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推动经济公平增长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富华 朱启才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收入分配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此,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文章运用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这一发展战略,得出了“采用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战略不仅可以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还能缩小收入差距,推动经济公平增长”的结论。
  关键词:经济增长;公平;教育;劳动密集型产业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29年经济平均增速为9.7%,告别了短缺经济,步入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但是,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日益突出: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压力不减,城乡发展不平衡;三农问题依然存在。在这些结构性的问题之外,社会的贫富差距日益拉大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为此,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其落脚点都是要使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富裕。十七大也特别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本文拟对我国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经济发展措施进行分析。
  要缩小我国目前的居民收入差距,最主要的就是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从生产要素的层面来讲,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一部分人拥有资本,通过积累效应,收入差距还会进一步扩大。所以,要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一是让低收入者拥有资本,二是在生产中尽量多使用劳动力这种生产要素。
  
  二、教育、人力资本和经济公平增长
  
  教育不仅对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同时还能缩小收入差距。叶茂林等(2003)把劳动力按受教育程度化分为初等教育程度及以下(小学及文盲),中等教育程度劳动力(高中及中专),高等教育劳动力(大学专科和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劳动力四个层次,通过计量分析得出研究生文化程度的受教育者的产出弹性为0.1384,大学的为0.2011,中等文化程度的为0.1645,初等教育程度的为0.0385。其中,高等文化程度的受教育者对经济的产出弹性最高。我们可以得到两个结论:一是教育提高了人力资本含量,对经济的增长具有正效应的作用;二是如果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则会进一步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均。布吉农、福尔尼尔、格甘特等人对亚洲四小龙20世纪50~70年代的经济增长进行研究,发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反而缩小,而此时期这些国家和地区无一例外地实行了大力发展义务教育,推进国民教育水平的战略,因此研究把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因素归结于教育和人力资本的贡献。费尔茨对亚洲七国的研究表明,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未带来收入的两极分化,基尼系数在时间序列上呈现不断减小的趋势,收入均等化与其实行的教育赶超战略紧密相关。韩国1965年以来在相当长时间内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发展,同样也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其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超常规发展,国民的人力资本水平的大力提升。陈钊、陆铭(2002)分析了我国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台湾地区在50年代到7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但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却越来越小,分析得出:导致公平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台湾地区重视教育,教育的普及率较高,人力资本收益提高,使得经济既能够高速增长,又逐渐导致收入差距下降。毛慧红、蔡颖(2004)分析了教育收益率、平均受教育年限与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关系,得出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基尼系数呈倒U曲线关系,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基尼系数逐渐增大,达到峰值后,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居民收入差距又逐渐缩小,其峰值年限为8.685年。
  教育能够减少收入不平等,实现兼顾公平的经济增长。但如果仅仅是教育收益率提高,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却不变,那么收入差距反而会扩大。反之,如果教育收益率不够高,即使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提高也不会对收入差距构成很大影响,这时只要收入不平等的其他因素作用足够强,就很可能导致收入不平等的恶化。亚洲四小龙的经验说明,要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兼顾公平的经济增长,应当把全民教育的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提高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引导提升人力资本回报率,扩大中等收入者在居民中的比例,减少收入不平等,实现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在改革开放前,不同受教育水平的人们的收入水平在改革前被人为的平均化了,因此,改革之后的教育收益率提高反而导致收入差距扩大(陈钊、陆铭,1999)。在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也可以部分由教育收益率的提高得到解释(李实、赵人伟,1999)。因为我国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人力资本收益向合理的方向复归,教育收益率的继续提高可能导致今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要改变这一现象,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更为根本性的措施还是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主要是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来缩小收入差距,而这一政策的效果在教育收益率显著提高的情况下更为明显。由于我国的收入差距很大程度上可以由地区间和城乡间收入差距来加以解释,因此发展教育也应采取一定的倾斜措施,重点提高内地和农村地区居民的教育水平。
  目前,我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上文化的只有6000万人,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上。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农村高中毕业生比比皆是,但现在高中生在农村已成了稀缺人才。如今孩子读书,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学,每提高一个门槛,收费就增加。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这是导致农村越来越少的学生读高中上大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已经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西部人才战略,这一人才战略在考虑提高西部受高等教育人才的积累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发展当地的中小学教育,提高当地的全民受教育水平,这样才能为西部的经济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实现内地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同时也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和整个国家的收入差距。从地区内部来看,经济转轨过程中原本受到抑制的教育收益率有所提高,从而造成地区内部收入差距扩大,对这一合理趋势政府不宜过多政策干预。
  
  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与经济公平增长
  
  关于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决定机制的理论,不仅要与某些国家收入增长慢且不公平的经验现象相容,而且还要与收入增长快且公平的现象相容,即公平与效率要得到兼顾。林毅夫、刘培林(2003)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观点:第一,从动态角度看,一个国家所采取的发展战略会同时影响公平和效率问题的实际状况。第二,发展中国家普遍的现实情况是,置自身要素禀赋条件于不顾,奉行违背比较优势的赶超战略,扶持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为此扭曲甚至严重扭曲了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低收入者所拥有的最重要的劳动力资产的就业机会大大减少、劳动工资被严重压低。第三,任何国家和地区,只有遵循比较优势战略来发展经济,经济体制当中的企业才具有自身能力,从而没有政府的扶持措施,整个经济体系也不会受到扭曲;低收入者的劳动力资产才可以得到充分就业的机会,才有可能兼得公平和效率。

  如果发展中国家按照自身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就能使劳动者获得最充分的就业机会、分享经济发展的果实。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快速积累,要素禀赋结构会由劳动力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短缺逐渐改变为劳动力相对短缺、资本相对丰富的状况(林毅夫,2002a),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原来属于低收入阶层的劳动者的收入也会随着资本的积累、产业和技术的升级以及劳动边际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断增加,收入分配的差距也就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缩小,从而实现公平的经济增长,效率与公平兼顾(林毅夫,2002b)。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其资源禀赋的特点是劳动力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短缺。要做到既能够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又能使现有的不公平程度降低,只能是采取措施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为此,要奉行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就决定了在我国宜采用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不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我国的居民收入差距还表现为地区收入差距过大,中部、西部收入差距明显落后于东部。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中、西部地区应该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中、西部地区相对东部来说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由于劳动力的资源丰富,按照供求关系决定的劳动力价格较为低廉,企业的生产成本不高,可以保持企业的良好发展,同时保证低收入者能够充分就业,其收入水平的提高。这样,既能够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又能缩小收入差距。就我国东部来说,其资本也只是相对西部地区较为丰富,就我国的人口分布来说,东部最为密集,所以现阶段,大部分东部地区还是宜采用劳动密集型产业,使东部地区的经济能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茂林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
  2、Bourguignon.F.,Fournier M.,Gurgand M..Fast Development with a stable Income Distribution:Taiwan,1979~1994[J].The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2001(47).
  3、Gary S.Fields. Employment,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Seven Small Open Economies[J].The Economic Journal,1984(94).
  4、陈钊,陆铭.教育、人力资本和兼顾公平的增长[J].上海经济研究,2002(1).
  5、毛慧红,蔡颖.减少收入不平等:来自教育和人力资本的理论、经验和启示[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4(4).
  6、陈钊,陆铭.收入差距现象透析[J].世界经济研究,1999(3).
  7、赵人伟等.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8、洪巧俊.文化断层与读书门槛[N].南方周末,2005-12-01.
  9、林毅夫,刘培林.经济发展战略与公平、效率的关系[J].经济学.2003(2).
  10、林毅夫.发展战略、自身能力和经济收敛[J].经济学,2002(1).
  11、林毅夫.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需要有新的战略思路:评世界银行新的“惠及贫困人口的农村发展战略”[J].北京大学学报,2002(4).
  *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课题:“云南省经济增长的收入分配效应实证研究”(07Z41014)项目。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经济制度与经济政策研究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67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