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秀洁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如何准确地识别和度量经营风险,实现经营风险的优化管理是商业银行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和国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管理难度和复杂性也不断加大。
一、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根源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果,但是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没有得到同步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信用管理难度也在不断上升。非国有经济性质风险主体的增加、新兴业务领域的兴起、经营制度逐渐从分业式向混业式经营制度转变,都使信用风险产生了与原有的传统国有企业贷款信用风险不同的地方,导致信用风险的形式出现多样化趋势。一方面,银行业“惜贷”,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没有了信用作依托,银行和企业间出现了“双输”局面。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对社会信用体系发育程度的要求也越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作为金融业的主体,其健康发展尤其需要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否则,会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
二、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缺失
1.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逐渐脱离了国家的庇护,开始独立面对市场风险。但长期以来,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一直都是在国家计划调节经济中生存,人们的经济活动更多建立在执行和完成计划上,而不以信用原则为基础,大多数国民对银行风险管理缺乏认识,信用观念淡薄。
2.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守信成本高,失信成本低。当前,我国社会规范不成熟,体制安排不合理,在社会上没有树立起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信用道德评价和约束机制,一方面对失信的惩罚不严厉;另一方面守信的交易成本高,收益小,失信的成本低,收益大,信用的失衡也就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
3.风险管理技术落后和信息不畅通。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对金融市场造成了一系列不利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的结果,使资质差的借款人取得了贷款,道德风险加大,进而又增加了资金运用的风险。
三、降低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缺失的几种方法
要建立我国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的使用规范和失信处罚机制;注重政府对信用交易的监督和管理;加强民间信用管理机构在信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打造全社会的信用文化。
1.信用等级评价。建立企业、个人的信用制度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银企合作,为整个国家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良好的基础。应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资信调查体系,建立公用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为企业经营提供良好的信用服务。
2.良好有效的风险控制。信用控制法就是对交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法行为进行预警、控制,从制度源头上堵住漏洞。
3.确立政府在建立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地位。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示范作用。从信用结构来看,政府信用始终是最大的信用,整个社会信用都是基于政府信用来推动和发展的。因此,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信用在社会信用建设中的无可替代的示范激励作用。除了政府职能要转换,从“权力”政府转变为“信用”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同时还要发挥政府宣传部门的导向作用,带动新闻媒体,弘扬社会诚信意识,惩恶扬善,从意识形态上提高个人的自我约束意识。其次是约束作用,即牵头制订信用管理法律法规,规范信用秩序,创造一个宽松、公平的环境,使各市场主体自觉按照市场的规则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第三是服务作用。确定信用征信业的主管部门,为专业化的信用从业机构提供信用评估基础数据和便利,降低信用评估成本。
4.培育促进信用中介监督机构的发展。与信用中介活动有关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师、律师及信用咨询、评估人员都应纳入法律规范的视野,从法律上明确他们的法律地位、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以及相应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应以自律管理为主,政府管理为辅。这有利于中介机构保持独立性、专业性,更好地发挥其在防范信用风险、维护信用秩序、降低社会信息成本和引导社会资源合理流向等方面的作用。
5.提高风险管理技术。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尽快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商业银行信用内部评级体系,准确定义和度量信用风险。第二,建立科学有效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第三,以科学有效的信用风险识别、度量机制为基础,建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程度的事前控制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建立有效的信用风险制衡机制,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公司治理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内控机制,实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制度制衡机制。二是完善风险资本配置制度,提高内部信用管理方式,实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资本制衡机制。同时,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补偿机制。通过把风险资本成本、目标盈利率和不同等级的信用风险结合起来对信用风险定价,可使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客户信用风险的结合程度更高。
还要建立对失信企业、个人的惩罚机制。失信惩罚机制实质上是增加失信的成本,使市场主体经过理性权衡后自觉选择守信。同时,完善官员的政绩考核机制,将政绩考核与企业逃废债务的失信行为联系起来,从根本上阻断地方“利益驱动”。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天津塘沽分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08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