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内部结构发展趋向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娟

  [摘要]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的服务业迅速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在全面分析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长三角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变动的方向和趋势,并提出了有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 服务业 内部结构
  
  服务业的迅猛发展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和推动力,而且其结构也是衡量一国或地区产业是否结构合理、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结构出现了一些变化,但与国际其他国家比较起来,总体发展水平仍比较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圈,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三产业及其内部结构发展趋势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三产业现状分析
  
  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证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而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其天然的地理优势和良好的经济基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突出的增长极,是产业链向纵深化拓展的最佳载体之一。随着长三角内部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第三产业在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吸纳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第三产业总量与占比结构
  从世界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演变历程看,第三产业的发展总是朝着优化的方向发展,目前世界上发达和中等发达国家大多走过了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到“二一三”,再到“二三一”,最终达到“三二一”的发展过程。据统计,2007年长三角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3:54.2:42.5,产业结构处于“二三一”阶段。
  
  2、第三产业劳动就业能力现状
  第三产业具有行业种类多,集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于一体的优势,可以广泛提供各种就业机会,吸纳从第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大批富余劳动力,第三产业已成为长三角开拓劳动就业的重要渠道。2007年长三角全社会从业人员5672.4万人,其中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127.7万人,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为37.5%,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绝对量和比重都呈现上升趋势。从第三产业内部吸纳就业人数的行业看,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的批发和零售业仍然是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较大的部门。其中上海市在2008年批发和零售业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0%,是第三产业中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
  
  3、第三产业内部构成现状
  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张和结构的提升,长三角第三产业在传统服务业发展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新兴服务业也开始崭露头角。据统计,2007年长三角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017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0.1%;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4532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2.8%;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866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4.4%;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385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2%。这五个行业共占到长三角第三产业总量的60%,占据着主导地位。
  
  二、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发展的原因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第三产业中的消费性服务业,即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正在不断下降,这是与服务业的发展趋势相一致的。但是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这些传统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仍然是相当大的,显示了第三产业产出结构的不合理性。因此,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发展不均衡,需要进行调整从而达到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升级优化。在保持消费性服务业稳定发展的同时,需进一步降低传统消费性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进一步优化提升第三产业内部结构。
  长三角两省一市的服务业内部发展也存在着差异性和不均衡性。江苏地区的住宿餐饮、零售商业以及其他消费性的服务业发展较快;上海地区的交通运输、邮政业、金融保险业和信息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非常迅速,体现了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中心的地位;浙江地区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层次也有改变,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一直是浙江服务业的最主要构成部分,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及所占比重上升,传统服务业比重持续下降。但是新兴的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
  总的来说,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均衡制约了总量的增长,制约了增长的速度。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新的需求又产生了,当供给没有随着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时,滞后性便产生了,致使结构偏差制约了总量的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速度。
  
  三、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内部结构发展方向
  
  依据比较优势原理分析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在比较优势定量分析方法中,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是比较科学和全面的一种方法,它从生产效率和规模优势两方面来衡量生产的相对比较优势。在运用此方法分析重点行业发展方向时,除考虑规模、效率因素外,还增加了增长因素分析。运用综合指数分析法对2008年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第三产业内部部分行业进行计算整理,结果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内部公共服务业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这表明其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相当优势。第三产业内部升级方向为公共服务业。
  同时,通过表1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内部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及其他服务业有发展优势,其中其他服务业具体表现公共服务业(包括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这些产业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这表明这些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相当优势。同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的综合优势指数均低于1,这些服务业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发展仍然不足,说明其服务业内部结构需要进行调整。房地产业的综合优势指数在江苏和浙江地区大于1,而在上海地区小于1;同时住宿和餐饮业在江苏的综合优势指数大于1,在上海和浙江地区却小于1,说明房地产业和住宿和餐饮业在长三角地区发展不平衡,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以使其更加优化。
  因此,长三角地区要在巩固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加快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也要注意均衡长三角地区的发展,避免出现区域或城市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推动与市场联系密切的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发展。
  
  四、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发展新兴服务业
  目前,长三角传统服务业比重大、新兴服务业规模小、生产者服务功能薄弱,这主要是服务业发展水平总体上比较低下。长三角地区服务业要在巩固提高消费性服务业的基础上,积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对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等传统服

务业要不断提高其服务业水平,拓宽服务领域,探索新的经营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信息服务、通信、旅游、社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城镇社区服务业,鼓励创办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企业;积极发展会计、法律、价格、咨询等社会中介服务,加快城市交通、供水、供气、供热、绿化及其他公共服务业的发展。发展和完善全国性和区域性专业市场,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餐饮业和仓储业,要大力推行代理制、配送制和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及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手段。
  
  2、保持区域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由于不同地区条件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服务业发展要结合资源禀赋优势,各有侧重。上海目前的服务业,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其结构主要倾向于港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服务业,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是上海服务业相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显著优势。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作为长三角的大中型城市,发展服务业的最明显优势就是拥有相当深厚的科技支撑力量。而江浙一带大多数是像南通、扬州和嘉兴这样的小城市,这类城市工业条件相对比较落后,无法支撑服务业的发展,同时科学研究能力差,服务类型也多为粗放型。因此,这些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应该立足于自身的特色。但其最明显的一个优势就是人力资源廉价,由于这些地区工业水平落后,所生产的都是初级产品,附加值低,一般都是低工资行业,服务业受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不可能有太高的收入。因此,这些城市在服务化的起步阶段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努力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可以不断地扩大市场。
  
  [参考文献]
  [1]黄埔:长三角产业结构调整“新向度”[J]中国经贸,2009(11),
  [2]丁俊: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之后的成因分析[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4(6)
  [3]赵成柏:江苏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发展趋势分析[J]人文地理,2009(2)
  [4]陈世斌:长江三角洲内部极化效应及浙江第三产业结构调整战略[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4)
  [5]魏守华:长三角服务业的增长差异一基于份额偏离分析法[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11(3)
  [6]谷永芬:长三角都市圈服务产业的地区差异和地区竞争[J]当代财经,2007(9)
  
  (责任编辑:胡冬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06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