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贺保民,张明庆,谭宏伟

  摘要:企业文化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已经被管理学者和企业家看做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企业文化具有导向、激励、凝聚、约束、辐射五大功能,是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增强员工凝聚力、完善现代化管理的重要途径。中国的民营企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经济发展、财富积累和人员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大多数中国民营企业采用家族式经营,管理相对落后,没有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文化,有的企业则照搬国外企业文化,反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就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现状进行探讨,以期对快速发展的民营企业带来一些启迪。
  关键词:企业文化;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0-0204-03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功能
  二战之后,日本作为战败国,经济凋敝,资源匮乏,曾被一度预言至少在一个世纪内悄无声息。然而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量超过了欧洲发达国家,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一举成为亚洲发达国家。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西方学者在研究日本崛起的原因时,注意到了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美国学者威廉・大内的《Z理论》、特雷斯・迪尔和艾兰・肯尼迪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和阿索斯和沃特曼的《寻求优势》最早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以后,更多的学者专注于企业文化的研究,并提出了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1.企业文化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文化有不同的定义,本文选取最为流行的几种观点加以总结,将企业文化定义为企业的价值观,即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践活动中,通过企业领导者倡导和精心培育,并为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和行为准则,以及蕴涵与其中的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企业产品及企业形象的总和。企业文化分为物质、行为和精神三个层次。物质层次是表象,由一系列有形的文化因素组成,如企业标识、实体建设、产品外观及包装、广告宣传及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行为层次是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企业员工的行为习惯、管理者的管理行为、管理风格、员工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精神层次是企业文化的实质,由各种无形理念因素组成,包括企业全体员工共同拥有的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使命、愿景、宗旨、精神等。精神层次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有了精神层次,能把企业文化各层次有机聚集起来,并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
  2.企业文化的特征。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它决定了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原则、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优秀的企业文化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独特性。任何企业的文化都是与本企业的价值观紧密相连的。没有价值观完全相同的两个企业,因此也就不会有企业文化完全相同的两个企业。企业文化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吸收了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各种价值观念,经济、政治、法律、科技等不同的环境共同决定了企业的价值取向和企业文化。(2)人文性和民族性。企业文化是建立在人本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它围绕人们如何共同相处、如何实现目标、如何处理个人与团队的利益等方面,因此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人的管理,带有鲜明的人文特性。同时企业文化的建立又离不开其存在的社会,具体来说就是国家和民族,长期延续的民族心理和精神气质已经深深扎根于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中,并且体现企业的文化之中。(3)持续性。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这表明企业的价值观具有稳定性。企业文化的持续性是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有助于规范员工的行为,保持企业的良好形象。如果企业的文化经常改变,不仅员工无所适从,也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4)可操作性。企业文化必须能够被员工认知、接受和掌握,并且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没有被员工接受的企业文化毫无价值。民营企业文化的提出表明企业文化可以按照产权关系划分为国有企业文化、民营企业文化、合资企业文化和外资企业文化。这种分类方法是具有科学性的,因为产权关系决定了企业的价值观,从而决定了企业文化。就产权经济学而言,产权关系是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将企业文化按产权关系来划分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
  关于企业文化的基本功能,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中国著名企业文化专家贾春峰认为,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纽带功能和辐射功能;管理专家周三多认为,企业文化具有自我内聚功能、自我改造功能、自我调控功能、自我完善功能和自我延续功能;张德认为,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创新功能和辐射功能;常智山认为,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约束功能、控制功能和调适功能。从以上观点中企业文化比较公认的功能为: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辐射功能。(1)导向功能。企业以自己的价值观指引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向企业既定的目标和愿景共同努力,企业不需要强制规范员工的行为,而是通过潜移默化让员工经常把个人价值观同企业的价值观相对比,不断调整个人价值观,从而促进企业向长远的目标健康发展。(2)激励功能。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吸引优秀人才,给员工施展个人才能的空间。员工会在企业中被尊重、被承认,个人价值得到肯定。(3)凝聚功能。企业文化能够将企业员工上下团结一致,相同的价值取向、经营理念、目标和精神会减少企业内耗,降低企业成本,也有助于企业管理,从而转化为生产力。(4)约束功能。相对的稳定的企业文化会对员工的思想、行为起到很大的约束作用。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需要员工自觉遵循,并长期规范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5)辐射功能。企业在不断发展中形成的文化沉淀,通过无数次的辐射、反馈和强化,能够将企业文化从一个高度推向另一个高度,这也体现了文化的自我完善和改造功能。
  企业文化的功能决定了其对企业发展的重大作用。首先,企业文化有助于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其次,企业文化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最后,企业文化有助于完善企业的现代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良好的企业文化相当于企业的无形资产,它形成了企业的目标,指引员工和管理者向目标不断奋斗,并且能够激励、约束员工,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将软性的管理转化为生产力。
  二、中国民营经济的作用及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及作用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与民营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民营经济①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全国工商联主编的2006民营经济蓝皮书统计,截至2005年底,内资民营经济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为50%;内资民营投资总量五年间增长了近三成,2005年底达到了52 19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2000年的41.9%提高到60%;民营工业企业个数和全国民营企业数量也迅猛增长,民营工业企业个数五年间增长了近50%,达到了118 100家,全国民营企业数量从2000年的176万户增长到430万户,全国民营企业投资者人数达到了4 714万人,年均增长18.6%;民营经济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0.8%提高到11.7%,进出口总额达到1 662.1亿美元;民营经济还是劳动就业的主要渠道,民营经济占城镇就业的比例从2000年的65%增加到2005年的75%以上。

  1.民营企业的优势。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显露出它在优化资源配置、维护供需平衡、增加社会财富、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客观地说,民营企业的发展正在走向科学化和合理化,即由靠领导人关系的协调建立制度向建立完善的科学管理制度过渡。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1)高科技民营企业具有进取和创新精神。近几年高科技民营企业发展迅速,但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生存环境恶劣,受外资企业竞争压力大,从而也就比大企业更具有进取与创新精神。高科技民营企业的经营者一般既是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又是在某一领域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企业的设立根据经营者的技术专长而定的,对所处行业非常熟悉。(2)民营企业组织结构灵活。民营企业在其组织结构的安排上比大企业更具灵活性,表现在管理层次较少,技术人员与非技术人员之间,生产人员与销售人员之间容易沟通。这既便于各种信息的及时传递,也利于整体参与意识的增强。由于具有灵活机动的经营机制,能对各种信息迅速做出反应并集中力量进行研究开发,从而能创造出比大企业更高的创新效率。(3)配角经济的优势。从经济学角度看,经济全球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使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合作越来越紧密,配角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许多配角企业由于劳动力成本低,技术熟练完善,已经把该分工行业完全垄断,具有世界级的竞争优势。(4)“小狗企业”优势。把企业做大做强是企业家的心愿,这在企业界中被称为“斑马企业”。然而浙江地区依靠“小狗企业”优势,形成区域品牌,分工合作降低生产成本,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2.民营企业发展的劣势。从民营企业的形成来看,目前中国的民营企业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一是从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或直接由家庭成员投资兴办的家族式企业;二是朋友、同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伙企业;三是国营或集体企业通过个人买断转型的企业等:其共同的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归一个或少数投资者所有。民营企业的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管理水平低。中国目前的许多民营企业由于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又是资产经营者,因此都选择了家族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研究资料显示,家族式企业的寿命一般为二十三年左右,能延续第二代的家庭企业只占39%,而能延至第三代的企业只有15%,家族企业不能长期存在的原因之一是家族式企业的产权结构妨碍着企业的发展。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是产权不明晰,而家族企业却面临着另外一个同样十分严俊的问题,即产权的过度集中或是说单一化。产权单一不利于企业形成一种开放的系统使社会资源不能有效的进入企业,企业很难借助于外力实现根本性的进步。产权单一的另一个弊病是决策的非民主化。由于产权的高度集中,事实上没有人能够纠正企业决策人可能出现的错误。(2)人才机制不灵活。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但现实条件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家落后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很多民营企业家认为只要有高薪,市场上多的是优秀人才,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过人才。加之民营企业用人唯亲的任人方式,使优秀人才难以真正融入民营企业。因此,员工通常持打工心态,只关心眼前利益,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和长期扎根的观念。而企业也不注重员工权益的保护,任意加班、罚款、解雇,使员工没有安全感,难以发挥其才能。(3)决策盲目,增加经营风险。民营企业的发展初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这在一个曾经长期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是非常正常的,但却使一部分成功的经营者因此而淡化了风险意识。四面出击,盲目的多元化经营,过分的自信导致无法正确地评价自己,也无法正确地评价企业的成功。(4)企业生命周期过短。据统计,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5 000家民营企业,生存时间超过五年的只有430家,其余91.4%的企业已不复存在;生存期超过八年的企业仅占总数的3%左右。
  (二)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1.民营企业文化的特征。(1)地方性。民营企业文化大多依托于企业所在地的地方文化,长期的地方习俗决定了企业的价值观。例如:浙江人大多给人以“精明通达、聪明实干、活泼严谨、勇于拼搏、善于抓住商机”的独特文化精神,这与当地的习俗和海洋文化是分不开的;山西商人给人以“诚实厚重、勤劳节俭、讲求信用、吃苦耐劳”的独特文化精神,这与当地代代相传的处事哲学和内陆文化相关。(2)个人意志性。由于民营企业的产权集中,领导意志决定了企业的一切,通常是企业家具有什么样的文化,企业就具有同样的文化。然而企业家并非绝对真理,其错误的价值观念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3)唯功利性。很多民营企业只把眼前利益作为企业的经营目标,追求短期效应,不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优势会为了追求利润,甚至做出违反法律。民营企业在国内的信用评级通常都为BBB级,如果用国际评价标准恐怕会更低。在社会公众形象方面,民营企业不重视,华为毁约事件使其被列入高校就业的“黑名单”,而民营企业的假冒伪劣,坑害消费者行为则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
  总体来说,中国的民营企业文化相对于其他企业文化发展相对落后,这一方面是由于民营企业文化形成的时间短,企业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已经取得的成功往往是凭借历史机遇、国家政策等偶然要素,企业缺乏长期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决策制定任意;组织结构照搬国际模式,员工责任分工不明确;领导经常越位和缺位,任人唯亲,家族色彩重,无法对员工产生激励;企业缺乏必要的风险监控、财务审计等。民营企业管理的落后是由于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而企业的发展又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发展,这个悖论已经摆在了每一个民营企业家面前。
  三、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和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的劣势。民营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长久地生存下去,必须建立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文化。
  首先,民营企业家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充分肯定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企业文化是完善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途径,这是毋庸置疑的。其次,要提高民营企业家的个人素质。企业文化虽然是企业集体价值观的体现,但无疑企业家具有主导地位。企业的兴衰成败往往是企业家个人能力的体现。这就要求企业家的价值观符合时代的发展,自身要懂得现代管理理念。最后,克服家族企业管理的弊端。引进其他投资者,降低企业经营者的股权,使得各个投资者之间达到均衡博弈,是改进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企业家要改变劳资雇佣观念,真正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给予员工安全感、成就感、归属感,合理公平地激励员工,企业才会形成良好的文化。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这也许需要民营企业几代人的努力。管理本身是实践性的,理论只是作为实践的指导,真正要想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还必须结合实际,结合中国的国情,结合国际经验,构建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叶生.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现状与发展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07,(1).
  [2]张丹.企业文化的外延、内涵及作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3,(9).
  [3]张启云.民营企业文化浅析[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李欣.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6).
  [5]魏钢焰.基于行为科学的企业文化功能研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6).
  [6]江良高.中国民营经济的八大贡献[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8).
  [7]全国工商联.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第3卷(2005-2006)[Z].
  [8][美]埃德加・沙因.企业文化生存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5
  [9]贾春峰.企业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
  [10]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6
  [11]张德.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
  [12]常智山.塑造企业文化的12大方略[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1[责任编辑 郭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63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