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杜俊娟
摘要: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特色的民办高校,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成为评价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会计电算化是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熟练程度要求较高;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的需求。因此,构建一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符合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民办高校办好办强会计电算化学专业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民办高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6-0280-03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民办高校发展迅速;截至2009年6月,全国经教育部批准的普通民办高校有334所,其中本科高校48所,民办高校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所设置的专业种类已接近中国高等教育专业门类的80%[1],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民办高校在专业的设置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专业雷同、缺乏特色,严重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发展,而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办有自己特色的专业成为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安徽新华学院是安徽第一所民办本科高校,近年来发展迅速,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办了很多应用性的专业,其中,基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实时开办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目前,安徽开设有相同专业的高校有20多所,因此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培养出拥有较强竞争力和自己特色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已成为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2],从专业角度出发,结合市场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是为一个重要举措[3],可以大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满足社会的需要。
一、专业现状
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成立于2007年,现有专业教师10余人,成立之初就以应用性为目标对专业进行了定位,每年招生100人左右,专业处于蓬勃发展中,目前拥有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和会计软件模拟实验室,并与相对固定的单位建立长期共建关系,如在格力、美的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并进行了友好合作。
(一)学制与办学形式
目前所采取的学制为全日制、专科三年,招生时实行文理兼收。
(二)专业定位
服务面定位:面向中小企业或农村乡镇企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高素质的会计应用型人才。
职业岗位定位:企事业单位出纳、会计、会计电算化、内部审计、审计和物资管理等岗位;会计师事务所助理审计和代理记账等岗位。
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具备诚信及敬业的良好职业素质,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与政策,掌握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和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具备熟练操作技能,可适应工、商企业、服务业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职业岗位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要能够做到:(1)掌握邓小平的基本理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牢固掌握财务及计算机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实际工作的能力。(3)熟悉现代企业会计,能正确处理会计事项,正确编制财务报告、财务成本计划和进行财务管理分析工作,并能按照财会电算化要求对财会工作进行计算机处理。
(三)办学思路与专业特色
办学思路:以改革和创新为主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学院的师资队伍、实训实习设施及办学经验,加强与企业合作,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广泛调研,积极关注国家新会计政策的发展、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问题以及岗位的新需求,及时调整培养方案;优化构建培养方案,推进师资队伍、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考试方法改革。
专业特色:是以培养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为目标,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
(四)实践教学
实行三环节制实践教学,即以专业课程的实训为第一环,校内综合模拟实验为第二环,而校外实习为第三环,每一环的实践内容都各有侧重点,在校内主要以会计手工模拟和财务软件模拟为主要内容,在校外的企业实习中则以实际的岗位实习方式进行。
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成立时间较晚,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在实践教学环节还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一)尚未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现有的教学计划中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现象,实践性教学课时所占比重不足1/5,且尚未形成独立、完善的教学体系,缺少科学合理的评价与考核标准体系,这与会计电算化专业特点不相适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致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不到有效训练。
(二)教师自身实践素质亟待提高
从专业定位来看,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必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任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即成为具有双重素质和能力的“双师型” 教师。但目前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 教师比例还严重匮乏,更多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教,没有在实际工作中的锻炼,缺乏现场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的经验。
(三)会计模拟实训环境有待改进
虽然我校已先后建成了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和会计软件模拟实验室,但在实际的运行中还存在只注重设备投入,忽视管理、内容更新、实验组织创新等“软件” 建设,许多先进设备不能充分发挥效用,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与锻炼。同时,在教学环节中会计手工实验与会计电算化实验各自为政,手工实训结果不能通过计算机得到验证,这无形中极大地降低了模拟实验教学的水平,难以应对实际工作的操作,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便成了一句空话。
(四)实践实训内容与过程不够完善
目前用于实践实训指导的教材大都是本科院校教材的“压缩版”[4],内容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不够完整,系统性差,所涉及的经济业务范围较小,与实际经济业务相比较为抽象,没有给出具体的岗位技能操作内容,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具体岗位的业务内容,使得学生毕业后还需要一定实习和学习过程才能走上工作岗位。另外,目前实践教学所引用的资料大多是抽象假设的或教材式的,对真实凭证的填制学生较为陌生。同时,企业的大小和类型都影响着经济业务的处理,实践与真实岗位工作环境的不一致,造成学生不能将学习的知识与职业岗位挂钩。
(五)校外实践性教学基地难以落实
现代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希望新招聘的会计岗位人员立即进入工作角色。因此,校外实习就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方式,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机制和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大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即使部分学生能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由于实习是一种短期行为或实习单位的会计资料涉及商业秘密,学生也很难直接参与实际工作。具体的会计岗位基本技能学生在实习实践中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训练,从而造成校外会计实习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目的。由于经费紧张,环境限制太多,学校也很难建立自己的实习基地,从而阻碍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有效实施。
(六)实践教学的评价考核标准不合理
目前对实践教学的考核仍然采用的是应试教育类型的评价体系,缺乏科学评价标准 [5]。学生对实践性教学要考核的内容、方法、标准等模糊不清,势必影响技能训练的效果。有时甚至以笔试的形式来对实践性教学进行考核,依据的是书面考分而不是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技能考核分数在课程总分中所占比例较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对实践性教学的重视和技能的训练。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应用性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学生具备的不仅是上岗能力,更应具有适应职业生涯发展变化的能力,通过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深入分析,我们基于市场需求构建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一)建立以实践性教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强化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它涉及到会计电算化原理、常用商品化软件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和开发等内容。因此,在明确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对该专业的特点分析与研究,确定在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尽量增大实践、实训的课时比重,电算化课程至少应达到3门,比例在30%以上。保证实践教学的课时在整个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一半比例,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参加实践,使实践性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主干课程应由《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会计电算化》、《实用会计软件操作》和《电算化审计》四门课组成。为了完善和界定上述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我们根据这些课程自身的知识体系及其相互联系和影响,进一步确定了四门课程详细的教学大纲,从而使这四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得到统一,教学组织与管理趋于科学和完善。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自身一定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教师的实践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只会根据书本讲理论的教师已不能满足需要。应加大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或是专业进修,也可请专家学者到学校举办专题讲座,使学生和教师获得更多了解该专业前沿发展动态的机会。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的实践。
(三)建立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全方位地拓宽学校的办学之路,同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具体而言,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能够了解企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有目的地培养人才;校企联合创办的实践基地,往往能够有效地把教学、科研与生产结合起来。学生不仅可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掌握成熟的应用技术和前沿技术,还可以真正体验到工作的真实性,使学生在“实战” 中通过全面的体验和锻炼,熟练技能,获得综合职业素质,缩小与社会需求的差距。
(四)完善实践性教学的教材体系
教材的质量对于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内容上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可删除过时和不实用的内容,增加案例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应该针对具体行业经济的发展,编写符合本学校、本专业特点的“行业统编教材”,教材中各部分内容要紧密结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实现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其中实践教学体系中要包含单项模拟实训教学、校内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学年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内容。
(五)完善实践性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学生对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的认识上,考核评价体系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合理科学的考评指标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实践中去,认真对待每个实习环节。在完善科学的实践性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方面,首先应考核教师所使用的实训大纲是否合理,指导资料是否齐全。而对学生的考核要依据实训大纲的要求,实行技能训练与考核分离,改革实践性教学考核方法,把考核重点放在学生对职业能力和岗位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上,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特点,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考核制度,以提高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这样不仅能提高实践性教学的质量,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就业会有帮助。
(六)创新“演、练、做”实践教学方法,实现“课证”融合
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我们把实践教学分成三个层次(即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相应将实践课程教学也分为“演、练、做”三个阶段。“演”为第一阶段,主要包括课程实践教学;由教师对各项技能的原理、流程、要求及步骤进行讲解和演示来完成,通过“看 问”学生既掌握理性知识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练”为第二阶段,是由各实训课程组成,强调各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训练,以动手操作为主,通过岗位的模拟与训练,结合教师适当点评和指导,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理论到实践的提升。“做”为第三阶段,即经过系统实训后,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到企业、公司进行顶岗实习,进入到真实的工作环境,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处理会计业务,完成学习到工作的转变。另外,在实践教学中要积极落实“双证书”制度,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与课程标准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取得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准入证,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办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而会计电算化又是个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极高的职业,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并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比较熟练地运用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去,已成为目前教育者们需深思的问题。只有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才能达到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预定培养目标,从而为社会输入高素质、高层次的应用型会计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林文琛.中国民办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探析[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9,(6):112-118.
[2]张庆丰.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9,(17): 115-116.
[3]徐涛.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若干问题的探讨[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34-36.
[4]吴力佳,曾平华.关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2010,(4):147-148.
[5]王忠孝,白云.试析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会计之友,2008,(9):85-86.
[责任编辑 郭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55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