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伯 娜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以及学生个性的不断彰显,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进入了一个“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尴尬境地。如何对当前固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和丰富,使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有机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是摆在广大政治经济学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0-0222-03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1],是我国高等院校的基础课程之一,对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现在的教学模式弊端逐渐显现,已经不能跟上社会发展步伐,急需创新改革。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品质和要求,所以,我们要用务实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认识目前政治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弊端和不足,分析原因,探索方法,解决问题,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好知识、健康成长,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建设。本文将从三方面阐述问题,即认清现状,探析原因,提出建议。
  一、当前我国政治经济学教学的现实状况
  (一) 教材改革、更新速度与社会发展现实的矛盾,表现为内容抽象、教材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我国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基本是沿袭前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内容,虽然改革开放后做了很大的补充并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但总的来讲还是存在不足和缺陷。教材理论内容深奥、抽象,对于现代的学生来说,难以理解把握。同时,政治经济学教材与我国改革实践进程相比,存在明显的滞后性[2],如:在内容方面,教材内容不能及时地反映改革实践成果和政策措施;在内容的逻辑方面存在不一致性,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主要基于对马克思《资本论》基本理论的阐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主要是以列宁《帝国主义论》为理论基础,而社会主义部分则主要是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政策措施和政策文件为内容编写的,很难保证逻辑的前后一致性;在认识方面,受传统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限制,现在教科书的内容还未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局限,在定性分析上又多带有阶级分析的局限性。再加上市场上教科书种类繁多、参差不齐,同样一本书,好学校和一般学校同样应用,缺乏针对性,脱离学生实际。
  (二) “学生厌学”和“教师难教”现象同在,“教”与“学”的双方积极性不高
  一方面,学生的认识和学习热情不足,出现一种政治经济学“厌倦症”[3]。长期以来,政治经济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基础理论课,概念抽象难懂、难以记忆,教学内容与现实实践之间存在脱节,让学习的学生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自然学习的激情不高。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引发的道德疑问动摇了政治经济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让许多人产生“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公共课不重要”、“想听也听不懂”、“学了也没用”等的想法[4],所以不想学、不认真学、学也学不懂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课堂只成为了一个应付考试和老师考勤的“人间炼狱”。
  另一方面,教师越来越感觉到政治经济学难教,越来越抓不住学生的注意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向学生传授本来就很抽象生硬的理论。虽然课前老师做了大量的备课准备,但在课堂上气氛还是死气沉沉,调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自然教学的积极性也越来越弱,最后造成“教”的老师与“学”的学生之间的恶性循环。这种“教”与“学”的矛盾造成了部分政治经济学教师望而却步,改授其他学生感兴趣、实用性强的课程,使本来新生力量不足的政治经济学教师队伍出现萎缩、不稳定现象。
  (三) 教学方法和手段与日益发达的教学技术不相适应
  长期以来,政治经济学教学还沿袭以前传统的“填鸭式”教师传授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局限于现有知识的单纯传授,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开发学生潜能为出发点,过程中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方法落后,使得学生难以理解、记忆。与此同时,教学技术却日新月异,不断发展。新技术、新科技的出现促使新的教学手段不断涌现,教学手段多样化、丰富。而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却没有或很少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运用。虽然目前多媒体教学在高校不断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教学改善,但限于资金不足和资源的稀缺性等原因,许多院校的政治经济学多媒体教室教学使用的比例很低。同时,政治经济学教师队伍以老教师居多,自身计算机知识的欠缺和多年教学习惯,也阻碍了多媒体教学的推广。
  二、当前政治经济学教学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以上总结了目前政治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状,面对问题,我们就要正视问题的存在并积极分析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从深层次分析,造成政治经济学教学当前尴尬困境的原因既有外部西方经济理论的冲击,也有内部学校教学的单一、缺少创新的原因;既有客观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也有主观方面教师和学生的观念认识不足的因素。
  (一)受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外经济理论的侵蚀冲击
  改革开放30年,随着市场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西方经济学理论著作不断被引入,并在我国经济某些领域大显身手,从微观到国家宏观调控都随处可见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背影。许多人产生了一种错觉: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经济的发展的需要。以至于有人认为,西方经济学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一些经济学家也公然主张西方经济学应该作为我国的主流经济学,代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5]。
  各高校也大量将各种西方经济学教材运用到教学中,尤其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同时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天生的理论性和教育性,让其生硬、抽象、难懂;相比之下,西方经济学运用各种模型分析、计量分析、统计分析和均衡分析等生动具体的分析方法,让学生很容易接受理解,在心理上偏向于西方经济学,而冷落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制约和西方经济学的大量渗透和运用,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正不断地受到各方面冲击和被边缘化。
  (二)教师创新意识不够,教学资源不足
  造成目前“学生厌学”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创新意识不够,课堂教学过程不能很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期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学教学受限于教学资源短缺,教师大多沿袭传统的板书教学、“灌输式”教学,教学方式和手段呆板单一,无法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义务教育的推广,现在的学生逐渐从以前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中解放了出来。他们接受知识的方式变得多样化,他们乐于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甚至是网络教学模式。总之,现在的学生拒绝单调。教学主体的学生的变化,要求学校及教师及时创新,调整教学方式和手段。然而,现在高校的教学科技基础薄弱、投入不足,一些新技术、新方法不能及时得到推广和利用,即便多媒体教学在许多学校还不能全覆盖,即使有多媒体可利用,教师也不一定能很好利用传授知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尴尬”。
  (三)学生个性发展,观念偏离,对政治经济学认识不足
  素质教育的推广,使学生不断从死记硬背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急需呼唤新事物、新知识。但在发展过程中,许多学生也发生一些观念偏离,追求新鲜,崇拜主流,削弱对政治经济学重要性的认识,忽视了政治经济学在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一见到“政治经济学”,就想到“难学”、“难懂”“学了也白学”的想法,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作用,产生了厌学、怠学的行为。可见,学生对于政治经济学观念的回归,对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也至关重要。

  三、解决政治经济学教学困局的出路、建议
  如何改善当前政治经济学教学,增强政治经济学学科的吸引力?笔者根据近年从事政治经济学教学的经验和思考,借鉴前辈和广大同仁的研究成果,从学生实际出发,特提出以下改善措施、建议,以供探讨。
  (一)加大教学资源投入,加快教材改革,丰富教材内容,增强现实针对性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优良的品质。在改革不断推进深化的过程中,随着实践的不断丰富深入,我们要对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及时进行丰富扩展,使其更贴近生活,更具有时代特征。当前,政治经济学教材市场混乱,在内容、理论深度上参差不齐,给学校选材造成一定麻烦,不管是一流、二流还是三流学校都可能使用一种教材,缺少对学生个体条件的分析。甚至,有些老师只是随便给学生选一本教材,然后按照自己的内容上课,学生当然听得云里雾里了。
  所以,改善当前政治经济学教学状况,在物质层面上,一方面加大对教材资源编写的投入,组织专业人员队伍编写适合不同学生群体的教材,及时将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成果编入教材,贴近改革和社会实际,并尽量贴近学生实际做到通俗易懂。另一方面,加大对教学硬件条件的改善,尤其加大科技资金投入。物质是基础,只有物质条件改善了,与新技术、新科技结合教学,教师教学创新才有了基础,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另外,加大政治经济学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待遇水平,提供更多的学习、考察、深造的机会,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吸引更多年轻力量的加入。
  (二)着力教师 “教”方面的改善和创新
  首先,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教学模式”,加强师生沟通交流;教师要关爱学生,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增进师生感情。教学是一种互动的过程,课堂交流时师生互动的具体表现形式[6]。沟通是架起教师与学生之间桥梁的最佳途径,教师不仅要学会“教”,传授知识,还要学会“听”,了解学生想法;不仅要关注学习好的一部分学生,更要关注学习后劲的大部分学生,建立师生之间的互信,即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互动教学模式”,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创造宽松气氛,鼓励学生创新。值得强调的是互动不仅在课堂上,也在课间以至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在教学的过程中与教师关系近的学生往往学习的积极性要高、成绩要好一些,相反的学生,成绩就要差一些甚至很不好。“双向互动教学模式”精髓就在于要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信互助,多一点关爱,少一点隔阂,多一份信任,少一些责怪,在师生之间形成知识学习的良性循环,共同将教学进行好。
  其次,教师自身应不断加强学习,拓展知识面,提高教学技能,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教师自身的知识面和讲授水平也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知识面广,语言组织风趣,课堂气氛自然活跃,学生也自然愿意听。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往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之外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拓展眼界,然后巧妙地传授给你的学生,让学生迷上你的课堂。
  再次,要不断创新,丰富教学手段,例如,采用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寓教于乐,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还要不断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更直观、更具体、更形象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如采用案例教学,将抽象、生硬的理论以直观、易懂的案例传递到学生脑海中;讨论教学,将社会中热点诸如次贷危机、收入分配改革等引入课堂,调动学生思考,积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理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创新教学方式,将过去学生厌恶的学习的过程变成一种寓教于乐的享受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要接受新观念,学会借助新技术开展教学,如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理论本来就是抽象的,如剩余价值等与学生生活存在一定距离,学生在课堂极易感到枯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如果仅仅局限于传统板书解释教材,学生自然不爱听。但若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新技术、多媒体等,引用史料,通过视频、图片、图标和Flash动画等,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易于接受[7]。新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配合案例教学、讨论教学,不仅能够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消除学生厌恶情绪,更有利于学生更好接受新知识、新理论。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然后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尝试采用网络途径与学生交流,通过网络接受学生疑问,解答学生提问,帮助学生补充课堂之外的知识,弥补课堂时间限制。教师还要接受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提问,共同提高。在教师与学生的和谐配合下,政治经济学将越来越有吸引力。
  最后,要注重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个体状况都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8]。一方面了解整体学生的需求,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在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关注特殊学生群体,把握教育对象特征,关注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知识,促进每一个学生更好成长。
  (三)做好学生“学”的工作
  第一,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正视学习意义,改变学习观念,端正学习态度。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政治经济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理论武器,发现规律,分析、解决问题,不仅对树立和巩固共产主义的人生观起重要的教育作用,而且对我国社会经济改革借鉴西方社会先进发展经验,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学生作为教学的接受一方,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其改变以前对政治经济学学科的错误看法,深刻认识这一学科的巨大作用,端正态度,积极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第二,学生要学会与老师交流,勤于同学间的探讨。学生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一方面学会与老师交流,勤于请教,让老师更多地了解自己;另一方面,要学会与同学协作学习,可以采用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学习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在运用知识中深化知识。
  虽然政治经济学教学在目前遇到了一些困境,但许多的教学同仁已经开始着手分析问题,改善方法。相信在教学工作者的不断创新努力下,在教与学的共同配合下,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肯定会取得更大突破,受益于广大辛勤学子们。
  
  参考文献:
  [1] 马宏.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的困境与出路[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教育学刊,2008,(23).
  [2] 李巍.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6).
  [3] 乔榛,高文敏.政治经济学教学的问题与出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
  [4] 史贤文,夏岩磊.新形势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09,(5).
  [5] 刘国光.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J].经济研究,2005,(10).
  [6] 王樵.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途径及方法[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9).
  [7] 李清娥.普通本科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探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3).
  [8] 安慧玉.浅谈提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76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