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现状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志刚

  摘要:今年两会后,国家宏观调控采取了强有力政策,抑制房地产产业的过度膨胀,对浪费能源、重复建设、影响环保的项目坚决卡住,不予立项审批;同时,严控党政机关建设楼堂馆所,还通过严控建设用地等政策对基建规模、项目重复建设进行了压缩与控制。因此,全国建筑承包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建筑行业微利状况雪上加霜,如何保证企业在行业内生命长青,确保效益的稳定实现,重要的途径就是强化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但如按照常规的成本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行企业的发展,这给工程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0-0168-02
  
  当前,我国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着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造成成本支出大,效益低下等问题。本文针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建立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项目承包不到位,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工程成本管理也不例外。成本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成本管理及项目效益方面对施工企业总经理或董事长负责,项目经理下辖业务部门主管及其管理人员都应有相关责任、权力及与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而现行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有些项目经理部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项目会计主管,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例如,某工程项目,因质量问题导致返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十多万元,结果因职责分工不明确,找不到直接负责人,最终不了了之,使项目蒙受了损失,而真正的责任人却逃脱了应有的惩罚。又如,某项目经理部技术员提出了一个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为项目部节省了十多万元的成本支出,此种情况下,如果不进行奖励,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技术发明人的积极性,不利于项目部更进一步的技术开发,也就不利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在成本核算方面,项目部上级财务等有关部门牵头,阶段性地按季度或者按年度进行成本核算。假如上级部门不组织,几乎没有项目部会有规律地进行成本核算。原因是项目承包不到位不彻底而成本核算工作比较复杂,工作量大,参加人员较多,影响施工生产,所以核算频率越少越好。这样造成核算时间间隔偏长,不能及时发现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施工项目部虽然成本管理制度“上墙”,但无人监督执行,成本控制办法不完善。
  
  二、成本核算水平低
  
  成本核算水平低,把财务核算等同于成本管理核算,降低了成本管理核算效果。建筑业施工不是车间生产,项目部各种成本数据零散,收集存在一定的困难,大多未进行系统统计,而财务部门各种成本费用比较集中,因此,现行的成本核算以财务账面数据为主,以财务现有的各种支付、报销凭证作为成本数据的原始来源,除此之外,再考虑收集其他的成本数据。数据是成本分析的基础,不真实的数据不但不能帮助我们分析盈亏原因,反而还有误导作用,如同给问路人指了一条背道而驰的道路,其后果不堪设想。比如,根据统计数字和施工预算用量作两算对比,大堆材料中砂用量略有节余,其实,现在统计的数量不准,比实际中砂消耗数量小,真实的情况应是砂用量在亏损,但是我们现在却不知道,下一季度还按原来的管理方案继续执行,直到问题严重到不能掩盖,给项目部造成很大损失。财务收集数据是从财务角度入手,根本目的是财务核算,而非成本核算,费用归集时间与成本核算时间也有时差,从而造成成本核算配比性较差,时效性差;同时,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分析大部分是流于形式,只进行账账核实,不做账实核对,最终导致核算过程中成本不实,只有到竣工结算后才清楚工程实际盈亏状况,从而形成事后算账的弊端。
  
  三、内控制度不完善
  
  数据归集口径较大,料具采购、统计、领用等手续随意性强,内控制度不完善,不利于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按成本项目一般分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现场管理费几大费用项目。成本项目得不到应有的细化,不利于成本问题深入分析,比如,各种材料成本只归集到一个材料费成本科目下,发现材料成本高了,很难分析出哪些材料出现了亏损,那种材料亏损严重,特别是对辅助材料的核算,在现行成本管理过程中,很少有企业建立辅助材料的施工消耗指标,仅以现行行业消耗量定额作为材料消耗的依据,与实际工程用量严重脱节。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而且得不到很好执行,在劳务、材料、机械等主要成本方面的招标制度不完善,搞“一言堂”,少数人说了算,即使是形式上招标也不过是为了走过场,使得招标制度形同虚设,采购成本居高不下。材料部门大部分还是采用手工记账,不能及时对材料进行量与价的统计分析,都是竣工阶段的事后算账,过程中不控制或无控制措施;材料消耗随意性强,无计划控制,限额领料制度得不到有效实施,材料浪费严重。
  
  四、建立“三全”成本管理制度
  
  成本管理核算工作被简单认为是财务部门或财务人员的工作,做不到“三全”成本管理。
  所谓“三全”成本管理,即成本管理是需要全员、全过程、全系统参与的成本控制。目前,许多项目的成本管理核算工作主要是项目部财务部门牵头,其他业务部门相关人员参加,集中1-2天时间,把能收集的数据归集起来,对不能确认的大笔费用进行简单估算,核算区间较长,而核算工作只是突击性处理,数据准确率较差。这样的结果同时也带来技术部门无成本意识,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只注重施工质量,不考虑成本,工程成本支出加大;工程质量管理部门控制松懈,施工操作人员不严格按规范操作,致使前后工序无法衔接,如抹灰厚度规范要求15毫米,而由于主体砼表面达不到规范要求,表面平整度差,不得不增加到100~150毫米,不但影响了工程结构,而且绝对减少了建筑使用面积,甚至会遭到施工业主的索赔;工程数据和工程资料只是作为存档需要,无专人对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起不到成本控制经验数据的作用。
  
  五、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质量成本”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如返工、停工等引起的费用)、外部故障成本(如保修、索赔等引起的费用)、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等4类。保证质量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但不能因此把质量与成本对立起来。长期以来,我国施工企业未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习惯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企业资本积累不足。项目经理部却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虽然就单项工程而言,利润指数可能很高,但是因质量上不去,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对企业信誉造成很坏的不良影响。
  
  六、项目管理人员成本意识观念不强
  
  目前,我国的施工项目经理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在项目内部,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质量,工程施工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验收工作。这样表面上看来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但项目的成本管理是靠全员来管理和控制的,项目效益是靠大家来创造的。如果负责技术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选用可行、却不经济的方案施工,必然会保证了质量但增大了成本;如果负责材料的只从产品质量角度出发,采购高强优质高价材料,即使是材料使用没有一点浪费,成本还是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成本责任没有分解到每个管理人员,整体成本观念得不到很好地树立,是项目成本控制的基础性障碍。
  上述问题在我国施工企业中普遍存在,通过以上分析,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手段无法实现现代管理的要求,不能有效控制成本,已经成为制约这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目前清单报价环境下,一旦合同价款确定,工程造价就基本确定了,施工企业只有在项目成本控制上下功夫,最大限度的把成本控制在清单报价范围内,才能使企业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从而获得更为广阔地自身生存、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吕素信,牟宗山.施工企业会计[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 刘伊生,张仕廉,柯洪.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3] 杨卫东,张伟刚,刘文峰.建设工程造价管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4] 淄博市建筑工程公司项目公司工程项目管理制度.
  [5] 廖振辉.工程成本核算与内部财务控制及标准规范[M].合肥: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
  [6] [美]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巴里・J.奈.策略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姜 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46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