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做合格的企业管理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玉伟

  【摘要】企业管理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应该统筹好整体和局部、重点和一般、当前和长远的关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工作质量,探求管理规律,总结管理经验,掌握管理特性,做一名合格的管理者。
  【关键词】管理 十性 合格管理者
  
  践行科学发展观,离不开企业管理,然而实践中的企业管理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事务繁杂,如何统筹好整体和局部、重点和一般、当前和长远,落实“科学、常态、高效”的管理要求,全面提升工作质量,是每个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的重要问题。探求管理规律,总结管理经验,把握管理原则,是合格管理者的基本素养。在日常工作中,至少有以下十个方面的管理特性需要引起各级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一、系统性
  企业必须要求每一位管理者建立系统全面的思维习惯,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用系统的眼光看待问题,是从根本上解决矛盾的基本思维方式。世间事物广泛联系,管理的系统性源于管理的复杂性。剖开管理工作,可以发现,构成矛盾的内因涉及到不同的管理系统。比如,项目成本控制的问题就涉及商务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项目管理、甚至绩效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如果仅抓住一点,而不从全盘进行控制,就无法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在企业规模快速扩张的形势下,管理系统性更显重要。面对日益扩张的经营、生产规模,要想取得良好的效益,就必须贯彻系统管理的思想,兼顾管理工作的各个层面。抓经营规模的扩张,也要追求经营质量的提升;抓项目进度控制,同时也确保质量、安全、成本目标的实现;抓市场开拓,更要注重从源头控制风险。工作目标要具备系统性,企业管理更讲求系统性。解决一个管理问题,必须要协调各系统、各部门的力量,从剖析矛盾、研究对策、理清职责、制定日程、检查监督等各方面入手,分阶段、分重点进行推进,根除隐患,提升效能。可以说,系统论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计划性
  法约尔提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是管理的五项职能,而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计划是贯穿管理活动的主线,计划越科学、细致、周全,管理工作就越清晰,纠正与控制就越明确,执行效率就越高。每项工作一旦启动,就如同运转中的机器,每个齿轮相互结合,按自身节奏转动。计划就是设计机器的蓝图,离开了计划,或者计划水平低下,就容易引起混乱。
  加强管理计划性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计划管理工作在各行各业广泛推行的过程中仍存在计划不严、落实不实、执行不力等问题,必须花大力尽快解决,从而使目标更明确、标准更明确、措施更具体、考核更科学。计划精细性直接决定了管理精细化程度,项目策划更是指导项目提高管理水平的首要工作。
  三、组织性
  组织是构成企业的肌体,组织机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严密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执行效率,决定了企业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组织结构变化的趋势之一是“扁平化”,既要保证管理职能的实现,又要最大限度地控制企业成本、发挥企业效能。组织对员工的基本要求是遵循组织秩序,严格按照组织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处理事务,以减少摩擦,保证方向一致。
  四、规律性
  正确的认识指导正确的行动,管理者必须掌握规律、遵循规律、运用规律,推动企业在科学规范的轨道上运行。规律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必然选择。离开规律的指导,企业管理工作就容易出现经验主义错误,产生盲目性倾向,经营发展就会受阻碍。在知识经济时代,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已成为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具体来讲,要认识市场经济规律,特别是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等,实现分析形势、把握大局、科学决策的目的。要探求行业发展规律,推进工厂化施工,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改善企业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要掌握企业运营规律,结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企业管理模式,推行目标管理、量化管理、流程优化管理,提高企业运行的精细化和高效化程度。要运用专业管理和项目管理规律,使企业在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工艺技术管理、物流采购管理等方面始终处于较高水平。
  五、原则性
  发现原则、提炼原则、落实原则,是管理者处理事务的核心要求。原则是指导工作开展的方针和准绳,只有掌握了原则,处理事务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从而提高效率、完善结果。合格的管理者必须不断的学习知识、丰富经验,提升驾驭管理原则的能力。同时,必须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缺乏灵活性的原则是教条的原则,会在实践面前举步维艰。
  企业管理工作至少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全面原则,管理覆盖企业经营、生产乃至文化、党群活动的一切领域,必须时时讲、处处讲。二是持续原则,管理必须实现持久,讲求传承,并保持持续改进,不可进行掠夺式管理。三是匹配原则,市场无疆,管理有限,管理必须与企业掌控资源相匹配。四是制度原则,企业管理注重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制度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五是简单原则,要化繁为简、以简驭繁,重执行,找规律、求实效。六是有效原则,以结果检验过程,追求结果至上。七是“四从原则”,从快、从细、从严、从实,追求高效、科学、精细、务实的管理。
  六、预见性
  预见性是指管理者对尚未发生的管理活动进行预先判断,提前采取应对措施。预见性强调见微知著,对管理活动中的各种倾向和征兆,管理者必须尽早察觉,发现问题,引正纠编,使管理的整个过程保持正确方向。深入开展项目策划管理是提高管理预见性的具体要求。通过制定科学的项目施工、商务、安全、环保等管理策划,并结合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可以极大地化解管理风险,提高执行效率。增强管理预见性离不开长期的实践,特别是管理意识的提升、管理知识的丰富和管理经验的积累。同时,管理预见性也来自高度的责任感,做管理的“有心人”,才能厚积薄发,于细微处明察秋毫,于刹那间洞穿变易。
  在实践中,缺乏预见性制约着管理者能力的发挥,由于对变化情况缺乏或者判断不全,导致管理陷入被动局面。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管理知识和经验的缺乏;二是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对称;三是警惕意识不强,存在侥幸心理;四是应急机制不健全。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必须通过提高管理预见性,强化管理效能,提升管理水平。
  七、针对性
  管理针对性强调员工具体的工作方向和目标。日常工作在按部就班中开展,却时刻瞄准发展的方向,关注阶段性的重点。每个管理人员头脑中必须对自己工作有着清晰的方向和概念,这源自于对企业战略目标的认识,源自于对企业方针的内化和具化。公司各部门管理人员一定要时刻注重部门工作的进展情况,以责任状为管理总纲,以目标方针展开图为指导,分阶段、有重点、有计划地推进各系统管理工作。
  坚持管理的针对性,尤其要做到抓住重点工作和工作的重点内容。解决好重点问题和问题的重点方面,一般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管理效率就能得到提升。骨干员工还要突出亮点工作,把管理的一般性要求与部门的针对性工作进行有机结合,体现出自身特色。抓重点、盯热点、补弱点、破难点、推亮点,是抓好管理的五点基本要求。
  八、及时性
  “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海尔的管理法则对管理及时性作了好的诠释。及时性源自商业竞争的需要,商机转瞬即逝,容不得半点拖延,快人一步,胜人一筹。及时性源自流程控制的需要,流程管理具有明确的时间要求,丧失及时性的流程是失败的流程。及时性源自管理条件的需要,管理必须“趁势而为”,方可事半功倍,缺少“东风”相助,唯有空留遗憾。及时性源自提升效率的需要,运行快速、节奏良好的管理系统,必然会为企业带来实际的效益。

  九、确定性
  确定性就是强调管理要明确,对工作落实到位、交接细致、考虑周全,不可含糊不清。举例而言,施工技术交底是最能够体现确定性要求的基础管理工作,对施工部位、时间要求、质量标准、操作流程、材料消耗等,必须明确而具体。管理指示明晰是管理者对工作负责、对同事负责的表现。管理者要善于将简单的指令复杂化,就是要考虑到问题的各个方面,对执行中的风险进行预防,对执行过程进行控制,以确保效果。
  管理的确定性是管理者的基本工作要求。然而,国内企业在精确管理方面仍有较长道路要走。管理目标不具体、工作标准缺乏量化、考核监督随意性大等问题显而易见。很多公司提出开展管理量化活动的要求,就是要系统的推进企业管理确定性。通过管理量化,实现目标更具体、流程更清晰、职责更明确的目的。
  十、成果导向性
  管理重在实践,“结果至上”是检验管理有效性的根本法则,达不成结果的管理行为,对于追求卓越的过程存在遗憾。追求成果导向性,既要设定明显的目标,更要规定详细的路径;既要开展全面细致的策划,更要时刻掌握管理的全部过程;既要掌控管理大局的进展,更要关注每一个管理细节。唯有管理成果最终实现,管理循环方可闭合。
  强调成果导向性,需要关注过程,并且用成果来检验过程;强调成果导向性,要提倡“敢于成功、善于成功”,坚持用比较高而实际的标准对待各项工作,追求“谋其上,得其中,谋其中,得其下”;强调成果导向性,要坚持“守正出奇、自强不息”,不畏惧过程的艰难,采取灵活的方式;强调成果的导向性,要反对不择手段、反对歪门邪道,追求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共同利益。
  管理十性从内容上讲,既是所有追求卓越的管理者应不断追求的目标,在功能上,针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又各有侧重。掌握规律、把握原则、推高管理预见性是决策者引导企业沿正确方向又好又快发展的保障。中层管理人员需着重在计划性、系统性和组织性原则上下功夫。基层管理者要提高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效率,重点在于不断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及时性和确定性。各层次管理者必须在坚持基本准则的条件下着重提升在某些方面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在日常工作中,管理人员要自觉树立管理意识、提升管理标准、加强管理训练。通过持之以恒的有效锻炼,必将极大促进管理技能的提升,从而使企业管理工作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 郭跃进:管理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张琼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11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