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青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行业,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作为国家人才培养者的小学教师若被职业倦怠所困扰,不仅会严重降低教育、教学质量,还会直接危害整个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鉴于此,本文对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做了深入的调查,并针对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提升小学教师的整体道德水平,促进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意义。
  一、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
  人们常说,“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尤其是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今天,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学校、家长、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也各不相同。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还要进行素质教育,教师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二)教师缺乏相应的社会支持
  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社会支持的缺乏与倦怠密切相关,教师是典型的社会要求与社会支持较为矛盾的一个职业。社会要求对教师有较高定位,教师在知识层面、道德修养等方面都是素质较高的一个群体。但是对于这样一个高要求的职业,社会并没有做出相应的支持。首先,中小学教师的经济地位比较低。据资料表明:我国教师月工资平均水平排列在国民经济的十二个行业职工中倒数第三。在没有足够的物质保障下,社会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高要求是难以实现的。其次,中小学教师与其他劳动群体相比,属于一个比较孤立的、也比较封闭的群体,与社会联系少,参与种种决策的机会也很少。
  (三)教师评价机制单一
  教师既要承担教书育人的工作,还要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检查、评比、考核等,往往这些评价都是以分数、升学率作为标准。山东省济南市教育局就规定,凡在统一的考试中,教师所在的班级低于同年级平均分数的要下岗培训,并且在中学实行师生同考制度,教师考不好也不行。每一年度的优秀教师评比,主要因素就是教师所教班级的分数高低。这些不合理的评价方式大大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和压力。
  (四)教师工作环境偏差
  在我国,中小学教师与领导基本处于单纯的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教师对学校领导往往有惧怕心理,领导与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而领导对教师大多只是在意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教师所带班级的分数胜负结果,对教师在生活、心理方面缺少必要的关怀。而且有些中小学教学条件很差,教师办公室狭窄,教师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无法满足中小学教师的一般需要。
  (五)教师个性心理因素
  一般而言,一个人对压力的反应是他所面临的压力和人格特征相互作用的结果。有些中小学教师个性存在着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较低的自我价值与判断、自信心低、对自己缺乏准确的认识和客观评价等特点,这些个性心理因素便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含义及表现
  职业倦怠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他将职业倦怠界定为:服务于助人行业中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衰竭的状态。根据这一界定,结合小学教师的工作实际,可对其职业倦怠现象作如下定义:所谓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在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深入的大环境中,在长期工作的直接重压及社会与家庭的加压下,其职业价值和社会地位不能被有效认同后,所呈现的工作兴趣、情感、心理和行为方式的衰竭状态。具体表现在:
  第一,情绪失常。表现为对工作丧失信心,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在工作中无法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第二,心理失衡。高职业压力、低职业价值认同等矛盾使小学教师陷入心理亚健康状态,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出现失落、嫉妒、抑郁、妄想,激动、焦虑等状态,严重者还会导致反应迟缓、记忆力衰退、情绪失控等心理机能的失调。
  第三,生理失调。表现出一系列生理耗竭的状态,如易产生疲劳感,性急易怒、食欲缺乏、失眠多梦、思维的逻辑性降低等现象。
  第四,行为失控。表现为工作懈怠,不愿与同事交往和合作,易与他人发生冲突。
  三、缓解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教师的职业倦怠,不是教师对某一特定事件的即时反应,而是在较长时期内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压力产生的递进的情绪反应过程。要想切实解决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必须做到:
  (一)构建社会支持系统、确立合理期望值
  社会支持系统是个体应对压力的重要外部资源。一是建立社会支持网络。运用报纸、电视、广播等舆论媒体,逐步提升小学教师的职业声望,增强其自信心、自豪感和职业荣誉感,创设一个和谐、融洽、温馨、宽松的社会氛围。同时,要逐步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将“尊师重教”落到实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曾经说过:不把经济刺激放在重要位置的人的管理模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完全的模式。二是在教师内部建立教师支持系统。教师可以通过此系统拓展交际圈,多参与社会活动;交流知识技能上的问题和情感上的困惑,还可以得到来自领导、同事的关心和支持,增强工作和生活的自主性,建立一个情感交流和舒缓压力的平台。三是倡导全社会对教师建立合理期望。合理的期望标准有助于教师的成长。小学教师是“人”,不是“神”,他们的知识、精力也是有限的,社会大众、家长及学生应对小学教师抱有合理期望,以减少他们的压力。
  (二)建立发展型教师评价机制,突出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评价的内容要从单一向多元、综合向分项、定量向定性、集中向分散转化;评价的结果不作为奖惩的依据,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积极引导教师把自身的工作目标与学校的发展期望紧密结合,促使学校的预期目标转化为教师努力工作的动力,使教师更有信心和能力消除压力根源;要竭尽全力解决教师超负荷工作问题,适当增加教师编制,合理安排教师工作任务;加强对时间的科学管理;面对学生,既做经师,又做人师,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三)重视教师个体差异,提倡发展性评价
  应改革不合理的评价制度,了解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性,不能一概用简单的分数来评判教师。应重视中小学教师的个体差异,对教师进行全面的诊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发展性评价既肯定教师的优点,也指出不足,多角度为教师提供信息、建议,使教师更明确发展的方向,也更进一步促进教师的成长。通过发展性评价,使教师积极面对自身的专业成长,不断努力,保持进取的心态,从而缓解职业倦怠。
  (四)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学校领导对遭遇挫折的教师应鼓励他们正确面对失败,帮助他们总结经验,重新找到自信。而日常生活中,领导应多与教师交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或工作上的困难。学校还应为教师创设优良的工作环境,使教师在身心方面能得到很好的放松。
  (五)教师个人努力
  一要积极调整心态,勇于面对压力。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培养个人爱好,强化个人保健意识,优化校园人际关系,真正做到劳逸结合。二要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使个体成为更加内控的人,不怨天尤人。三要引导教师进行有效的自我职业发展规划,在职业规划的动态微调中提高职业成就感,增强职业自信心。四要增强自我反思的能力,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可见,反思也是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方法。
  (作者单位:郑州市二七区汝河路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33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