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高校班主任工作风险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力宁
摘要:在高等教育过程中,高校教师肩负着教学、科研以及服务社会的三重任务,而班主任工作属于服务社会任务领域的校内社会工作范畴。高校班主任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负有特殊的责任。高校班主任工作风险指的是在高校班主任的工作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对高校造成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偏离或损失。
关键词:高校班主任;工作风险;信息不对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3-0255-03
一、高校班主任工作风险的构成
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的感受,总结高校班主任工作存在以下风险:
1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不准的风险。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实行了新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大了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其中国家励志奖学金享受比例为3%,金额为每生每年5000元,国家助学金享受比例为20%,每生每年达2000元。无论从资助范围,还是从资助强度来看都是史无前例的Ⅲ。在这种情况下,以前不在各高校贫困生数据库中的学生纷纷写申请、补材料,大家争做“贫困生”。而对雪片般飞来堆积如山的贫困证明资料,许多高校班主任深感力不从心,无所适从,高校贫困生认定面临极大的困难。
国家新的资助体系实施公平与否的基础就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由于中国家庭经济收入信息的不透明,导致目前高校实行的各种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法过分依赖直观的表面现象和人际因素,从而导致了认定工作的风险:不少学生谎报家庭经济收入、更有甚者编造家庭经济困难状况。为了准确认定,有的高校对有手机、有电脑的学生采取一票否决制;有的高校让家庭贫困的学生站到台上声泪俱下地介绍自己的家庭状况,然后由学生集体投票决定。因此,不少贫困生宁愿忍饥挨饿也不愿申请认定资助,这种做法可以说是“救了大学生的贫,伤了大学生的心”。甚至出现该资助的没资助,不该资助的资助了这种失衡现象。
2 考察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党员中的风险。很多积极进取的学生在进入高等院校后纷纷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而他们的入党动机的确也是不尽相同。高校班主任作为发展他们入党的考察者,所能掌握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同学们自己在班主任面前的表现。有的同学在考察过程中工作上主动踊跃,但在学习上却不思进取;也有的同学虽然递交入党申请,但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对待同学冷若冰霜。还有的学生干部周旋于班主任、辅导员和同学之间,在行为上表现差别较大。个别学生入党后自我要求懈怠,在学生中产生不良的影响。在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以及学生党员的培养和发展中,这些问题的产生将使得学生党员的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而且也会使得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逐步下降。
3 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导致的风险。在大学阶段,宿舍关系是大学生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同宿舍的同学朝夕相处,共同生活、学习,本应该关系密切,友谊深厚,然而现今也出现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大学里安排宿舍,往往以班级为单位,同班同学常常住在同一个宿舍,学生在宿舍内部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交往极为频繁,加上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观念和习惯难免有所不同,在公共物品的使用、个人作息时间的安排、宿舍卫生和个人卫生等诸多方面,难免会产生或大或小的摩擦,影响同学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些宿舍同学之间的关系非常冷漠,话不投机,彼此猜疑,个别同学之间的关系针尖对麦芒,甚至“同室操戈”以致酿成悲剧。
4 学生各种心理问题引发的风险。近年来,中国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日趋严重。由于网络成瘾而导致大学生厌学、留级、退学的新闻屡见报端。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54.14%,有28%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10%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相当严重。近几年来,因心理疾病而发生的出走、自残、自杀、杀人等事件在中国高校呈上升趋势。然而有的学生虽然存在心理问题,但比较隐蔽,但一旦爆发,往往后果很严重。
5 学校管理薄弱导致学生利益受损的风险。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各高校的在校生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学生增加了,但学生管理人员却未相应增加,致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与学生的师生比不断扩大;导致学校管理中存在薄弱环节,比如一些高校内部改革措施出台,后勤承包出去,但是由于考虑欠周密,造成宿舍管理、食堂管理工作薄弱,有调查显示,近几年发生在高校的偷盗诈骗案件呈上升趋势。这些事故或者案件都会使学生切身利益受到影响。高校班主任是学生遇到困难时的求助对象,可是班主任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对于学校在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漏洞,只有提醒之义务,而无解决之能力,因此学生会对班主任产生不信任,减少交流沟通,影响班主任工作的正常开展。
6 不能完成就业率考核指标的风险。为了充分动员和发挥高等院校在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方面所特有的资源和作用,释放或化解由于“扩招“带来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有关教育主管部门从2007年起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考核制度。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考核制度的有关规定中,高校的发展与毕业生就业情况直接挂钩的项目近二十项,迫使高校要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为了搞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高等院校成立了专门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部门,许多学校还以这一工作部门为核心和牵头部门,建立了一整套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工作程序和人事体系,动员了包括院系负责人、毕业班班主任(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学生工作系统专职教师等在内的大量的人力资源,并通过就业率指标分解,层层落实到院系、班级。毕业生班主任作为主要责任人,担负着统计毕业生就业率和按阶段完成相应指标的任务。然而,个别学生虽然已经就业,但是由于本人毕业离校,出于对在校期间学校种种不合理现象的“报复”,迟迟不将自己就业的信息报告给从前的班主任,使得真实的就业信息无法统计;当毕业生班主任难以完成相关部门规定的最低就业率指标时,面对考核的重重压力,只能退而求其次,被迫通过非正当的“技术手段”来人为地提高上报的就业率。
二、信息不对称是造成高校班主任工作风险的主要原因
上述高校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从某个角度来看都可以从信息不对称概念中找到原委。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表明,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所谓的信息不对称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组织和个体之间呈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有些组织和个人对关于某些事情的信息比另外一些组织和个人掌握得多一些,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必对另一方产生重大影响。高校班主任和学生因各自所处的地位、个人知识和经历等原因导致各自所掌握的信息不等,从而形成信息不对称。导致班主任工作风险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
为:高校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高校内部的信息不对称。
1 高校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贫困生认定问题中,对贫困生家庭经济情况信息的缺乏使得高校与贫困生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学生个人是掌握自身家庭经济实际情况的,但是班主任对学生经济情况的了解,局限于学生入学时填写的《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或者生源地一些部门的一纸证明。如果学生在当地刻意作假,非贫困生也开出来相应的贫困证明,班主任在短时间内是难以觉察的。如果学校依靠对学生日常生活的观察来判定学生的经济状况,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依然存在。这种方法的实施,一般通过班主任观察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和了解来确定。其缺陷在于班主任不可能对所管理的每一个学生都知根知底,其审核贫困生资格虽然不是“贾雨村判断葫芦案”,但很多时候也唯有跟着感觉走。
由于高校班主任不同于中学班主任,每天都可以到所带班级的指定教室进行了解和考察,这使得班主任所能掌握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同学们自己在班主任面前的表现,从而使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有些学生对于班主任布置的工作表现相当积极,但是对于其他工作,或者对于其所在宿舍的事务表现冷漠。在成绩上达不到先进标准者如未能获得奖学金的同学,通常也会以工作繁忙作为借口,以期博得班主任的同情。而一般学生对于并没有什么重大错误的入党积极分子或预备党员,在群众座谈会上和公示期间,碍于同学之间的情面也不会挺身而出,当面对该积极分子或预备党员进行批评帮助:长此以往,高校所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就有可能在学生中不具有威信,也使得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丧失其应有的群众基础。
2 学校管理部门与高校班主任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除了专职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兼任外,许多是高校的专任教师。在当前高等教育中,专任教师和辅导员的科研工作成果对自身效用影响非常明显,无论是职称晋升,还是工资待遇、住房福利提高都与科研工作密切相关。高校班主任工作的质量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直接相关,但与教师自身效用关联度却较低。高校班主任工作的质量虽然会直接影响学生,但对教师而言回报却相对甚少。许多班主任为了有更多时间从事科研,不去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要求和思想动态,不去主动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文化和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第一手资料;班主任本来可以通过与学生交谈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但是班主任工作投入的时间越多、精力越大,意味着其他方面(如科研,社会兼职)投入的越少,为了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教师理性地选择了职业良心淡泊,精力投入减少。
由于高校无法对班主任工作过程进行有效地监督,难以准确判断班主任是否尽最大努力工作;结果是所有的班主任获得几乎同样的报酬,形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状况;引发个别班主任的理性机会主义行为,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搭便车”。班主任工作绩效的考核指标,基本上都是四六级通过率,计算机考试通过率,文明宿舍获得率,学籍处理比率等等,不仅取决于班主任自身而且与学生的素质相关,导致努力程度可能会与其工作回报不完全相关,促使一些班主任奉行“无为而治”,对工作的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
3 高校教师与其他管理服务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高校教师不坐班,缺少与负责管理与服务的高校管理人员之间交流的机会,而他们之间如果不经常进行交流,也会产生信息不对称现象。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导致管理质量和效率的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班主任只了解个人所在部门的信息,而对校内其他部门的信息拥有太少。加之部分信息的不公开,这就人为的造成了高校班主任和管理服务人员、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信息沟通的困难,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高校班主任工作风险控制对策
管理学中的“封闭原理”认为,任何一个系统内,其管理手段必须相对封闭,环环相扣,互相制约,形成循环回路。不封闭的管理,不能形成管理系统,到处是缺口,处处有矛盾,就无法取得成效。通过上述对高校班主任工作风险及原因的分析,可以知道根源在信息不对称。控制高校班主任工作风险的症结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1 从理论上讲,诚信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发生。例如,在贫困生认定中,如果学生提供的是准确而真实的家庭经济情况信息,就可以马上认定谁是贫困生。因此,高校首先应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与助学机制相配套的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让每位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这样有限的资金就可以转到更需要的学生那里。此外,诚信机制的建立还需要在全社会形成,以杜绝县乡村等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不负责行为。贫困生的认定工作需要社会正义力量的支持与帮助。作为班主任来说,在认定的时候处在主导地位,应当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不应偏袒。
2 高校班主任要随时掌握大学生的动态信息。班主任要增强对学生有关信息的接受、寻求、利用的意识,积极抑制各种信息不对称的产生。这就要求班主任主动深入到大学生中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通过经常性地深入到学生课堂、走访宿舍、指导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和任课教师、宿管老师沟通等,及时、真实地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言所想,从他们的思想行为轨迹中了解他们的心理情感的动向。毕竟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最贴近、最紧密,对学生教育的影响也最大,他们可能而且应该掌握更多更真实的信息,从而在学生心理问题出现蛛丝马迹的时候,适当地予以干预;综合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表现;深入观察学生在校期间的衣、食、住、行消费状况,手机、电脑、MP3等电子产品消费情况,通过比较确定其是否贫困与贫困等级;及时化解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出现的小摩擦;疏通学生之间的隔阂。
3 完善相关制度的设计。这包括高校对班主任的激励制度设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评估制度的设计以及就业率考核体制的设计等等。
激励班主任加大精力投入的关键是学校必须设法设计一套有效的机制,即“选择什么样的替代指标,设计怎样的奖惩制度,才能经济有效地激发适当的不能观察的投入。”学生对班主任工作努力程度的情况最为了解,掌握的信息也最为全面。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各种形式,对班主任工作进行综合评价与检测,用一个公开的监督机制,以检验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和投入水平,最大程度地抑制信息不对称的发生。当然,通过学生来检测和评价班主任工作的质量与效果,要考虑到学生能否真正自觉、客观、有效地行使这种权力,这不仅取决于学生道德上的自觉性,而且与学生对教育的理解相关,学校必须加以注意。
在考察入党积极分子方面控制风险的主要方法是要建立公开公平的学生评估体系。这个评估体系的公开运作将使得不对称信息所导致的信息沟通低效并由此带给我们的评估失效得以很好地解决。具体来说,就是在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过程中要积极贯彻先进的赛马理念,而不是使用传统的相互机制。这也就是说不是由班主任来发现学生中的先进分子,而是通过公开化的比赛运作,比较先进分子的才能和业绩,更为合理地定出优劣。
针对就业率考核存在的风险,建议借鉴国际上通行的统计调查方法和统计结果的利用方式,建立以政府为主、民间调查机构为辅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失业信息调查与反馈处理系统,全面掌握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失业的真实信息。建议取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行政考核,仅对那些毕业生供求矛盾非常严重、社会评价极低的学校和专业采取行政控制措施。
[责任编辑
陈凤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0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