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成本控制下生产企业如何进行物资供应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琼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在日趋严峻的竞争压力下,把控制成本作为开辟第二利润源、提升竞争力的手段。作为企业成本控制工作之一的物资供应管理工作,如何在生产材料大幅度涨价的情况下,既保证生产需要的供应,又实现材料成本的控制?本文从供应管理的角度出发,着重论述了物资供应工作三个重点环节在这种控制成本前提下的管理要点。
  【关键词】控制成本 生产企业 物资供应管理
  
  近年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企业在开发新产品和开拓市场的同时,把降低材料成本作为提升竞争力的一种手段。材料成本是成本的主要构成要素,自然是控制的重点。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生产企业应如何进行物资供应管理?我认为:要高度关注物资管理的三个重要环节:计划管理环节、采购管理环节、储备管理环节,并抓住各环节的重点,才能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保证生产物资的供应。
  
  一、计划管理环节
  
  计划管理是物资供应工作的起点,也是材料成本的开始。在这个环节,要重点关注三个量的确定。
  1、物资需要量。物资需要量是企业各部门在计划期内为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而需要的物资数量,是物资计划编制的基础。它是以企业各用料部门计划期内提报的需用计划为基础、平衡现有库存为条件,按每种物资具体规格确定的。计算公式为:物资需要量=∑各用料部门需用量。
  2、物资供应量。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关系到本计划期应该要多少物资才能满足企业正常的生产需求。计算公式为:物资供应量=物资需要量-现有库存量。
  3、物资采购量。物资采购量是在物资需要量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回收复用、修旧利废、自制加工、积压改造的量而确定的。公式为:物资采购量=物资供应量-企业回收复用-修旧利废量-自制加工-积压改造量。上述公式可以进一步表述为:物资采购量=∑各用料部门需用量-现有库存储备-企业回收复用-修旧利废-自制加工-积压改造量。
  从上述公式我们不难看出,企业生产需要的物资,不是要多少就买多少,而是在先利用现有库存量和企业内部可利用资源后,不足的部分才向市场购买。换言之,如果企业的库存和内部可利用资源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就不会发生采购。计划环节还把企业修旧利废、回收复用、自制加工、积压改造等企业内部可供利用资源纳入生产用料安排,减少了新材料的投入,减少了计划期物资采购的数量,也减少了采购费用和仓储费用的发生。加之这些物料在以前期间已经消耗,进入了消耗期的成本,再投入时不重复记入投入期的成本,达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采购管理环节
  
  采购是企业用资金向市场购买物资以满足生产需要的一种手段,它涉及物资买价、采购费用等材料成本的构成要素。尤其是买价,占材料成本的比重很大,能导致采购成本的升降。因此,在控制成本的大前提下,降低买价是采购管理环节的重点。降低买价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通过及时付款获取价格折扣。目前,供应市场属于买方市场,供应商之间竞争激烈。一些供应商为了及时收回货款,往往在付款方式上有所优惠以鼓励购买者及时付款。如现金采购,优惠采购金额的5%;10天内付款优惠采购金额的3%;20天内付款优惠采购金额的1%等。企业如采购资金充裕,采用及时付款的方式,能获取价格折扣,降低材料买价。
  2、通过批量采购获取批量价差。企业采购的显著特点就是数大量多,供应商不会忽视这样的大客户,会在价格上有所优惠。如一次购买1000件,单价为10元/件;一次购买2000件,单价为8元/件;一次购买3000件,单价为6元/件等。企业的采购如果在量上能形成规模,则可以获取批量价差,降低物资买价。
  3、分析物资价格变动规律,在价格回落时购买。企业用的许多物资,经过分析,能找出一些价格变化规律,如企业生产需用的一些季节性较强的商品,在销售淡季购买,能节约不少采购资金。
  4、大宗材料和设备,用招标采购或竞争性谈判采购。这两种采购方式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在供应商之间引入竞争机制,通过供应商之间相互竞价,使企业在采购中处于有利地位。
  5、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与之签订长期合同。与诚实信用、信誉度高的供应商长期合作,不仅能保证供货质量,还可以得到其付款和价格的优惠。
  当然,降低买价的方法远不止这些,任何可以降低买价的手段都是采购考虑的对象,但必须要合情、合理、更要合法。至于上述何种方法应该优先采用,何种方法更好,则需要采购人员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加以综合判断和灵活运用。
  
  三、储备管理环节
  
  所谓储备,是企业为避免或减少出现停工待料等事故的发生而储存的各种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不同形态。
  为了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企业储备一定的物资是必要的,但不可因为其必要而无节制地储备。众所周知,如果储备过多,会增加仓储费用、保险费、装卸搬运费及不合理损耗。因此,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储备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使库存物资的数量在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情况下尽可能最小化,即数量上合理的最小化。
  要做到数量上合理的最小化,我认为现在许多企业推行的零库存管理方法值得借鉴。零库存不是没有库存,而是库存数量近似于“零”。作为一种先进的库存管理理论,它可以解决库存管理中的部分浪费现象,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减少库存占用资金和仓库仓储管理费用,解决库存物的老化、损失、变质等问题。实现零库存的方法有很多,一般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变相储备。变相储备就是不采用库存储备的形式,以此达到零库存。如有些国家将不易损失的铝这种战略物资作为隔音墙、路障等储备起来,以防万一。
  2、由供应商委托就近的营业仓库或经销商存储和保管货物。营业仓库或经销商是一种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实体,供应商委托这样的实体储存货物,就是把所有权属于自己的货物存放在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仓库中,由后者代理保管和发送货物,企业则按照具体的使用数量和事先达成的价格向受托方支付相应的物料款项。采用这种方式,企业不必再过多地储备物资,甚至不必再单独设立仓库从事货物的维护、保管等活动,在一定范围内便可以实现零库存和进行无库存式生产。
  3、协作分包方式。企业的许多物资,可以委托或者承包给供应商加工,不必自己进料生产。这样,自己的库存就相应的减少,甚至为零。
  4、实行供应商配送方式。一般来说,在没有一定储备的情况下,无论是生产物料还是成品的配送,都会影响企业的库存量。因此,通过配送的方式,供应商及时地将按照订单生产或采购的物品配送到,企业可以在物品运输的途中实现储存,从而实现零库存。
  5、出租仓库或厂房内的部分场地给供应商作为仓库。这种方式就是和供应商事前协商,把企业的场地出租给供应商,由供应商对企业所需的物资进行储备,企业用多少就领多少,事后供应商凭领料凭证与企业结算。这样,物资在未领用前,所有权属于供应商,企业没有实际的库存。
  6、代保管。这种方式很简单,就是供应商将物资以书面形式委托企业仓库代为保管,企业用多少料就付多少钱,季度结算,料完款清。物资在用之前,所有权属于供应商,虽然仓库有物资的存在,但不体现在企业的存货账上,这也是一种零库存。
  通过以上方法,库存物资数量实现了合理的最小化,也就达到了控制成本的目的。
  物资管理工作是一件复杂繁琐的工作,尤其在现在生产材料大幅度涨价的情况下,一方面要降低材料成本,一方面要保证生产物资的正常供应,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只要我们抓住供应工作的重点环节并把握该环节的要点,就能够在保证生产供给的同时降低材料成本,实现企业控制材料成本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颐源、周蕴华、王兰洲:煤炭工业企业物资计划与管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
  [2] 吴美丽:浅谈企业零库存管理.社科纵横,2007(3)。
  [3] 黎荣泽:略论采购成本的控制.财务会计,20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33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