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安徽省外贸竞争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颖

  外贸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贸易的本国产品、产业以及从事贸易的企业在向本国开放的外国市场上所具有的开拓、占据其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外贸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一国或地区的出口创汇和经济发展。本文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三个指标对安徽省外贸出口竞争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升安徽省外贸竞争力的相关对策。
  
  一、安徽省外贸竞争力现状分析
  
  1、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贸易竞争力指数又称TC指数,它可以反映特定产业或特定产品外贸出口竞争力的强弱。其值在-1至1之间,越接近于1,则表示该产品或产业的出口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越弱。若其值为负,则表示该产品为净进口。其公式为:贸易竞争指数=(X-M)/(X+M),其中,X表示产品的出口额,M表示产品的进口额。
  2001年至2005年间,安徽省出口商品中,有四大类产品的TC指数大于0,分别是:食品及活动物、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有机化学品、无机化学品、医药品、塑料制品等)、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轻纺产品、橡胶产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杂项制品(家具及其零件、服装及其衣着附件、鞋靴、光学物品等)。其中,杂项制品的出口竞争力较强,2002年TC指数达到了0.88。食品及活动物曾是安徽省的出口强项,但近年来,随着安徽省出口结构的不断调整,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TC指数由2001年的0.81下降为2005年的0.52。非食用原料贸易竞争指数为负,为净进口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竞争力较弱,大多数年份TC指数小于0,2005年有所上升,达到了0.17。
  
  2、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或地区产品出口额占全世界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该比重越大,则该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反之,国际竞争力越弱。从1996年到2005年十年间,安徽省出口规模从175376万美元上升至519000美元,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除1998年因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外,逐年递增,从1996年的0.33‰上升到2005的0.50‰。这说明安徽省外贸竞争力整体呈上升趋势。在中部地区,安徽省外贸竞争力也居领先地位。但与其他外贸大省比,差距仍然较大。
  3、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分析
  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是用来评价出口商品竞争力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人们通常以工业制成品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商品结构是否合理。自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出口结构不断优化。1979年,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比重在80%左右,至1990年,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下降为41%,工业制成品的出口超过了初级产品。此后,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持续上升,至2005年,已达到92%左右,工业制成品出口已成为商品出口的主导力量。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的不断提升表明安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
  
  
  二、影响安徽省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1、科技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
  虽然安徽省出口结构近年来逐步改善,但由于科技水平较低,大多数产品均属于加工程度较低、附加值低、出口竞争力差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偏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较弱。2005年,安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8.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6%,占当年全省外贸出口比重的15.9%;而同期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218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8%,占当年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为28.6%。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份额和年增率均低于全国水平。这种出口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安徽省出口竞争力的提高。
  2、外贸经营主体相对集中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是安徽外贸的主要力量。从出口所占比重来看,国有企业出口比重偏高,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比重较小,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缓慢,对全省出口拉动作用较弱。近几年国有企业出口增长趋缓,外商投资企业和集体民营企业出口增势强劲,但与全国水平相比,差距依然较大。目前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出口增长和出口结构升级的主要拉动力量,出口规模已占到我国出口总额的50%以上。而安徽省利用外资水平一直不高,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对全省出口贡献较小。
  3、加工贸易发展滞后
  安徽省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一直是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起步较晚,发展较为落后。2000年以来,一般贸易出口占全部出口比重均在80%以上,加工贸易出口额不足20%,而同期全国进出口总额中,加工贸易均占50%以上,广东省更是高达70%-80%,与之相比,安徽加工贸易发展相对滞后。同时,在安徽省的加工贸易出口中,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较大,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两头在外的境外加工贸易企业,附加值低,缺乏高端产品加工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徽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三、提升安徽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1、加大引资力度,推动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的优化
  目前,安徽省利用外资总体水平还不高,较多地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技术外溢效应不明显。今后,应注重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积极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投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安徽人才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吸引外商投资企业在本地设立研发中心,借助外商投资企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提高出口竞争力。同时,对竞争力较弱的产业进行技术调整,以新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促其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转化。
  2、加大科技投入,以国际市场为导向,提高企业自主研究开发能力
  目前安徽省企业研发投入普遍不足,整体技术水平还相当落后。而技术水平是衡量企业、产品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发达国家均十分重视技术的开发和保护,对高新技术的转让有严格限制。要想获得其核心技术和先进技术,较为困难。因此,只有自主创新才能掌握主动权。政府应及时了解和跟踪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动向,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优产品,进一步增强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水平和生产能力,提升安徽省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加快发展加工贸易,促进加工贸易升级转型
  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应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吸引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附加值大、科技含量较高、辐射能力强的加工贸易项目,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企业的配套发展,促进加工贸易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进而带动全省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
  4、推行跨国经营战略,加速企业国际化进程
  安徽省境外投资规模普遍偏小,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了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规模,应鼓励企业实施跨国经营,逐步建立海外营销网络,进行境外投资,带动相关的产品出口。同时,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特点,合理布局,促使境外投资领域由贸易向生产转化,扩大投资规模,促进出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41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