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能效问题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宣能啸

  一般来说,衡量或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源效率和节能潜力的方法和指标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能源经济效率指标,一类是能源技术效率指标。
  
  一、我国能源经济效率的国际比较
  
  能源经济效率也称能源强度,是指产出单位经济量(或实物量、服务量)所消耗的能源量。能源强度越低,能源经济效率越高。能源经济效率指标通常用宏观经济领域的单位GDP能耗和微观经济领域的单位产品能耗来表示。
  (一)我国单位GDP能耗的国际比较
  单位GDP能耗是利用外汇汇率折算的单位GDP能耗对能源使用效率进行比较的基本指标,是一国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和设备技术工艺和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形成的能耗水平与经济产出的比例关系。它可从投入和产出的宏观比较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能源经济效率,具有宏观参考价值。2001年世界主要国家单位GDP能耗比较(见表1)结果表明:我国1亿美元GDP消耗能源约11―12万吨标准煤,能耗强度约为日本的6.58倍,德国的4.49倍,美国的3.65倍,巴西的2.35倍,印度的1.24倍。我国能源经济效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有的学者采用购买力平价(即PPP)换算法对我国能耗强度进行国际比较时,得出了与此不同的结论。对此,我们应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运用。PPP理论建立在充分开放、充分贸易和市场充分有效的世界经济基础上。但现实生活中,各国市场经济条件千差万别,满足PPP理论的前提条件并不完全成立。我国现阶段不适宜采用PPP法与发达国家进行能效比较。
  排除汇率因素外,单位GDP能耗强度的关联因素主要是经济结构及其能耗比重,说明我国单位GDP能耗强度比较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据有关专家分析,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对我国节能效果的贡献率约达70%。我国通过过去20年的节能实践也得出,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规模优化取得的积极成效,及由此带来的节能效果占全社会总节能量的比重大概也在70%左右,这也从实践层面证实了经济结构因素对能源经济效率的突出制约作用。
  (二)我国产品单耗的国际比较
  主要耗能产品单耗是中观层面的能源经济效率指标。近年来,我国第二产业一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左右,而能源消费却占总消费量的70%。它不仅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工业结构不够合理,技术装备水平比较落后,而且也表明了我国工业领域能效偏低的事实。通过比较,我国工业领域主要用能行业能耗水平明显偏高,比国外平均先进水平高出1.4倍,有的产品耗能水平甚至是世界先进国家的1.8倍(见表2)。
  
  产品单耗取决于企业工艺技术的先进程度、用能设备效率的高低及企业管理水平的不同。我国产品单耗高,说明我国企业在技术工艺、设备效率及管理水平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很大改进空间,具有较大节能潜力。企业规模和产品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对能源生产或消费总量的作用,尤其是对我国这样的能源消费大国有很大影响。另据有关专家分析,如果对高耗能产业产品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并广泛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预计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我国累计可节能2.7亿吨标煤。
  
  二、我国能源技术效率的国际比较
  
  能源技术效率也称能源系统效率,是指使用能源活动中(不包括开采)所得取的有效能源与实际输入的能源量之比,也是一项由总体能源结构、产业用能比重、能源利用技术等多种因素形成的综合指标,一般用百分率来表示。
  (一)我国的能源效率
  目前,国际上用于比较分析的能源效率是能源生产、中间环节的效率与终端使用效率的乘积,这一方法是进行国际能源效率比较可比性较强又比较准确的方法。1980―2000年,我国包括能源加工、转换、储运和终端利用各个环节在内的能源效率由26%提高到33%,但仍比中东欧国家的平均效率低1―8个百分点(见表3)。
  
  (二)我国的节能潜力
  综合运用产品单耗和能源效率原理,采用部门逐层展开的方法同日本进行比较,首先对占全社会能源消费70%的14个部门(其中能源转换部门6个,包括煤电、发电、炼油、产煤、炼焦和焦炉煤气,能源终端消费部门8个,即粗钢、合成氨、已烯、水泥、铝、交通及城乡居民生活)进行测算、比较得出相应的节能潜力,再推算得出其余30%的用能部门的节能潜力,最后加权平均得出全社会的节能潜力数值。
  测算结果表明,我国一次能源转换仍有25%的节能潜力,终端消费仍有26%的节能潜力,一次能源消费的平均节能潜力达26%。这表明,我国能源使用效率若达到先进国家水平,则相当于可节约3亿吨的石油,或相当于4.3亿吨标准煤,而且这个潜力还是比较保守的估计。
  
  三、中外能源效率的比较结果及分析
  
  无论从能源经济效率还是技术效率分析,我国的能耗效率都是比较低的,节能的潜力是巨大的。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产业结构不同
  我国现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结构调整正在进行中。同日本和美国相比(见表4),我国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只占33%,不到美国和日本的1/2。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高达49%,相当于美国、日本的1.5―2倍,工业能耗比重高达70%。在一定时期内,我国第二产业的比重仍将保持较高水平,并处于高耗能状态,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缩短这一阶段并实现跨越式发展。
  
  现阶段需要特别指出,由于工业结构的不同将会对能效水平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工业行业中,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工业,产值不足工业总产值的20%,但能源消耗即超过工业用能总量的60%。在这三个行业中,高新技术和先进工艺少,初级中级技术和工艺多,达到国际规模和水平的连续高效的先进生产设备比重偏低,产品单耗居高不下。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初步分析,从2000年到2005年,我国主要耗能工业部门的节能潜力在1.3亿吨标准煤左右,2005―2010年为1.05亿吨标准煤,2010―2020年为2.5亿吨标准煤,其中很大一部分节能潜力必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
  (二)能源结构不同
  与世界能源结构平均水平比较,我国煤炭比重基本上与世界石油天然气比重相当,而石油天然气比重与世界煤炭比重持平。不同的能源品种具有不同的利用效率,不同的能源结构也会产生不同的组合能源效率。据有关专家分析,在一次能源品种中,我国煤炭的利用效率约为27%;原油利用效率比煤炭高23%,约达50%;天然气利用效率比煤炭高30%,约达57%;电的利用效率约为85%。依此数据计算世界各国的能源效率得出(见表5),我国能源组合利用效率为36.8%,比世界各国平均利用效率50%低10多个百分点。事实上,由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同一能源品种的利用效率明显高于我国,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差距大的主要原因在于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我国提高能效要致力于改善能源结构,注重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但我国特有的资源赋存,又决定了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这也决定了我国节能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三)工艺技术、设备规模及管理水平不同
  受机电工业发展水平所限,我国大多数行业技术与装备的平均总体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个世纪90年代初水平。国内通用设备的效率一般均低于多数发达国家,大部分工业锅炉、风机、水泵、电机的效率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如,我国工业锅炉平均单机容量小,使用分散,经常处于低负荷运行,平均运行效率约为65%,比国外低约15%。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形成合理的经济规模,而且国内规模差距也较大,造成我国产品单耗较高。如小型企业与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吨钢综合能耗相差200千克标准煤,水泥立窑年产量占水泥总产量的75%,每吨小水泥能耗是先进高效回转窑水泥能耗的1.4倍。发达国家合成氨企业能力大于30万吨/年,我国5万吨/年以下的小型合成氨还占总产量的55%,与大中型合成氨相比每吨产品综合能耗相差300千克标准煤左右。
  我国与节能密切相关的统计、计量、考核制度也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损失浪费严重。如燃烧工业锅炉、电动机的设计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不多,但由于管理水平低,运行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实际运行的效率只有65%左右。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10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