互交流。由于文化和交际本身就是两个内容丰富的概念,所以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包括语言、文化和交际的关系、文化分析的层面、跨文化交际过程、不同文化的对比研究、非言语交际和跨文化调适等。其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既是跨文化交际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同时也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目的。
  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概念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提出,他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言运用能力(linguistic performance)。交际能力有四个重要参数,即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及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是语言使用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处于核心地位。
  Ruben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具备某一环境中的个体为了实现某性格,目标及期望所应具备的同样的独特活动方式的能力。美国社会语言学家Rogers提出了“三大交际原则”:学会从对方的角度看待事物;学会从对方的角度感受事物;学会从对方的角度了解世界。这三大交际原则的实质反映在商务交流中就是语言使用者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包括:信息获取的技能与策略;处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际关系的能力;具备跨文化交际者应具备的自我素质调节,对文化差异高度敏感,对商务规则运用自如;语言得体性的正确选择,对非语言行为有高度的意识性;对交际文化取向、价值观念、世界观、生活方式等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二、目前商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为了满足国家对复合型商务人才的需求,全国多所院校都开设了商务英语课程,旨在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既具备丰富的商务知识又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进行商务交际的人才。但是由于商务英语教育在中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因此在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不足,阻碍了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1.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由于商务英语方向课程开设的时间较短,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商务英语还需继续完善。目前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受传统的“英语+商务知识”培养模式的影响,主要以商务理论和语言知识类的课程为主,文化方面的课程较少,影响了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教学中过度重视语言和商务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文化渗透。当前的商务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与英语和商务知识并没有被有机地结合起来,忽视了文化教学对学生掌握语言和商务知识的重要促进作用。大量的商务专业知识和专业词汇不仅使学生将主要精力用在消化吸收它们上,也极易导致教师的教学重点向专业知识偏移。教师在课堂上只教授与课本中某些篇章或词汇相关的浅显的文化知识作为背景知识的补充,完全忽略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教学手段较单一,相关课外活动较少。目前的商务英语教学仍采取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的方法。供学生参与、切身感受、理解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堂和课外活动较少,导致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差。
  三、商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
  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中国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商务英语作为实践性强的专门用途英语,在教学中除了语言、商务和文化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士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结合培养目标,完善课程设置。商务英语课程中除了商务语言和商务知识类的课程,还应适当增加中外文化类课程作为选修课,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要从对比的角度让学生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特别是这些差异对国际商业文化和商务行为的影响,为学生今后的跨文化实践打下文化知识基础。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商务英语教师应做到精通“双语言”、“双文化”,熟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到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去参加相关的讲座、培训等进修项目,深入了解英美人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进行比较研究。
  3.改进教学方法。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具体来说,可以利用反映商务文化冲突的典型案例,使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并归纳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通过角色扮演创造文化气氛,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通过主题演讲、影音材料、邀请国外专家讲座等方法对外国商务文化进行介绍。
   4.完善实践教学体系。Larry Samovar、Richard Porter和Lisa Stefani主张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学以致用,认为学习者应该学习那些能帮助他们应付各种场合、各类人际关系的技能。实践不仅对培养学生的商务技能至关重要,也有利于学生亲身体验文化差异对商务沟通的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包涵多种因素,除了语言能力,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和实践,还有一些适用于任何不同的文化之间交际的习惯和技巧。在课堂教学之外,还应该创造条件,组织安排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如各类国际交易会、国际博览会、国际展销会、国际研讨会及其他涉外活动,与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接触,亲身观察和体验文化差异,提高文化敏感性,学习和运用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5.创建科学教学评价体系。改变传统考试制度,创建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教学评价体系,将学生学习的重点从死记硬背语言知识和商务理论及文化知识以通过笔试考试转移到在各种课堂和课后活动中提高自己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上来。
  结束语
  就业市场对人才国际化要求的不断更新使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人才培养的关键。从世界各国企业的国际经营实践来看,注重文化差异,合理解决文化冲突是企业跨国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跨文化商务交际的成功,除了要求商务工作者具备必备的商务技能外,还应该有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并具有在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中处理商务的综合能力。当前的商务英语教学不但要注重英语语言的培训,更要注重导入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这既是商务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也是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 Hymes,D.1972.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G]//In Pride,J.B.& J.Holmes (eds.),Sociolinguistics.Harmondsworth:Penguin,269-293.
  [2] Richards,J.C.& T.S.Rodgers.1986.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Ruben,B.D.1976.Assessing communication competency for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Group & Organization Studies,1,334-354.
  [4] Samovar,L.A.,Porter,R.E.& Stefani,L.A.2000.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
  search Press.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选读[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6]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7]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责任编辑 陈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27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