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邹小芳

  摘要:无论是应对金融危机,还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保证就业,解决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问题,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一项重要任务。文章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情况,从中小企业自身融资实力约束和外部融资环境约束剖析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内源融资;信贷制度;抵押;借贷成本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解决就业和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有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现在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GDP的60%来自于中小企业的贡献,进出口总额的60%有赖于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创新80%来自于中小企业。此外,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50%以上的新增就业人员以及70%以上农村转移劳动力。因此,要实现当前“保增长、保就业、调结构”的目标,必须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而一直以来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外部需求压缩,内需启动迟滞,给我国中小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带来较大的困难,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效益大幅下滑、亏损扩大、减产、停产和倒闭等现象。无论是应对金融危机,还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保证就业,解决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问题,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度过“寒冬”都是当务之急。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虽然近年来各地在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不少金融机构已逐步认识到开展中小企业贷款的重要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但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的落后和中小企业内部原因,融资仍较为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融资渠道狭窄,过度依赖银行贷款
  企业的融资渠道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方式来获取设立和运营的资金,内源融资是企业不断将自身的储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外源融资是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闲置资金,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从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的状况看,一是内源融资能力低。中小企业本身自有资金缺乏,自我积累缓慢,随着生产规模的额扩大,单纯依靠内源融资已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二是外源融资渠道不畅。外源融资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还包括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融资租赁。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适合中小企业的创业板市场迟迟未推出,债券的发行又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商业信用不发达,融资租赁水平低,所以在企业的融资渠道中,银行贷款是主要渠道。根据国际金融公司提供的有关数据:2008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银行贷款约占外源融资的94%。中小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
  (二)银行给中小企业的贷款份额小,满足率低
  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对于考核其客户往往又采取“抓大放小”的政策,对中小企业存在信用歧视,使得中小企业能获得的信贷份额小,并且满足率低。经济学家林毅夫估计,在超过400万家中小企业中,只有2%可以得到正式的贷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长沙支行对湖南省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调查得出的数据,2008年6月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为32.2%,分别比2006年末和2007年末下降了1.9和1.1个百分点。在调查的297家企业中,58%的企业获得了银行贷款,实际获得的贷款占申请贷款金额的68.7%。其余42%的企业由于达不到银行对于抵押和担保的贷款条件,无法通过银行贷款的申请。从山西省商业银行调查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9月陕西省商业银行共受理各类企业贷款申请1512.8亿元,而实际仅投放229.34亿元,贷款满足率仅为15.1%。其中,大型企业贷款需求满足率为22.7%,中型企业贷款需求满足率为5.7%,小型企业贷款需求更是无从满足,从贷款存量来看,中型企业贷款余额为732.08亿元,占比为19.3%;小型企业贷款余额为345.18亿元,占比为9.0%。中小企业资金压力显而易见。
  (三)中小企业借贷成本高
  由于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市场风险大,银行从“风险控制”考虑,肯定使得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中型企业获得贷款的成本要高的多。2008年受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冲击,企业的议价能力减弱,银行给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基本都要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30%左右,而2007年,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则仅上浮10-20%。企业的融资成本普遍提高。另外,银行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一般要求企业提供抵押或担保,抵押评估费和担保费均由企业承担,这也提高了企业借贷的成本。由于银行受理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时间长,少则1个月,多则半年到1年,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少、频、快”的资金需求,迫使中小企业选择民间融资渠道,民间融资1年期的贷款利率起码为15%,高的达25-30%,民间融资的高利贷性质也加大了中小企业的借贷成本。
  (四)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少
  从各银行的“市场定位”和“规模歧视”来看,小银行比大银行更倾向于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中小银行可以利用地域优势和社区优势,通过长期与中小企业保持密切联系获得企业的非公开信息,强化对企业进行良好的贷前调查、贷后管理,有助于为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差别化的贷款合约。而目前我国愿意并主动乐意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数目相对于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而言是非常少的,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自身融资实力的约束
  1、中小企业缺乏融资信用。在我国社会整体信用环境缺乏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信用就更加难以保障。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制度不健全、经营管理不规范、经营不够稳健、风险意识不足等原因造成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观念差,信用等级低。我国中小企业60%以上信用等级都在3B或3B以下,而银行放款对象80%集中在3A和2A类企业。信用不足直接制约中小企业的融资。
  2、中小企业大多规模小,内部管理不规范。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内部管理不规范,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核心竞争力,组织结构变动快,财务制度不规范等缺点。银行为了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将付出高昂的信息费用,从交易费用过高,交易不经济的角度,银行会对中小企业选择惜贷。
  3、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品。在提供贷款时,银行要求中小企业提供的抵押资产多为厂房,机器设备等实物资产,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中小企业不仅自有资产小,适合抵押的资产更少,且抵押物变现难。另外,中小企业实力薄弱、资信度较低,很难争取有担保资格的单位出面为其担保或相互联保。
  (二)外部融资环境的约束
  1、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限集中,信贷制度欠完善。2008年实行过紧的货币政策后,除工行、农行地市二级分行以下有少部分贷款审批权限外,其余商业银行省级以下分支行均无贷款审批权。各商业银行省分行贷款普遍实行了限额审批。虽然2008年底国家政策为了扩大投资、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要求银行进行配套的贷款,但由于银行的信贷制度从信用评级系统、信贷规划到信贷服务机构设置都是倾向于大企业的,所以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性的中小企业受益不多。根据调查显示,2009年1月在中小企业比较发达的江苏,贷款同比增长18%,但是中小企业得到贷款同比增长7%,低于同期的贷款增长水平。

  2、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和推广力度不够。近年来,银行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各行推出了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新产品。如建行的“速贷通”、交行的“展业通”、兴业银行的“金芝麻”等,简化了贷款审批程序,缩短了贷款时间。但由于这些产品的设计仍过于强调担保、抵押等企业还款源,阻碍了这些金融产品的创新和推广力度。因此,尽管银行推出的金融产品名目虽然繁多,但起主导作用的仍是那些传统的、筹资功能较强、风险较小、日常操作简单的常用业务。如在国内银行业对于中小企业提供的贸易融资金融产品方面,仅局限于传统的风险较低的产品,对于风险较高的出口保理、发票融资等业务对中小企业提供的很少。国际上新兴的福费廷、仓单融资等业务,在我国银行开办的较少,业务额极其有限,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3、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专营性机构。大部分银行系统信用评级系统,对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大致一样,这明显降低了了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而且从银行避险逐利的本质看,银行在信贷选择上肯定会“抓大”、“抓优”。目前,为中小企业信贷服务设立专门机构的仅有建行、农行和招行,但业仅是在信贷管理部门内设置了中小企业科室,层次较低,没有实权,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一)注重企业自身的完善,提升融资能力
  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提高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要做到:一是规范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管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经营运作规范,使中小企业更易赢得银行对其经营管理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的认可,成功获得贷款融资。二是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企业财务制度,有利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增强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财务管理的透明度,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三是强化企业的信用观念。中小企业要以诚信为本,提高自身的资信程度,准确的财务信息,杜绝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及欠息行为,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
  (二)完善中小企业信贷制度,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一是各商业银行应加快重新制定企业信用评估标准,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的信用评级办法,在制度和标准上要有别于大企业,应符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中小企业授信额度。二是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尽量简化审批程序。三是建立政府对商业银行新增中小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给予风险补偿,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放款。四是对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可以实施财政补贴、贷款援助、扶持基金与税收优惠政策等,加强财政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三)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快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的创新和推广
  一方面,政府应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建立多层次的融资渠道,为富有市场潜力和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另一方面,应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根据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生产经营方式和资金周转特点,围绕中小企业特定的资产,在机器设备、库存材料、产品与半成品、应收账款以及产品订单等方面,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灵活多样的金融产品,达到既支持中小企业生产正常经营,又确保信贷资产安全的目的。
  (四)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专营性机构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银监会号召银行成立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专营机构,按照中小企业的特点和信贷规律运作。如交行正积极推行“1+6+100”模式;招行设立城镇中小企业专营机构,推出适合中小企业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农行定位于“三农”和建立设立村镇分支行,采取“精耕细作”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便利,稳定的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叶陈毅,叶陈云,裴富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障碍透析与应对措施[J].当代经济管理,2009(1).
  2、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课题组.从金融视角看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对当前湖南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广西金融研究,2008(12).
  3、阮兢青,陈文标.浅谈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J].发展・月刊,2009(2).
  4、赖小民.缓解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思考[J].中国金融,2009(2).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94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