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简红艳,何瑾,丰鹏
摘要: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重视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大学生成才的需要。主要分析了中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281-02
大学生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个人前途,也关系到全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发展。由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难度越来越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当前“就业难”现实的缓解有着重要的意义。重视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大学生成才的需要。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个人成长进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大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一种人生规划,有助于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今世界,机遇与挑战并存,到处都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大学生就业、择业更是面临着残酷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大学生只有认清自己,为就业早做准备,建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确定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才能在自己内在潜能上不断探索和发展,才能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从而获得成功的人生。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校不断推进教学改革
一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教育观念、管理体制、教学内容的改革。高校可以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地改进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内容,使教学更加贴近社会需要、贴近学生实际需求,促进学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同时适当增加社会实践内容,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加强与社会交流和联系,提高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二是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有利于丰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经验,职业生涯规划好坏直接关系着高校学生工作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三是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借助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形式和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更加明晰、内容更加系统、形式更加多样、效果更加持久。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大学生对自我职业生涯进行正确务实的规划,在不断提高自我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市场的方式合理分配社会人力资源,不断促进各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满足了整个经济建设的需要,做到人尽其才。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提高了就业能力,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缓解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中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的现状
1.当前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往往导致理想和现实矛盾
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非常重要,关系着职业生涯规划实效的成败。一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只注重理论学习,缺乏实践经验,对职业没有深刻理解,导致职业意识淡薄。许多高校大学生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误以为职业生涯规划是在自己就业以后才要进行的一种规划。一些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应用上缺乏自主规划意识,不能制定出与个人的具体情况相符合的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在就业过程中也缺乏对个人职业生涯的整体规划。例如,一些大学生就业目标定位过高,过分强调大单位、大城市和高收入,从而过于理想化,而另外一些大学生缺乏自信,制定的目标偏低,难于起到激励作用。另外,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竞争意识不够,缺乏紧迫感。
2.学校缺乏针对性的指导
目前,高校在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是高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时使用的教材大多比较陈旧,内容与社会实际差距较大,指导性不强;二是虽然许多高校都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等机构,但是大多数都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指导,从而导致大学生不能对自己准确定位,影响日后发展;三是学校缺乏对学生的全程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而连续的过程,应该从大学生一入校时就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而大部分的高校仅仅针对将要毕业的学生开设职业指导课以及开展就业指导的讲座,并且侧重的也只是提供一些就业政策方面的信息。
3.社会现状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影响较大
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现状下,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否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能否有比较稳定的收入这两个因素是左右大学生择业的根本问题。在中国“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的情况下,大学生更愿意在政府部门谋得一官半职,以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同时也有很大部分大学生看重经济收入,客观上目前的大学生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在购房、子女、养老等方面的支出也越来越多,所以他们更注重年薪、福利等直接经济收入。
三、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1.加强教育引导,切实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
当今社会到处充满了机遇和挑战,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教育学生具有危机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前为将来的就业作好充足的职业生涯规划。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准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有意识和有目的地去接触了解相关的信息和政策,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和其他方面的整体素质。一方面,要让学生客观、冷静的评估自己,避免职业生涯规划的盲目性,从而制定出与自己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另一方面,要综合学生家长、老师和同学的意见来帮助学生正确评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出更为合理和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目标。
2.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
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要把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具体指导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融入到思想教育中,融入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要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可行性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通过教学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职业倾向、优秀的心理素质、健康的生涯心态和优秀的人格素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根据工作生活实际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规划。要坚持学生主体原则,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估等需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指导者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时,要以参与者,探讨者,商量者的姿态与大学生做平等互动的交流,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和训导,让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不足和优势,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者一方面要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体能力对大学生提出一些行为要求,确定适宜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又要最大程度地尊重、满足个体自身发展的兴趣和意愿来规划职业生涯。
3.健全制度机制,确保大学生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高校要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取得实效,必须增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系统性、持续性和制度化,从制度层面上明晰工作机制。首先,完善配套的管理机制。将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管理目标公布于众,让学生一入学就有个明确的目标,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能力。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做到自我设计、自我规划、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其次,完善保障机制。高等院校应设立职业发展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开设课程、购置或研发软件、采购相关书籍、人员培训、调查研究和业务工作等各方面的支出。再次,健全评估机制。学校应定期测评学生的职业成熟度以及生涯发展所要求的重要素质和能力,以此鉴定职业发展素质教育的总体成效。最后,建立激励机制。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学校应当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以此来激励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有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吴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3).
[2]雷五明,赵北平.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内容与实施[J].中国青年研究,2006,(9).
[责任编辑 陈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42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