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制造业产品成本控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义洪
产品制造成本的成本项目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其中直接材料成本是构成制造业成本的主体,包括构产品实体的原材料与外购零部件。
材料成本是制造业成本的主体和核心,是制造业成本控制中最有诱惑力、最具经济价值的重点部分,它的节约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杠杆效益在成本因素中最为直接、最为明显,且材料成本占销售收入比重越大其杠杆效益也越明显。一般制造业产品成本构成中,材料成本所占比重通常在70%~90%,有的制造业,如装备制造业,其比重甚至超过90%。虽然控制成本应当是全面的、全过程的控制,但首先更需要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集中精力抓主要成本。控制成本首要的是控制影响制造业利润最主要、也是最敏感的成本因素即材料成本,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相对而言大多数为不可控成本。
一、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1、成本控制强调“以人为本”。成本控制的主体是人,客体是物;成本控制中最活跃的、最积极的因素是人。我们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成本控制在我心中、成本控制在我手中”的理念渗透到每位员工的脑海,并切实变成为日常工作的自觉行动。要想培养员工的此种意识,我们要适度相信制度的力量,靠制度激励与约束员工,同时与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是很有必要的。
2、打破传统观念,树立新的成本控制理念。在实际工作中,有人错误的认为,成本、利润是企业领导人或财务部门的事,与自己没多大关系,致使成本控制的行动根本上得不到落实。其实,成本控制是全员的、全过程的、全面的、综合性和持久性的系统工程。企业各层各岗位职员要切切实实做好成本控制工作,使企业形成“纵到底、横到边、无真空、无死角”的成本控制网络体系。
此外,成本控制的思路要广,不能局限于狭隘的、传统的成本控制范围,要从成本产生的动因上、从价值链上、从客户和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等诸方面、诸环节上去进行成本控制。
3、落实成本控制措施。一些企业把成本控制搞成“阶段性运动”或“作秀工程”、“政绩工程”,提出了很多响亮口号、制定了很多考核指标,但不能坚持、不能落实,收不到预期效果。
成本控制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位员工。要想成本控制的有效实施需要专门的机构或人员来协调、推动、跟踪和考核。在此,建议企业应设立建立、健全成本控制专门机构,且其组成人员要有懂技术、懂管理的相关专业人士,这是成本控制落实的组织保证。
二、加强基础管理是成本控制的基本前提
1、实施资源制造计划。当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建立一个对成本控制能起作用的信息系统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企业既缺乏对历史数据的积累,又缺乏对现实信息的筛选、过滤和整理,一方面信息过剩、信息无用相当严重;另一方面信息又极其短缺,能真正用于企业管理、真正用于成本控制的有价值信息严重不足。
企业要克服上述提到的问题,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必须依赖和运用信息化技术。针对成本控制业务,企业至少应当建立:原材料定额库、材料采购最高限价库、材料市场价格与采购价格库、典型产品标准成本与目标成本库、产品历史成本库等,并及时更新这些信息,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基础数据库。在这些数据库都健全的情况下,运行企业制造资源计划软件(ERP),可以自动生成材料需求计划、生产作业计划参考,然后结合市场行情和企业当下的具体情况开展成本控制后续工作就会非常有效了。
2、加强材料的基础性管理。对材料进行分类管理,能对成本控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ABC管理法”是材料成本管理中企业一般通用的有效管理方法。按“ABC管理法”原理,A类是管理的重点,对A类材料实行严格的控制,进行详细记录,经常核对和检查,确保安全库存,千方百计降低其消耗;B类是次重点,实行一般控制,一般记录,定期检查;C类是一般性管理,实行简单控制和记录,必要时才检查。对所有原材料视其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资金占用多少、消耗量大小等因素分成A、B、C三类,以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并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
3、科学、严密的成本核算和业务核算体系。成本控制必然要借助于成本核算和业务核算提供的数据。首先,成本核算和业务核算数据必须做到及时、完整、准确;其次,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之间要具有可比性,数据口径要保持一致;再次,成本控制系统与成本核算系统要形成“浑然一体”之势,这样成本控制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如,出现超定额领料或出现某部件成本达到其目标成本的一定比例时,系统自动报警并拒绝相关业务继续发生等,这就有助于成本的控制。同时,也有助于成本分析和考核。
4、完善相关成本管理制度。制度的建立是成本控制的前提。材料成本相关的制度包括: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原材料收发管理制度、材料回收与再利用管理制度、合格供应方管理制度、材料定额管理制度招(议)标管理制度,等等。
制度建立后就要是通过这一系列制度充分发挥作用、落到实处。与执行达到与材料相关的采购需求提出、采购命令下达、采购价格掌控、采购合同签订、材料入库和出库、材料使用和回收等每一重要环节都有不同的职能部门来完成相应工作,且每一环节都有不同的其他部门或人员来监督、控制、批准或验收,达到相互间既协作又牵制,确保各环节的操作合理、合法而且有效。
三、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
1、设计优化是降低成本的根本。我们都知道,产品的功能、结构、材料品质和消耗量、加工工艺等均由设计阶段决定,这些因素又都直接决定着产品成本的高低。产品设计方案一旦确定后,成本的雏形就基本确定。设计阶段控制好了成本,就等于抓住了成本的大头,后续阶段成本自然降低。如果想单纯依靠后续采购、制造等环节来控制成本是比较有限的。因此,企业应把成本控制重点放在设计阶段,它是成本控制的根本。
2、采购“质优价廉”的材料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很多企业对采购业务的重视度和关注度是很不够的,采购职能被忽视,采购人员的各种待遇远低于营销人员。其实这是很不妥的。当产品的设计完成之后,要想降低产品的材料成本,只有依靠采购人员采购材料的成本,材料成本的多少就完全取决于采购人员的议价能力了。
材料采购环节降低成本的总原则是:采购“价廉物美”的材料,使采购总成本为最低。材料采购人员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广泛收集和准确掌握市场行情信息,做好采购价格变动和材料需求量分析;另一方面为了节约采购成本,企业应尽量选择战略性和常规性“集中式采购”;在企业外部,要加强同业之间或“大集团”内关联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与沟通,适度采用跨企业“联合采购”,这样既可获得采购量大的优惠,以达到“双赢”的效果;如果企业资金充裕,可采用现金交易或货到付款,获得价格优惠。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既科学又合理的采购员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
3、严格控制发料和科学用料是降低成本的重要保障。在产品设计、采购已经完成后,如何发放和使用材料是降低材料成本的最后关卡,其主要措施有:不得随意超定额发料,应严格按定额、按几何尺寸发料;合理代使用材料,要经过技术部门审批同意;制造部门在实际制造前必须进行反复排料和科学套料;对于产品结构变化或制造工艺引起的库存积压材料应及时的替代使用或适当处置;生产制造中剩下的短料、小料应得到及时回收和再利用。
综上所述,材料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机械制造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千方百计地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努力降低产品成本。
(作者单位:中铁十九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80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