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测试在城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顾小青
摘要: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压力测试越来越成为一种为各国监管机构所推荐和要求的关键流动性风险管理技术。然而,压力测试个体性较强的特点决定了城市商业银不能照抄照搬大型银行的应用经验。因此,有必要研究流动性压力测试如何在城市商业银行中有效应用的问题。系统分析城市商业银行的相关特点及其对压力测试应用的影响,指出城市商业银行在应用压力测试管理流动性风险时,应特别注意情景设置、压力模型构建的个性化,并提出了若干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压力测试;城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2-0050-02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压力测试越来越成为一种为各国监管机构所推荐和要求的关键流动性风险管理技术。中国也不例外,2007年末银监会专门下发了《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要求各商业银行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然而,已有研究基本集中于全国性大银行,鲜见对城市商业银行这类地方性中小银行的针对性研究。显然,对压力测试这种不存在普遍适用的实践规范、个性化较强的技术方法而言,这不仅不利于压力测试技术在城商行中的推广,而且严重影响到中国城商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效果。因此,如何在借鉴国外成熟的压力测试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城商行的实际情况,合理、有效地应用压力测试进行城商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压力测试理论与方法
根据银监会的定义,所谓压力测试是指将整个金融机构或资产组合置于某一特定的极端市场情况下,如,假设利率骤升100个基本点,某一货币突然贬值30%,股价暴跌20%等异常的市场变化,然后测试该金融机构或资产组合在这些关键市场变量突变的压力下的表现状况,看是否能经受得起这种市场的突变。
常用的压力测试包括敏感性分析和情景分析两种方法。
1.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即单一因素分析,主要是估计单一风险因素或少数几项关系密切的风险因素的假设变动对商业银行资产组合或者单项资产价值造成的影响。
2.情景分析。情景分析即多因素分析,其目的是透过模拟同时影响多项风险因素的压力情况,评估商业银行资产组合价值的变动。实践中,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同时使用历史情景和假定情景进行分析。压力测试一般可以划分为六个步骤:(1)设定情景因子及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核心指标。设定情景因子是压力测试的起点,也是压力测试的关键之一。情景因子的选择必须与开展压力测试的金融机构的具体情况相吻合。(2)情景因子与KPI核心指标相关性。即结合数学函数建立情景因子与KPI核心指标间的关联关系。(3)划分压力等级。压力情景设计时校准冲击的程度是关键点,设置的太高或太低都可能使压力测试没有意义。确定压力等级的一种方法是利用历史压力事件的冲击大小来确定。另外一种方法是利用主观判断来确定冲击的大小,可由熟悉这方面的专家根据其丰富的经验来决定相应的压力等级,从外部监管环境与行内发展现状相结合,确定KPI核心指标的约束临界值。(4)金融风险压力测试。即通过调整情景因子的波动范围,对KPI指标进行压力测试,并在达到约束临界值时记录下情景因子值。(5)压力测试报告。压力测试完毕后,根据KPI指标在轻、中、重度三种情况下的情景因子值写出分析报告,提交经营高层或董事会。(6)提出解决方案。根据测试结果,提出在轻、中、重度三种情景下的解决方案,为银行规避风险提出可操作建议。
二、中国城商行的特点及其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
作为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群体,城商行是以城市信用社为基础,逐步改造而成的。特殊的历史起点和政策空间使其相比全国性大银行,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并由此对流动性压力测试的应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经营地域的地方性特点。中国城商行的区域性与地方性特征十分明显。城商行是在原来的城市信用社基础上发展而来,承袭了城市信用社地方金融机构的特定角色和单一城市制的经营模式,其服务对象也主要是所在地的企业和居民。虽然现在小部分城商行已经开始在所在城市以外设立分行,跨区开展业务。但是,短期内城商行的地方性特征仍难以得到根本上的改变。
城商行经营地域范围狭窄,使得除了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等一些直接对城商行流动性产生影响的变量以外,城商行更多的还是受到当地局部的经济环境变量的影响。如,地方经济的发展程度、产业结构、经济周期、政策法规、地方金融秩序(私人钱庄、房地产价格波动)、市场趋势和企业信用等等。
2.资本规模偏小。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其地域限制,其资产规模总体不大。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占全国银行业的6.5%;资产规模在1 000亿元以上的城市商业银行仅为9家。偏小的规模自然会影响到城商行的流动性风险。一是影响中小商业银行在公众心目中的信任程度和信用评级。二是难以实现规模经济,这使其在与其他金融机构进行成本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三是容易诱发城商行盲目扩张,从而加剧流动性风险的隐患。
3.从资产负债表来看,业务种类相对单一、存贷业务过于集中。首先,从整体来看,城商行业务种类比较单一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虽然近年来少数城商行相继取得了一些新的业务资格,但由于政策、资本金、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的限制,多数城商行还主要依靠传统的存贷业务。其次,从资产业务来看,城商行的贷款投放存在明显的客户集中、行业集中、时间集中现象。贷款业务过于集中导致城商行对产业政策调整、自然灾害侵袭、季节性因素等更为敏感,也容易因之出现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再次,从负债业务来看,城商行的主动负债能力有限,其资金来源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存款业务,核心负债不足仍是城商行负债业务的隐患。
4.管理相对较薄弱。从管理上看,城商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组织架构、制度建设、信息系统和人力资源四个方面。第一,现代企业制度难以完全发挥作用。由于绝大部分城商行仍然由地方政府绝对控股,结果导致城商行受行政干预较大,难以体现现代企业制度的优越性;第二,风险制度建设相对不足。城商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内部缺乏流动性风险的早期预警机制、中期防范与转移的控制机制、后期降低风险损失的挽救机制;第三,信息系统建设薄弱;第四,专门人才不足。由于起点、激励机制等原因,再加上对人才培养和储备方面重视不够,城商行很难吸引、留住优秀人才。
相对薄弱的管理,一方面会带来流动性风险的隐患,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流动性压力测试等流动性风险控制工具的应用,从而不利于流动性风险的有效防控。
三、城商行特点对流动性压力测试应用的影响
城商行在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时,主要应该注意情景设置和压力测试模型两个方面:
1.情景设置。在压力测试的全部过程中,准确识别风险因子和恰当选择情景假设是最重要的。只有情景假设是可信的,足以恰当地反映城商行面临的潜在风险,压力测试才有意义。
2.压力测试模型。城商行在构建压力测试模型时会面临两难选择―― 一方面,如果压力测试模型过于简单,就不得不承担不能准确揭示流动性压力的风险;另一方面,如果压力测试模型过于复杂,但构建难度更大,对数据、技术人才、信息系统和相应技术储备的要求也就更高,成本也会随着复杂度的提高而急剧增加。
从城商行的现状来看,由于数据缺乏、人才缺少、信息系统支撑不力和财力不足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城商行不可能一步到位建立起精确的压力测试模型。
四、城商行应用压力测试的政策建议
1.加强城商行流动性风险因子和情景假设的研究。无论是风险因子整合度不足,还是风险因子和情景假设个性化不足,都反映出对城商行流动性风险因子和情景假设专门研究的缺乏。因此,加强对城商行流动性风险因子和情景假设的研究就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应该研究城商行流动性风险的风险传导机制。通过专家分析的方法,先通过定性研究加强风险传导机制的分析,重点考虑风险因素在压力情景下的相关性。其次,应该加强对城商行流动性风险影响更为直接的当地经济的风险因子的研究。如,地方经济的发展程度、产业结构、经济周期、政策法规、地方金融秩序(如,私人钱庄、房地产价格波动等)、市场趋势和企业信用等等。
2.分步推进城商行压力测试模型的优化。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城商行一步到位建立起精确的压力测试模型既不可能也不应提倡。基于此,在对待建立精确的压力测试模型问题上,城商行应当在综合考虑各项条件的基础上,首先应用经验法建立模型并进行压力测试工作,并在实践中注重压力测试理念的灌输和渗透。
3.将压力测试纳入日常管理,搭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一个全面的压力测试体系,不仅包含压力测试的各类计量工具,同时也应包含一整套应对极值风险的政策、制度、流程和预案,并须将压力测试的理念深植于每位组织成员以及日常经营管理流程中,实现与常态风险管理体系的对接,共同搭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4.加强领导的重视程度。一是从认识上提高领导对压力测试的重视程度。假设的压力测试情景因出现概率低,容易诱发领导的侥幸心理。因此,应该从认识上提高领导的重视程度。二是从组织结构上重视压力测试。应建立流动性压力测试组织体系,将流动性压力测试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纳入整体风险管理架构,定期进行测试和评估,形成良好的、更加专业化的测试运行机制。三是从制度规范上重视压力测试。城商行应当制定一整套的压力测试报告机制,确保压力测试在银行高层决策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稳健的压力测试实践和监管原则[EB/OL].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2009-01.
[2]金煜.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计量与管理框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3]杨鹏.压力测试及其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05.
[4]杨鹏.压力测试及其在金融监管中的应用[J].上海金融.2005,(1).
[5]彭峰,卢会明.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与防范对策[J].甘肃金融,2000,(5).
[6]聂泉,胡志浩.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J].银行家,2008,(7)
[7]董天新,杜亚斌.压力测试及其在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中的运用[J].新金融,2005,(8).[责任编辑 陈丽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73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