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模型的浙江省产业集聚效应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滨
摘要:理论界普遍认为产业集聚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固定替代弹性生产函数通过对某一地区利润总额、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净值等指标的回归分析,测算该地区的集聚经济效应,并从内部集聚经济、布局集聚经济和城市集聚经济三个方面予以进一步分析。利用该函数对浙江省的产业集聚效应进行测算,发现浙江的这三个要素呈现正值,表明浙江省在产业集聚中体现了规模经济,工业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相互协作以及产业链的衔接比较好,但是经济聚集效应有所下降。
关键词:产业集聚;CES模型;规模经济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5-0064-03
引言
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经济区域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产业现象和经济过程,是一定区域内相互联系、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企业和各种机构的集合。它的主体是数量众多、相互竞争的生产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企业,还包括上游的原材料、零部件、机器设备等专业化投入的供应商,下游的批发、零售、代理、进出口等流通企业,人才、金融等专业化服务和专用的基础设施的供应者,生产互补产品的厂家,以及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技术支持的其他机构,如大学、职业培训机构、标准制定机构、专业媒体和贸易联盟等。
产业集聚的崛起是产业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趋势,是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产业集聚现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越来越多的国家把产业集聚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式,通过促进企业的发展,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长三角”、“珠三角”等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集聚的迅速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产业竞争力。但随着沿海发达地区土地成本、商务成本、劳务成本等的不断提高,这些地区是否依然具有显著的产业集聚效应呢?
本文利用固定替代弹性生产函数(CES)测算浙江省的产业集聚效果,并将集聚效应具体分解为内部集聚经济、布局集聚经济和城市集聚经济三个方面。最后通过对该地区产业集聚测算结果进行分析后,提出浙江省产业集聚发展的一些建议。
一、固定替代弹性生产函数模型
有关产业集聚效应的测度,国外经济学家早有探索,他们一般采用生产函数法来度量产业集聚效应,即直接的测度方法,其中,Svelkauskas(1975)、David Segal(1976)、Carlino(1982)三人的研究较有代表性。应用生产函数方法来测度集聚经济有两个层面:一是从微观的企业层面进行测度。集聚经济的存在意味着企业的产出不仅是一般投入的函数,同时,还是其所在地区产业或整个经济活动规模的函数。那么,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下,企业的总产出会随着这些外部总量的上升而上升,产出的平均成本将随之下降。因此,估计企业函数是对集聚经济最直接的测度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受制于微观企业数据的可得性。二是从产业或地区层面测度集聚经济。从行业或地区总产出来看,生产活动因为集聚经济的存在而表现出加总的规模报酬递增特征,随着投入的增加,产出以更快的速度增加,生产率水平随着集聚水平的提高而上升。所以,运用地区或行业的生产函数可以对集聚经济进行测度。但是由于缺乏城市资本存量数据,一般采用固定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的分析方法来估计集聚经济。即:
W=AQβLγ (1)
H= (2)
通过式(2)来估计产业或空间的集聚效应。这里,W表示工资,Q表示工业总产值,L表示劳动力投人,β是产出工资弹性,γ是劳动力的收人弹性,A为系数。
自上世纪80年代末起,产业集聚开始成为国内研究热点,唐杰(1989)最早在国内建立CES生产函数,利用时间序列数据从城市层面对天津主要工业部门产业集聚经济进行测算,并提出了内部集聚经济(ISE)、布局集聚经济(LOC)、城市集聚经济(UBE)。其中,内部集聚经济(ISE )以工业内企业平均固定资产占用来测量,即:内部集聚经济指标=某一年份工业固定资产量/企业数。该指标主要是用于解释某一工业内部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对部门集聚经济指标产生的影响。布局集聚经济(LOC)以区位商指标进行测量,所谓区位商是指某一工业部门占地区经济比重(可以用产量或就业人数加以度量)与占全国经济比重之比。当区位商大于1时,说明该部门是该地区的比较优势部门,反之则说明该部门是该地区的非比较优势部门。该指标主要用于解释受当地自然因素(如气候、各种资源)、经济因素(如生产技术、基础设施)、社会因素(如人口、社会观念)对集聚效果的综合影响。城市集聚经济(UBE),以一定时期内某一行业企业数的变化来表示。该指标一般是指各产业部门在一定的城市内集中所带来的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收益,用来估计某一行业的企业之间能否充分利用同类工业企业集中布局所形成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集聚效应。
而后,吕晓英、吕胜利(2004)利用改进后的固定替代弹性生产函数模型,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产业集聚进行测量。
上述研究中所采用的CES函数的变式:
P=AQβKγ (3)
此变式通过对某一地区利润总额、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净值等指标的回归分析,测算该地区的集聚经济效应。其中,P为某工业部门实现的利润;K为其某年份固定资产净值;β为产出利润弹性,表明每增加单位产出所提出的实现利润;γ为固定资产占用的利润弹性,表明每增加单位固定资产所提供的实现利润。并通过因素分解从内部集聚经济、布局集聚经济和城市集聚经济三个方面衡量该地区在产业集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产业集聚效应的具体测试方法是:收集某一地区时间序列P,Q,K数据,对P=AQβKγ两边取对数,得到:
LN (P) =LN(A)+βLN (Q) +γLN (K)(4)
通过EXCEL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就可求得β、γ值,进而通过计算公式h=(1+γ)/(1-β),计算出经济集聚效应h值,从而判断出该地区集聚经济的状况。同时,根据h=f (ISE, LOC, UBE) ,对应于每一个h都对内部集聚经济指标进行5年为隔的移动平均处理,对各个时间段的ISE、LOC、UBE指标值再次进行回归分析。在计算结果中,若上述指标被赋予负值,说明该城市工业部门没有获得上述三种集聚经济因素所带来的使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收益。反之,则说明该城市工业获得了上述集聚经济因素所带来的使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收益,其数值越大越说明该因素的影响越显著。
变换后的CES生产函数以固定资产作为实现利润的主要解释变量,比原来的方程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和解释能力,因此,本文采用后一种方法测算浙江省的产业集聚效应,并对影响该地区集聚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
二、浙江省产业集聚效应测算
通过《中国统计年鉴》和《浙江统计年鉴》收集到浙江省1998―2006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净值的数据,并为了遵从集聚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中有关资本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不变的假定,将三个变量(P, Q, K) 的时间序列样本数据进行处理转换,使其表示为1998年的不变价格。对上述浙江省9年的利润总额、工业总产值以及固定资产净值取对数,即得历年LN(P)、LN(Q)和LN(K)的数据。然后再以LN(P)为因变量,LN(Q)和LN(K)为自变量分时段进行时间序列回归,其中,分段的时间跨度取5年。对上述数据进行10为期的移动回归处理,共得到6组LN(A)、β、γ数据,如表1所示:
将所得数据代入公式h=(1+γ)/(1-β),计算出h值,通过表2和图1,可以得到浙江省经济集聚效应的变化轨迹。
下面通过进一步收集有关数据对已求得的浙江省集聚效应h进行因素分解。由上述模型可知h可分解为:内部集聚经济(ISE)、布局集聚经济(LOC)和城市集聚经济(UBE)。这里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内部集聚经济ISE用企业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加以测量,即ISE=固定资产净值/企业数,并对其进行与上述计算h值相对应的为期5年的移动平均处理。布局集聚经济以比较优势指标度量,这里用浙江省的第二产业所占GDP的比重与全国范围第二产业所占GDP的比重相比得出。为了消除城市集聚效应指标与内部集聚效应指标间可能存在的共线性,在这里对城市集聚效应指标作了指数化处理,即以第一期1998―1999年的工业企业的平均数为100,以后各期表示为第一期的指数。这样,根据《浙江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可以计算出浙江省对应于每一个h值的内部集聚经济指标ISE、布局集聚经济指标LOC以及城市集聚经济指标USE。再以求得的浙江省各时间段h值为因变量,ISE, LOC, UBE为自变量,利用EXCEL进行回归运算,得出如下结果:
h=-512.305+39.851ISE+427.215LOC+8.561UBE
(-10.917)(1.721)(10.979)(9.712)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浙江省的内部集聚经济、布局集聚经济、城市集聚经济三个指标值皆为正值。内部集聚经济ISE系数为正,说明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提高了集聚经济效应,体现了“规模经济”。布局集聚经济LOC的系数为正说明浙江省工业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城市集聚经济UBE的系数为正,表明浙江省工业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相互协作以及产业链的衔接良好,对工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促进了集聚效应的产生。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浙江省产业结构较合理,企业之间分工协作水平较高。但从h值的测算结果来看,在20世纪90年代末,浙江省工业的集聚经济效应大于1,21世纪初开始,集聚效应大幅度下降,并且数值小于1。这说明在90年代末期,浙江省的经济聚集效应很好,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浙江省的经济聚集效应有所下降,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若不采取措施予以改变,浙江省的产业集聚效应将逐渐降低,大大削弱产业竞争力。笔者认为,提高浙江省产业集聚效应的政策取向重点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浙江省改革开放起步较早,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与之相对应形成了人才、政策、经营理念、金融配套等多方面的优势,但同时也带来土地成本、商务成本、劳务成本大幅度提高等不利因素。这就需要我们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
2.进一步发展优势企业、提高区域竞争力。近年来,浙江省对产业结构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形成了部分产业较为综合,体系较为完整的产业群体,但优势企业总量还不够、实力还不够强,这将严重影响浙江省优势产业群体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提高区域竞争力,浙江省应该大力发展优势企业,强化优势企业的合理集聚,合理布局,加强产业之间的联系、分工协作,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3.发挥政府积极作用,优化产业集聚的外部环境。政府应扮演好政策制定者、产业引导者和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利用资金、补贴、创新基金、暂时性保护等政策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引导产业的改造和升级。着力构建好集群发展的外部环境,如化解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维护公平竞争秩序,鼓励同业竞争等。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改进政府的培育方式,浙江的产业集聚效应才能得以进一步发挥。
参考文献:
[1] 唐杰.城市产业经济分析――一项经济案例研究[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2] 吕晓英,吕胜利.产业集聚效应测算的独立混合横截面数据模型[J].经济研究,2004,(5).
[3] 罗勇,曹丽莉.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8).
[4] 范剑勇.产业集聚与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J].经济研究,2006,(11).
[5] 孙晓华.产业集聚效应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12).
[6] 刘军林.生产性创意产业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9,(5).
Analysis of Industrial Cluster Effect on Zhejiang Based on CES
LI Bin
(Zhejiang Textile & Fashion College, Ningbo 315211, China)
Abstract:It has been proved that Industrial clusters can promote regional development. CES production function measures the effect of industrial cluster in some district through regression analysis about net value of fixed assets; total profits and gross industrial output value etc. Further analysis are done on three factors that is ISE, LOC and UBE. In the process of calculating, these three factors of Zhejiang province is positive. The industrial scale performance is obvious in Zhejiang Province, due to specialized division and cooperation. but the effect of industrial clustering on Zhejiang is declining.
Key words: Indusrial cluster; CES model; Scale economics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93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