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对俄经贸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树千

  摘要:俄罗斯籍学生是黑龙江省经贸汉语教学的主要对象。渗透在经贸汉语中的中国文化对俄籍学习者来说是一种异质文化,因此,汉语经济交际与跨文化性成为经贸汉语教学的一体两面。以汉语教学的主导――对俄经贸汉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了经贸汉语课程教学目的对汉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的要求,以及汉语教师如何从自身做起,实现跨文化能力的自我培养。
  关键词:经贸汉语;教师;跨文化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5-0240-02
  
  文化冲突与融合是国际商务活动必然亲历的过程。美国人类学家霍尔(Edward T Hall)曾在著作中详细阐述过跨文化交际学与商务沟通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深入研究跨文化交际学可以调解因文化冲突而造成的管理上的纠纷,解决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沟通障碍。中国文化与俄罗斯文化差异迥然,这种差异性势必影响到两个民族的商务沟通,特别是影响到经济贸易领域语言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汉语教师在对俄经贸汉语教学中应当从自身做起,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自我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针对中俄经济贸易及文化环境的差异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中俄经贸语言文化比较
  文化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具有制约作用。一般说来,国际通行的商务专业用语在译介和使用上,不会存在太多障碍。然而,真实的商务沟通中存在的各种语言变体及语体风格必然受到交际群体的主观因素、各自的文化传统及言语交际背景等诸方面的影响,其中,文化差异形成的障碍是“最高层的障碍”。正如钱敏汝所说,在对交际过程中信息传递程度的影响力上,语法是最大的;而对交际过程中交际对方心理的影响力上,文化因素是最大的。中俄经贸领域存在的言语交际障碍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异质文化间的冲撞造成的。
  俄罗斯著名思想家别尔嘉耶夫认为,俄罗斯处于东方与西方两股世界之流的相互碰撞和相互作用之中,俄罗斯民族不是纯粹的欧洲民族,也不是纯粹的亚洲民族,而是东方与西方两种精神因素相互角力的结果。东正教是俄罗斯民族精神的根基,它追求终极、彻底和绝对。鉴于以上两者,俄罗斯民族精神具有典型的二律背反的特征,宗教性色彩浓重,因而,俄罗斯人对中庸之道的态度是消极、否定的,其商务文化的表现存在着显著的极端性。
  而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汉民族强调情感本体,看重现实世界,宗教色彩淡薄,宗教性道德和社会性道德合而为一,讲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中庸的处世观。“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儒家所提倡的温、良、恭、俭、让思想在汉民族的商务交往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从而塑造了经贸汉语独特的话语方式和语体风格。
  然而,正是经贸汉语独特的话语方式和语体风格对俄罗斯商人造成了困扰,许多俄罗斯商人不习惯商务谈判之初的中国式的寒暄,也分不清楚敬辞、婉辞、谦辞、套语使用的条件,更无法理解话语交流过程中中方代表委婉表达的良苦用心。这种因文化冲突而造成的语言理解及交际障碍比比皆是。比如,商务洽谈中,中方代表往往间接地、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是拒绝也很少使用“不”等否定性词语。弗兰克・阿库夫把包括中国在内的此种环太平洋地区独有的文化现象称为“高度上下文联想”文化。的确,汉民族强调“和气生财”,为避免交往中发生直接的冲突,在言语表达上常常通过上下文的提示,婉转地传达拒绝之意。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让俄罗斯人大为头痛,他们无法抓住言语背后的“潜台词”,反而觉得中国人模棱两可、不果断。因此,为了实现中俄双方经济贸易领域的良好沟通,建立商务汉语中的中国文化观念势在必行。
  二、对俄经贸汉语教学目标分析
  经贸汉语,亦称作商务汉语,专指用于经贸领域交际活动的汉语,属于专业汉语,具有鲜明的工具性。宏观地讲,经贸汉语课程设置的目标在于通过听、说、读、写各种语言技能的训练,使得学生能熟练掌握各类常用的经贸词语、经贸术语、通用词语的经贸义项、通用词语在经贸语体中的偏离和突出特征,以及经贸汉语常用句式等;熟悉各种体裁、题材的经贸汉语文体,最终使学生能够实现运用所学的汉语和经贸知识从较高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分析说明某一经济现象;并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中国的商业环境与商务文化,如中文谈判技巧、中国的贸易政策、中国的国际商务形象和商人形象等。
  目前,黑龙江省对俄学生的经贸汉语教学就是由上述目标导向的特殊实践活动。受地缘因素影响,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边境贸易表现活跃,资本、技术与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频繁地在中俄双方间流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华的俄资企业以及本土企业中的俄籍员工数量均与日俱增,因而,外籍商务人员无论是与当地经销商、代理商、广告媒体的合作,还是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洽谈,都要求其具备灵活的汉语商务沟通的能力。基于此种跨语言、跨文化沟通的需求,对俄经贸汉语教学在黑龙江省应运而生且备受国际汉语教育人员的关注。尽管省内各高校对俄留学生的经贸汉语教学“各自为战”,尚未形成统一的、权威的教学大纲,却就经贸汉语教学中汉语教师的跨文化能力的问题达成了普遍的共识:经贸汉语教师应当扩大视阈、转变观念,既要重视汉语语言知识要素的教学,又要正视中、俄民族文化差异对语言教学造成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对俄经贸汉语教师转变旧有的工具主义语言观和语言本体主义语言观、加强自身跨文化意识培养是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前提与基础。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我培养的策略与模式
  首先,经贸汉语教师不仅要对汉民族商务文化充分了解,将内化的、习焉不察的汉民族文化从集体无意识上升为有意识的概念认知,而且还要做到对当代俄罗斯人认识和理解汉民族文化的程度有比较客观的把握。随着新媒体的广泛介入,国与国之间文化沟通也不断深入。尤其以中、俄“文化年”、“中国―俄罗斯经济贸易问题”论坛等政府间文化交流行为为代表,中国热情而坦诚地向我们的近邻展示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新生文化现象,中国的商务形象亦随之传播,以期待达成理解、彼此吸引、深度合作。因此,经贸汉语教师必须要对中俄间的文化、贸易往来动态时时关注,对学习者可能了解的汉民族文化内容及认知的程度较为客观地把握,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新鲜语境、更新语料,引导学习者学习鲜活的经贸语言和有生命的经贸表达方式,实现有意义的教学。
  其次,经贸汉语教师应当熟悉俄罗斯民族的思维方式、好恶标准、行为规则、民俗习惯等文化要素,积极识别中俄文化差异对商务交往可能造成的显性或隐性的影响,在教学准备环节,明确由差异性而造成的学习上的难点与重点。目前,省内各高校的经贸汉语教师,其专业大多从属于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在教学活动中普遍表现为对目的语的母体文化认知较好,而对学生主体的母体文化往往缺乏深度的了解,进而导致对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没有很好的区分,忽视了汉民族文化对俄罗斯留学生汉语习得造成的影响。然而,“比较研究是对语言差异的准确探索。在这一探索中,无数民族在解决他们作为人而担负起的关于语言构造的同一任务;这一探索如果不考虑到语言与民族精神力量的形成的相互关系,就失去了所有重大的意义。”经贸汉语教师只有全面了解两国的商务文化和社会环境,才能科学地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发现学生的学习障碍,从文化交际功能的角度出发,更为准确、有效地传播中国的经济文化因素和商务文化知识。
  最后,经贸汉语教师应把跨文化意识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中,真正意义上地实现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多维、开放的文化意识。对俄罗斯籍的汉语学习者来说,学汉语不容易,学会用汉语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进行思维或言语则更难,“用汉语进行思维”超越了语言因素学习的层次,上升到语言世界观的层面。所以,经贸汉语教师除了重视自身跨文化能力提高的同时,还应当有意培养学习者在商务沟通中自觉运用跨文化意识进行认知和调节的能力,将跨文化交际的思想在经贸汉语教学中践行并巩固下来。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体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实现功能法所提倡的“教学过程交际化”,利用校内实训室或各种平台,模拟真实的商务情景,让学习者在身体力行的体验中,对汉民族的商务文化建立起深刻的认知。
  总之,对俄经贸汉语课肩负着为俄罗斯籍的汉语学习者提供中国经济贸易专业知识体系以及语言储备的任务,实现这一宏大的理想,需要多层面、多角度的资源整合。作为语言文化使者的汉语教师,应当从自身出发建立起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因素保持敏锐的知觉力和深刻的思维力,把中国文化观念真正地渗透到经贸汉语教学中去,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丰满的、鲜活的、动态的经贸汉语。
  
  参考文献:
  [1] 钱敏汝.跨文化经济交际及其对外语教学的意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4).
  [2] 陈光磊.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的相关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2).
  [3] 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伍铁平,姚小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4] 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的命运[M].汪剑钊,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5] 戴昭明.文化语言学导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56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