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佳莹

  摘要: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目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由于城市化模式不当,城市化发展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应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注重工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并大力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城乡收入差距;二元经济结构
  中图分类号:F29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1-0183-02
  
  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在我国,总收入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城乡收入差距引起的。可见,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将主要研究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一、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在所有因素中,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最为密切。但是,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却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2002年,中国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分别达到51.1%和33.5%,而同时期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仅为21.4%和28.6%,城镇人口比重仅为39.09%。从横向的比较来看,它不仅落后于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和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甚至还落后尼日利亚等落后国家;从纵向比较来看,虽然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还是落后于经济的发展速度,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常不协调。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我国政府长期以来所实行的“城乡二元”的经济政策造成的。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实施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在赶超型战略下,经济资源向城市重工业集中,通过实行“价格剪刀差”政策,扭曲产品价格和生产要素价格,以农业补贴工业。同时,工业部门又由于使用了资本倾向的技术,限制了劳动力需求的增长。于是,以户籍制度为基本制度的管理体制就限制了城乡间的人口流动和迁移,为重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后,市场机制的引入虽促进了城乡间的经济联系和人口流动,但城乡二元分割局面并未从根本上消除,仍然得以维持。特别是在就业方面,各地政府为了防止农民与城市就业者争岗位,出台了一系列不利于农民就业的政策。一方面通过各种收费渠道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本;另一方面,明确规定诸多的岗位不允许雇佣外地劳动力,以“再就业工程”的名义,通过奖罚手段诱导企业用本地失业工人替代外来劳动力[1]。
  由于现行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村打工者不能拥有与城市居民同样的权利,这就大大增加了外出打工的收入的不确定性,同时,城市住房费用非常高,这就阻止了农村外出打工者的家属整体迁移。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主要是由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所造成的[2]。
  (二)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我国的实际国情决定了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两种完全相反的作用。
  首先,农民工进城模式的城市化路径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由于城市内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回报率和收益率都明显高于农村第一产业的回报率和收益率,这就造成了劳动者从工商业等非农产业中得到的报酬远高于从农业中得到的报酬,带来劳动力的流动,而劳动力的流动会通过要素报酬均等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其次,农村高收入群体进城的城市化路径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农村出现了相当数目的开办乡镇企业和从事第二产业经营的高收入群体,为了进一步促进自己的个体和私营企业发展,也为了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方式,他们中的大部分选择了进城生活,转为城镇居民[4]。这一过程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中国的城乡收入统计是以户籍为基础的,因此,我国城市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主要看迁入城市的人口中,高收入群体和农民工的数量哪一个更多。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1)城市化过程中,征地农民转为城镇居民,显然,越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城市化进程越快。(2)通过在城镇地区就业或与城镇居民结婚,获得城镇居民身份,但并不是每个在城镇地区就业的人都能够获得城镇居民身份,就业者转为城镇居民的机会与其收入和社会地位正相关。(3)农村居民的孩子通过上大学,然后在城镇就业获得城镇居民身份,一般来说,相对富裕的农村地区和相对富裕的农村家庭有更好的条件供孩子读书。(4)通过户籍的买卖“农转非”,在经济上比较富裕的农村居民更有实力通过经济手段获得城镇居民身份。以上每一种渠道都意味着农村居民中较为富裕的居民有更大的可能性转为城镇居民。因此,城市化进程更多的是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三)城市化水平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模型分析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城市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我们建立模型:
  
  从(2)式中可以发现,只要转为城镇居民的农民其收入p超过当时城镇人均收入的某一临界比例,城市化进程就会加大城乡人均收入比。而作为临界值由两个因素决定,即城市化前的城乡人均收入比和城市化后的城镇人口比重,它们负相关。由于在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人均收入比和城镇人口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则临界值是不断降低的,即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2)式将越来越容易满足。如果(2)式不断得到满足,城市化进程将扩大统计上的城乡人均收入比。
  
  二、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会加大城乡收入差距,并且随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会不断扩大统计上的城乡收入差距比。究其原因,是城市化模式不当,而非城市化本身。首先,城市化过程中政府实行的户籍制度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截然分开,造成了劳动力流通不畅,它的限制使得农村高收入群体更有可能转为城镇居民。其次,政府只注重发展工业,忽视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的短期发展目标,必然造成城市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不明显。最后,单纯的劳动力向现有城市转移,对提高各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并无显著贡献。
  (二)政策建议
  要改变城市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负面影响,就需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改变不当的城市化模式,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首先,把户籍制度改革作为制度创新的突破口。加快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提高流动过程中低收入群体的流动份额,改善农民与户籍联系在一起的各种不公平待遇,即在就业、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其次,政府要改变观念,响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注重工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采取工业反哺农业的策略,在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上都向农村和农业倾斜,走正确的城市化发展模式道路,最终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最后,促进乡镇企业发展,以乡镇企业带动小城镇和农村的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富裕农民的收入,还可给其他农民带来非农就业,增加额外收入,并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这样,在实现区域性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也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参考文献:
  [1] 王涛,杜征征.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6,(1):61-65.
  [2] 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5):50-58.
  [3] 程开明,李金昌.城市偏向、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动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研究,2007,(7):116-125.
  [4] 陈家宁,薛冰.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8):32-3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44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