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安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丁玉玺 余汉徽

  提要第三产业不仅发展潜力大,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明显。本文从安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促进安徽第三产业发展对策。
  
  一、安徽第三产业发展回顾
  
  (一)安徽第三产业发展历史回顾。表1是一个反映1978~2004年安徽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比重和就业人数比重的变化表,根据变化情况,可以把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第三产业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八十年代,第三产业迅速起步发展。在该阶段工业化处于从计划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商业、餐饮、物资、外贸、运输、邮电等流通和交通部门发展较快,第三产业在过去较低的技术上迅速增长。1981~199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长了5倍多,而生产总值实际增长只有3倍多,第三产业的年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生产总值的年增长速度。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安徽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81年的17.3%提高到1990年的24.38%,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由1980年的8.2%提高到1990年的15.02%。
  第二阶段:20世纪九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期,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有所减慢。安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步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继续推进工业化的时期。在此阶段上,物质产品生产进一步扩张,推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上升: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由1990年的15.02%增加到1997年的23.70%;199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比重。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革中深层次的体制矛盾问题逐渐呈现出来;同时由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缓慢等原因,使得许多新兴服务行业发展乏力,造成安徽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有所减慢。
  第三阶段:20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今,第三产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主要表现在:服务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其所有制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有所改善,新兴服务业发展较快,其经济总量逐年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由1997年的27.90%增至2004年的35.54%;同时,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由1997年的23.70%提高到2004年的28.80%。
  (二)安徽第三产业发展的特点。近年来,安徽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从1990年到2004年,安徽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24.38%提高到2004年的35.54%,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由1990年的160.40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1710.43亿元。
  2、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比重持续上升。1990~2004年安徽全社会从业人员共增加了797.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减少110.6万人,第二产业增加292.1万人,第三产业则增加616.1万人。第三产业不仅吸纳了大量的新增劳动力,而且吸纳了部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转移的劳动力。到2004年,安徽全社会从业人员共3605.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为1833.1万人,占50.8%;第二产业为734.1万人,占20.4%;第三产业为1038万人,占28.8%。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了3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1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则上升了20.75个百分点。从总体上看,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有所上升,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长。
  3、第三产业中的新兴行业发展较快,内部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商业、餐饮、居民服务、交通运输等传统产业持续发展,多种经济业态特别是连锁代理、超级市场、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发展较快。物质流通业开始变革物流形式,与新型业态相配套的物流中心、商品配送中心不断发展。交通运输的“瓶颈”已经打破,公路、铁路供不应求的局面得到缓解,初步形成了通达的交通网络。在传统产业持续发展的同时,旅游、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社区服务、金融保险、房地产、教育、文化等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第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4年安徽邮电业务总量完成223.4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6.3%;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较多,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242.0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了14.15%。2004年全省旅游业持续高速发展,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43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7%;国内旅游收入为249.95亿元,比上年增长33.6%;全年境外入境人数为16.4万人次,与上年持平。
  
  二、安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一)从总体上看,安徽第三产业发展是滞后的。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实践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呈现一定的规律。库兹涅茨和钱纳里的研究表明,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三次产业结构的基本变化趋势是:第一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经济在总量高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产值结构为例,在最近十几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安徽三次产业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发生了很大变化。安徽三次产业产值构成变动的基本态势是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大幅度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这与一般发展模式是相符的。十几年来,安徽第三产业的产品和服务价格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但第三产业的比重却增长缓慢,这说明对第三产业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供给却没有同步增长,呈现出一个明显的非均衡特征: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而且波动性大。
  (二)从第三产业结构发展来看,水平偏低。第三产业所涵盖的部门十分广泛,既有传统落后的部门,也有现代化部门。传统服务业的特点在于,它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者不需要很高的技术或知识,它所提供的服务主要是满足消费者的基本需要,具体包括仓储、批发、零售、餐饮、邮电业等。现代服务业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主,它要求劳动者具有较高的素质,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高层次的服务。从表2可以看出,安徽第三产业主要是传统的商业和其他服务业,而高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如金融、保险等行业比重过低。同时,第三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仍比较低,离“三二一”发达结构类型还比较远。因此,不管是三次产业结构水平还是内部各行业结构发展水平总体都偏低。(表2)
  
  (三)从地区差异来看,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比较突出。长期以来,由于各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劳动力分布不均,安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不一样,因而各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从侧面反映了安徽第三产业仍处于层次比较低、水平比较低的发展阶段。
  
  三、提高安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对策建议
  
  第三产业是安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许多行业是为第一、第二产业的高效生产提供必要服务的,这些行业自身的成长就会直接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相关部门的增长。此外,第三产业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广泛吸纳劳动力的“蓄水池”,在安徽更是如此。因此,第三产业的稳定发展也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改变安徽第三产业基础薄弱、水平低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造公平有效的竞争环境,打破行业垄断。安徽省政府可以利用国家大好的经济政策环境改进和提高本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等。
  (二)加大实施科教兴皖和可持续发展力度。今后各省的综合实力更多的要看其科技实力、科技转化成生产力的过程和效率以及人们的生活和福利水平等,因而必须加速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在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为其奠定基础后,他们的发展应逐渐成为促进安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三)进一步推进第三产业改革开放。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发展缓慢的第三产业,大多数是改革开放滞后的部门,如金融、保险、电讯信息、教育、卫生,以及产业服务业等,非国有经济的进入被禁止或限制,国有经济处于垄断或直接垄断经营。由于行业缺乏竞争,市场机制不能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导致新型服务业或新服务项目的发展受到阻碍,结构变动和优化受到影响。应当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取消或调整不合理的产业限制政策,加大市场准入,大力发展咨询业、会计、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和劳务技术服务业,允许更多的经营者进入,通过平等竞争,降低服务价格,提高服务质量。扩大社会办教育、办医院,培育民间投资为主体的经营主体。
  (四)加快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很多第三产业部门尤其是新型服务业,依赖于经济的市场化,而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特别是许多第三产业部门的市场化程度低,对服务业的充分发展产生了阻碍。因此,需要通过推进体制改革加快经济市场化的进程,以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结构优化。另一方面,第三产业的发展实质上是各类服务业的发展,它必须具有相对集中的人口,只有人口集中的地区,直接为消费者服务的各类行为才有发展基础。同时,安徽城市化程度低,城市规模普遍较小,因此,应以大城市为龙头,以中小城市为骨干,以小城镇为依托,加强宏观政策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生活服务、住宅条件,形成人口的集聚效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31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