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ERP环境下的作业成本核算程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光荣

  提要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方法,能为企业提供相关和准确的成本信息。ERP是一种可以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甚至跨公司整合实时信息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本文就ERP环境下作业成本核算的程序进行探讨。
  关键词:ERP;作业成本法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作业成本法(ABC)以作业为成本核算对象,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为根本理念核算产品成本。ABC法因其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和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信息方面一度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Internet的广泛应用,ABC在理论界的研究又出现了新的热潮。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是一个完善的集成化信息系统,它吸收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工厂技术,如人工智能、精益生产、并行工程、Internet/Intrannet、数据仓库等,未来的ERP将在动态性、集成性、优化性和广泛性方面得到更大的发展,成为企业在21世纪竞争强有力的管理手段。
  ERP系统中的作业成本计算是用信息系统来实现成本的归集和分配的过程。ERP系统中作业成本的计算大概可以分成八个步骤:
  一、信息收集
  主要是收集资源(费用)、作业和成本对象(产品和服务)信息以构建ABC模型。
  (一)分析和确定资源。资源是指支持作业的成本/费用来源,它是一定期间内为了生产产品或者提供服务而发生的各类成本、费用项目,或者是作业执行过程中所需花费的代价。作业成本计算的关键是制造费用的分配。因而,在确定资源时主要关注制造费用账户下的费用项目所耗费的资源。通过查阅企业的制造费用账户及相关资料便可得到所需要的内容。为便于核算和新系统的计算机实现,所有的资源项目都应有相应的编码,并在企业中固定下来。
  (二)分析和确定作业。作业是指相关的一系列任务的总称,或指组织内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消耗资源的活动,它代表组织实施的工作,是连接资源与成本对象的桥梁。对作业进行科学的分类是确认作业的基础。在作业成本会计中,对作业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作业的层次上可以把作业分为以下四类:
  单位水平作业,即:使单位产品受益的作业,其成本与产品产量成比例变动,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等。这种作业的成本与产量成比例变动。
  批别水平作业,即使一批产品受益的作业,其成本与产品的批数成比例变动。例如,对每批产品的机器准备、订单处理、检验及生产规划等。这种作业的成本与产品批数成比例变动,是该批产品所有单位产品的固定(或共同)成本。
  产品水平作业,是为支持各种产品的生产而从事的作业,这种作业的目的是服务于各项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例如,对一种产品编制物料清单(BOM)、数控规划、处理工程变更、测试线路等。这种作业的成本与单位数和批数无关,但与生产产品的品种成比例变动。
  维持性水平作业,即使某个部门或整个企业受益的作业。它与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无关。例如,工厂管理、暖气及照明及厂房折旧等。这种作业的成本是全部生产产品的共同成本。
  (三)分析和确定成本对象。作业成本法使成本计算的对象不再局限于产品,也可以是服务、客户等。常见的成本对象有:产品、服务、批次、客户、分销渠道、销售地区等。确定成本对象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二、建立库、同质作业组(作业中心)和账户
  分别为资源、作业、成本对象创建库以组织资源、作业、成本对象账户。在作业成本系统中信息是按照“库”这种结构来组织的。“库”分为资源库、作业库和成本对象库。在库中,用于归集成本的基本对象是“账户”,“账户”按照资源、作业、成本对象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库”中。在“库”与“账户”之间还可以设置中心,以便于统计和考核。对于资源账户,还可以在下层设置“成本元素”。如,“制造费用”账户下可以设置“修理费”、“燃料费”等成本元素。
  三、创建成本动因
  ABC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弄清楚企业中的作业是如何消耗资源,以及产品是如何消耗作业的。这种耗费是通过成本动因来进行衡量的。成本动因用于衡量消耗资源和作业的频度和强度。成本动因可以包括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资源动因导致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是对作业消耗资源的频度和数量的计量。作业动因则导致成本对象对作业的消耗,是对成本对象消耗作业的频度和数量的计量。
  选择资源动因时,至少应考虑两项因素:①成本效益因素。资源动因不应设置的太多、太细,否则将造成资源成本向作业分配工作相当复杂、繁琐,导致系统运行成本过高;②资源与作业的相关程度。相关程度越高,作业成本被歪曲的可能性就越小。
  确定了资源动因后,还需要确定作业动因。作业动因是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中去的标准,也是将作业耗费与最终产出相沟通的中介。作业动因的确定可运用经验法和数量法。经验法指作业中心负责人根据多年经验判断、确定适当的作业动因为代表作业动因。数量法测试是指用回归分析,比较各成本动因与作业成本的相关程度,取相关性最高的作为该作业的作业动因。常见的作业动因有人工小时、机器小时、机器准备次数、产品批数、收料次数、物料搬运量、订单份数、检验次数、流程改变次数等。
  四、创建分配路径
  创建分配路径就是要指定资源与作业,作业与成本对象的对应关系,从而便于资源成本向作业、作业成本向成本对象的分配。
  在ERP系统中,必须定义成本分配路径才能进行成本分配。定义了源账户就是定义了成本分配的取数来源,而定义了目标账户就是定义了成本分配的结果存放地点。完成分配路径创建工作,只是定义了账户与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即成本计算的取数来源和结果存放的地点。但系统并不能识别这种对应关系的分配基础是什么,也即成本分配的依据,所以必须为分配路径指定成本分配所使用的成本动因,如搬运次数、检验次数等。
  五、添加属性和工作指标量
  定义并且添加属性和工作指标量到对应的账户。属性是附属于中心、账户或者输入的成本元素的一种标记。设置属性可以方便将ABC数据进行分组以简化报表编制:描述作业是如何计量的以及作业类型;报告不同的成本中心之间相同的成本种类;识别作业改善的机会;将成本元素分为固定和变动成本,增值和非增值成本。定义了属性后,还需要将属性绑定到中心、账户或者成本元素等对象。一旦属性被绑定到对象后,属性的任何变化将反映到对象中。工作指标量用于计量某项工作或作业的结果,也用于评价企业战略和目标的完成程度。它可以是用于评价业绩的财务或非财务信息,如作业效率、作业时间、作业质量。
  六、添加成本清单
  定义并且建立外部、内部成本元素与账户之间的关系。通过作业成本系统所分配的成本并不都来自总分类账。例如,物料成本通常来源于物料需求计划(MRP)系统。实施作业成本系统时,可以直接从成本清单中将物料成本和单位成本添加到账户中。成本清单信息是用来计算所有的物料成本和形成产品或过程的要素的成本。成本清单广泛用于流程式的作业。一项作业的成本清单列示了流程中某工序投入的物料、人工。在资源模块中,为资源定义了相关的账户,这些账户数据可以从会计账户中取得,然而对于作业成本核算所需要的成本数据来说,会计账户数据可能是不完整的。这时,需要在成本对象或作业中增加成本项目。成本清单在以下情况下使用:未计入总分类账的成本数据必须输入作业成本模型;与产品系列相关的单位成本数据需要输入模型;某账户的成本结构不完整。
  七、输入数据
  输入某特定期间的资源成本、成本动因数量、产出量和其他数据。资源成本的数据可以从ERP系统中的财务系统中取得,对于无法从财务系统中取得的数据可以手工输入,这样系统就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成本动因是资源成本向作业、作业成本向成本目标分配的依据,所以成本动因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作业成本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企业可以通过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数据收集设备结合数学模型计算来提高成本动因数据的准确性。产出量数据可以从库存系统中读取。
  八、计算成本
  计算成本并且显示计算结果。作业成本模型中定义了成本动因和成本分配路径,这样就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成本从资源到作业再到成本对象的分配过程。由于诸多原因,产品总成本在各个企业间是缺乏可比性的,而单位产品成本则是可比的。它代表生产效率,从而衡量一个企业目前的绩效。单位产品成本是动态的,即带有可追踪性,从而可以判断企业是否适用ABC法,它所适用的企业有如下特征:①制造费用比例大;②产品种类繁多;③会计电算化程度高。
  (作者单位: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郑莹.作业成本计算模式比较与应用[J].财会通讯,2008.7.
  [2]王建华.基于作业成本核算的目标成本管理[J].会计之友,2007.5.
  [3]韩彦峰.谈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8.
  [4]王义平,吴灏文.作业成本动因的选择[J].管理天地,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82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