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长株潭“3+5”城市群产业持续竞争力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尹文秋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格局的区域化态势日趋明显,城市群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竞争力的主要载体,产业竞争力已成为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以长株潭为中心的“3+5”城市群,处于湖南最具活力的经济走廊,是湖南经济板块的重要增长极。客观分析长株潭“3+5”城市群产业持续竞争力的状况,选择发展路径,有利于应对金融危机,“弯道超车”,构建持续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长株潭;“3+5”城市群;产业持续竞争力;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155-02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格局的区域化态势日趋明显,城市群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竞争力的主要载体,产业持续竞争力已成为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以长株潭为中心的“3+5”城市群,处于湖南最具活力的经济走廊,是湖南经济板块的重要增长极。近年来“3+5”城市群产业竞争力不断提高,在中部崛起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开始逐渐凸现出来。但与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等中部其他城市群相比,长株潭城市群经济总量不足,产业竞争力较弱。建设“两型”社会,打造湖南经济增长极,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必须加快“3+5”城市群建设,提高产业持续竞争力,充分发挥“3+5”城市群在统筹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中的支点作用,实现城市群区域产业科学发展、协调发展。
  
  一、长株潭“3+5”城市群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长株潭“3+5”城市群产业发展的机遇
  1.中部崛起战略的机遇。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实施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和重大战略机遇,为深化和推进湖南“3+5”城市群区域经济的发展拓展了更大的空间,为加快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构筑了更坚实的平台。
  2.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不断显现,行业的重新洗牌,企业的优胜劣汰是必然规律。沿海部分外向度高、附加值低、没有品牌效应的外向型企业的破产倒闭必将引起产业的梯度转移,而且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扩大,沿海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步消失,存在着产业转移的强大压力和动力。湖南“3+5”城市群区位优势明显,比较优势突出,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可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与升级,为承接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巨大的空间和机遇。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遇。针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国家出台了一些更加积极宽松的宏观政策,为加快工业重大项目建设、优化工业结构提供了重大机遇。“两型社会”建设要求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这是长株潭优势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长株潭城市群可以借助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改造高消耗、高污染企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转型。
  (二)长株潭“3+5”城市群产业发展的挑战
  1.国内产业区域分工与竞争。在区域结构上,中国已形成40多个城市群,特别是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等已经成为世界级制造中心。虽然长株潭“3+5”城市群的制造业在全国占有一定的位置,但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优势对湖南制造业在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方面产生较大压力,而且随着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加速,竞争更加激烈。
  2.资源与环境压力。中国经济发展普遍面临着资源约束和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目前长株潭城市群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对建设“两型社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出了严峻挑战。
  3.自主创新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各国和国内各地纷纷把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作为提升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各地通过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展开了以争夺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为核心的新一轮竞争。虽然长株潭城市群加快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较具规模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重点发展了先进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但要将长株潭地区建成湖南省经济核心增长极、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打造更多的自主品牌,提高长株潭区域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任务还比较艰巨。
  (三)长株潭“3+5”城市群产业发展的优势
  1.经济基础较好。2007年,“3+5”城市群GDP总值6 923.58亿元,增长15.3%,比全省平均水平快0.9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省的75.7%。“3+5”城市群产业分布齐全,是湖南工业的优势地区,也是全省的制造业基地,更是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精华地区。2007年,“3+5”城市群全部工业增加值2 684.81亿元,占全省的78.2%,规模工业增加值2 281.75亿元,占全省的78.3%,其中制造业增加值达2 024.58亿元,占比高达82.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 373.44亿元,占全省87.9%。
  2.产业结构良好。2007年,“3+5”城市群三次产业结构为15.8∶45.1∶39.1,全省平均水平为17.6∶2.7∶39.7,相比之下优于全省。
  3.区位优势明显。“3+5”城市群既是中部内陆腹地通向两广等沿海地区的枢纽地带,也处在长江经济带和华南经济圈的结合部。这种独特的区位优势,使“3+5”城市群成了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战略支点,是湖南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引擎。
  (四)长株潭“3+5”城市群产业发展的劣势
  与其他发达城市相比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总量偏小,辐射与带动能力有限。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传统型农业还占据较大比重,工业产业层次也较低,工业产品以中低档为主,新产品开发滞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新产品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少,特别是起龙头作用和打入国内国际市场的名牌产品更少。第三产业层次偏低,为生产服务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物流等新兴服务业还不够发达,比重偏低。工业规模偏小,2007年“3+5”城市群工业增加值总量2 684.81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38.7%。
  
  二、长株潭“3+5”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郑州城市群的比较分析
  1.从经济总量及核心区首位度看,“3+5”城市群总体实力居中。2007年,“3+5”城市群生产总值6 923.58亿元,比中原城市群少1 658亿元,比武汉城市圈多1 376.84亿元。经济总量占全省的75.7%,比中原城市群高18.7个百分点,比武汉城市圈高15个百分点。2007年,长沙市生产总值2 190.25亿元,仅相当于郑州的90.5%,武汉的69.7%,广州的28%。长沙的首位度为2.39(长株潭为3.78),武汉为6.53,郑州为1.52。
  2.从经济发展后劲看,三大城市群基本上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中部地区正处在工业化中前期阶段,工业是本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工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三大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后劲。从工业增加值看,“3+5”城市群作为湖南工业的优势地区,2007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 684.81亿元,多于武汉城市圈的2 092.81亿元,少于中原城市群的4 578.72亿元。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8%,高于武汉城市圈的37.7%,低于中原城市群的53.4%。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2 101.80亿元,增长24.8%,总量大于武汉城市圈的1 794.07亿元,但小于中原城市群的3 431.19亿元。

  3.从产业结构看,“3+5”城市群调整优化的任务仍比较艰巨。2007年,“3+5”城市群三次产业结构为15.8∶45.1∶39.1,第一产业比重偏高,分别比全国、中原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高4.1个、5.5个和4.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偏低,分别比全国、中原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低4.2个、13.4个和0.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比全国和中原城市群低4.7个和14.6个百分点。从城市化率看,2007年,“3+5”城市群城市化率为43.76%,与中原城市群基本相当,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武汉城市圈,远低于长三角的70%和珠三角的80%。
  
  三、构建长株潭“3+5”城市群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对策
  1.合理布局,错位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合理布局,错位发展,打造长株潭“3+5”城市群产业经济圈,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重点突出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整合区域内产业资源,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重点,使区域内形成分工合理、竞争有序的产业体系。长沙作为长株潭最具潜力的产业增长中心,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为重点,特别是要发展壮大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株洲作为有基础优势的工业中心,要创造工业新优势,重点改造提升交通设备制造、有色冶金业、化工业,培育新材料、医药保健制品、电子信息业、先进制造技术和环保节能降耗等高新技术产业。湘潭要加速黑色冶金、精细化工、机电、机械制造、建材、纺织及原料等传统工业的优化升级,努力培育光机电一体化、新兴材料、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建成新型的制造工业中心。
  2.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产业持续发展。要以“两型产业”为轴心,注重增强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撑力和带动力。要准确把握国际国内产业和资本加速转移的最新趋势,重点谋划一批对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带动作用强、产业关联度大、产品附加值高、具有品牌效应、市场前景好的产业项目,以项目吸引投资、放大国家政策资源效应,使项目真正成为产业的支撑,带动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3.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实现结构优化升级。一是着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钢铁有色和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华菱钢铁等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核心企业,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二是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环保新能源等产业群。
  4.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产业竞争优势。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长株潭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作为六大国家级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的优势,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环保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信息化水平,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产品。
  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3+5”城市群产业发展仍存在传统性、资源性特征,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对此应强化产业分类,注重产业引导,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发展精深加工,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和污染严重的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参考文献:
  [1]湖南省统计局.“3+5”城市群:湖南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引擎[EB/OL].湖南省统计信息网,2008.
  [2]陈丙欣,叶裕民.中部三大城市群发展的比较研究[J].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8,(2).
  [3]湖南省统计局.长株潭城市群加快发展潜力与着力点分析[EB/OL].湖南省统计信息网,2008.
  [责任编辑刘娇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14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