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洪 宇

  内部控制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课题。说其古老,是因为内部控制几乎伴随着私有财产的产生而产生;说其年轻,是因为对这个古老课题的研究一直处在探索之中。从内部控制实践来说,虽然已经出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但由于内部控制不恰当而引起错弊的现象时有发生。从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来说,管理界和审计界各行其是,未能建立一体化的内部控制体系。中国企业平均寿命只有6.5~7岁,民营企业只有2.9岁。而列居世界500强或与之相当的跨国公司平均寿命大约在40到50岁之间。中国企业普遍短寿的现状值得认真思考。
  
  一、我国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体制不顺,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得力。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人们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看法不尽相同。有的片面地理解为内部控制系统就是成本控制、会计控制或内部牵制制度等,未能理解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全面含义。更有甚者,认为内部控制系统就是让人放不开手脚的条条框框,只是为应付上级的需要或股东的要求而制定几条做做样子罢了,至于其是否得到实施,从不过问。企业应该认识到内部控制系统是保证实现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的一条有效措施,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应该把内部控制制度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三)缺乏统一的内部控制标准。我国还未提出过类似美国COSO所提出的报告(以下称为COSO报告)的权威性很高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现行具体审计准则第九号“企业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观念还未更新,还停留在内部控制结构阶段,而且也只是从审计的角度发布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在第27条中明确规定了企业内部监督(即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会计控制)的基本要求,但因为它不是专门针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规定的,因此,在内部控制的实务方面不具有可操作性。这就使得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及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无据可依。
  (四)我国公众法律意识不强。这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如实出具内部控制报告,并且对于其自身在内部控制报告中的承诺,企业能否真正担负起应有的责任;注册会计师能否如实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能否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广大社会公众对内部控制报告及审计报告能否正确认识与应用,会不会形成很大的期望差距,造成不必要的诉讼与纠纷。
  
  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对策探讨
  
  (一)转变观念,走出误区。一是走出“控制就是牵制”的误区,确立现代控制的理念;二是走出“控制越紧越好”的误区,防止高度集权、僵化运作、效率低下;三是走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误区,防止过分依赖人的素质,忽视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四是走出“放任自流”的误区,防止目标不明、标准不具体、具体责任不清;五是走出“为控制而控制”的误区,防止将控制视作权利的象征,使控制脱离企业目标;六是走出“控制就是处罚”的误区,防止将控制的有效性体现在惩罚力度上,以罚代控。
  (二)加快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不只是企业自身的事情,它有着广泛的社会性。政府必须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尤其是具有指导意义和强制意义的内部控制规范建设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加快制定我国完整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从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在内部控制规范的制定方面,还是在已制定规范的执行方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尽快制定完整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目前内部控制规范还缺乏一个成型的体系。我国虽已制定了几部法律与规范,但远未达到完整性要求,还要加快制定步伐。《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基本规范和货币资金的具体规范已颁布实施,其他的具体规范也将陆续出台,全部内容完成后,将在内部会计控制方面形成一个较完整的规范体系。但在操作性层次上尚有相当艰巨的任务,目前许多规范的诸多内容是非常原则性的,在现实中的可操作性相对较差,还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些规范的实务指导和推行工作。
  2、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规范目标定位。我国内部控制的定位主要还是局限于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防错纠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与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方面。这种目标定位的相对低调虽然与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状况确实相符合。但从长远来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状况的不断改善,应由适当的前瞻性与发展性,目标定位应有相应的提高。
  3、扩大内部控制规范的内容范围。我国内部控制规范的内容范围与COSO报告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内部控制规范的内容主要还集中于会计领域。《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法律法规主要是从会计控制的角度来规范内部控制;独立审计准则中的定位也是着重于企业的会计责任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权利与义务在逐步规范中执行不到位,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相应的与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内容在范围上也会越来越宽泛。企业的外围环境、文化理念、经营哲学等控制环境因素与风险因素都应纳入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来予以考虑。以我国现有的有关内部控制法规的内容来看,作为企业外部条件的控制环境与风险评估部分相对较弱,在今后内部控制规范的制定中需加以强调。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首先需要优化内部控制的环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设计出一套使经营者在获得激励的同时又受到相应的约束,以保障所有者权益的机制,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实施和监督的加强。
  (四)加强管理者和企业全员内部控制意识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员尤其是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内部控制的理解还不很统一,实务界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上大多还停留在内部牵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或内部控制结构阶段,有时甚至对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还不够重视。在许多企业尚未认识到内部控制重要性的情况下,迫切需要通过法律法规引导,加大理论宣传力度,督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经营管理质量。
  2、塑造企业文化,推动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企业员工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背景和履历,来企业的目的也不尽相同。靠什么力量把所有职工凝聚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大旗之下,在尊重人格、尊重个性的现代社会,只能是企业文化的魅力和感召。
  (五)增强内部审计再控制作用和服务功能。从西方内部控制的实践看,在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中,内部审计的作用在于监督企业经营业务是否符合内部控制框架的要求,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完善内部控制建议。因此,应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不依附于任何职能部门的、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为此,我国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确保这一内部控制重要环节的有效实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27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