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绿色价值链管理体系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盛振江
【摘要】 21世纪,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面临的战略问题,而解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实行绿色价值链管理。企业必须制定绿色发展战略,树立绿色价值观念,进行流程优化,构建绿色供应链系统;同时,企业还要控制污染和节约资源,使用绿色技术,提供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以实现绿色价值创造,获得竞争优势,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绿色价值 价值链 绿色价值链管理
一、企业绿色价值链管理的涵义
企业绿色价值连管理是指企业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经营管理中树立绿色价值观念,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控制污染和节约资源,使用绿色技术,提供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注重对生命、资源和环境的管理,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为目标的一种全过程的管理。绿色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清洁、卫生和无污染;安全、健康、无毒、无副作用和无公害;节约、高效、可回收并循环利用;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的和谐美;以人为本和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企业实施绿色价值链管理的必要性
1、气候环境变化的压力
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导致全球范围恶劣气候条件的出现。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已经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实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世界各国已意识到企业有必要也有义务保证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不污染或不危害环境,净化环境,充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以维护地球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联合国和各国政府的推动
为了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联合国在1972年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了一个全球性的保护环境计划――《人类环境宣言》,向全人类发出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强烈呼吁。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2年,联合国第一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关于环境和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及《21世纪议程》,要求世界各国“要不断地改变现行的政策,实行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200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了《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实施计划》、《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约翰内斯堡宣言》等。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3、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
产品安全和健康是永远都是消费者的首选,这就要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坚持绿色价值创造的指导思想,保证其生产经营过程的绿色研发、绿色生产、绿色销售和绿色服务。我国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开发和使用节约、替代、循环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将企业活动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发展协调起来。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可见,保护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社会上每一个消费者的责任。
4、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环境壁垒逐渐兴起,ISO14000已逐渐成为众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14000的两个基本思想就是预防污染和持续改进,它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使其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最小。
三、企业绿色价值链管理体系建设
1、目标
(1)短期目标: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污染小、危害低的产品更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企业要想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适应未来市场需求的变化,在生产、销售各环节中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的危害,提供健康、清洁的绿色产品,以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获得经济效益。
(2)中长期目标:培育企业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企业实施绿色价值链管理,进行环境设计,整合业务流程和再造价值流程,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能力,使企业生存发展质量与生态环境质量相协调,可获取诸多竞争优势: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改善、环境风险的降低、社会关系的改善、保险费用的降低、企业知名度的扩大等。
(3)战略目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企业的发展从战略的高度应该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企业应主动改善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改进经营管理方式来最大限度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消除污染,实现与自然的和谐;企业应抛弃单纯的“经济人”观念,除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之外,还应注重企业经济发展的持续性,资源开发利用的永续性,生态系统的持续性;企业发展还应注重社会效益,提高企业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和高效率。
2、要素构成
(1)资源要素。企业必须为实现绿色价值链管理提供必要的资源储备,如污染处理技术、废旧物资循环使用技术、产品成本控制技术、精细生产技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技术支撑无一不需大量资源。可见,拥有大量资源要素是企业实现绿色价值链管理的基础。
(2)企业组织要素。企业还应在组织要素上尽可能的提供支持。企业必须设计并建立一套完整的价值链管理组织结构,配备相应的人员,规范企业成员、各部门的业务流程和责权利关系,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除此之外,企业还应与供应方、销售方、消费者和回收方等建立密切联系,以共同完成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的选择、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物流、绿色营销、绿色消费和绿色回收等过程的衔接,并获得其理解、信任、信息和技术支持以及相关配套服务。
(3)企业物流系统。实现企业绿色物流是实现企业绿色价值链管理的重要环节。绿色物流就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等物流活动。企业要不断创新物流发展模式,实现物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现代高新技术发展为绿色物流发展提供了机遇。企业绿色物流要以绿色环保思想为指导,广泛应用绿色技术设备,对绿色商品实行绿色储存、绿色运输和绿色包装,一方面严格控制物流系统的污染,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循环系统。
(4)社会环境要素。政府不会无视企业肆意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必然会制定出更为严厉的环保法律法规。同时,在国际贸易中建立绿色壁垒。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法律引导、激励、约束企业活动与环境相融,通过塑造文化和伦理引导公众转变消费观念,增强绿色消费意识,提倡绿色消费、健康消费。
3、过程构成
企业绿色价值链管理就是对企业中直接创造价值(基本活动)和间接有助于价值实现(支持活动)的全部活动的管理。企业的绿色价值链管理不仅是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绿色,还应包括企业在此之前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绿色管理。企业通过绿色研发管理和绿色采购管理来严格控制产品的材料耗费、生产投入、污染物排放、质量保证等;企业通过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非工艺性损耗、节约人员使用成本,并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民主化、人性化、和谐化。这些活动虽处于生产经营的不同环节,但均有助于企业绿色价值链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企业绿色价值链管理的对策建议
1、制定企业绿色发展战略,培育全员绿色经营意识
进入21世纪,循环经济或绿色经济异军突起,企业经营者必须尽快提高认识和转变观念,倡导绿色消费,进行绿色产品设计和制造,实施绿色物流和营销,开展绿色服务和资源回收再利用,以获取新的竞争优势。一方面,员工要树立绿色价值观念,从研发、生产、仓储、物流、消费、回收等各个环节节约资源,降低消耗,优化生产经营过程。另一方面,绿色价值链管理作为新生事物,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企业必须培养一批熟悉绿色理论和实务的绿色管理人才。
2、以创造绿色价值为目标,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价值链分析与改造
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价值链分析与改造,是进行绿色价值链分析,找出企业创造绿色价值的关键环节,通过这些环节为企业的价值增值提供竞争优势。企业绿色价值链分析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确定企业的主要价值活动和具有自身优势的绿色价值活动。第二,分析外部产业价值链。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不尽要进行内部绿色价值链分析,还要综合考虑整个产业价值链的上游、下游资源可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和提供的帮助。第三,分析竞争对手价值链。在充分识别竞争对手价值链和价值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确定本企业创造绿色价值的优势活动,同时把企业创造绿色价值的劣势活动作为企业价值链管理的改造重点。集中企业资源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核心业务和具有竞争优势的战略环节,同时把不具有竞争优势或非核心的价值增值环节分离出去,外包给社会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在此基础上,企业根据对客户的服务流程来设计或调整组织结构,在更好更快满足顾客的需求的同时,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显著绩效改善。
3、企业加强与中间商和消费者沟通,共同构建绿色供应链系统
构建企业绿色供应链系统是企业实施绿色价值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企业供应链管理呈现系统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企业应全方位的收集顾客的绿色需求信息及变化趋势,通过与公众在环保问题上的沟通,树立企业绿色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力。供应链的主要环节是中间商,中间商包括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等,它们对于企业在成本控制、资源利用、环保设计和市场反馈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应选择合适的中间商,并加强与各中间商的沟通与合作,与之建立一种稳定的互利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
【参考文献】
[1] Patrick Hartmann,Vanessa Apaolaza Ibanez:Green value added[J].Marketing Intelligence & Planning.2006.
[2] Yan Liu,Miao He:Design of 'green grade' rating system for th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a fir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2005.
[3] 方世南:环境哲学视域内的生态价值与人类的价值取向[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4).
[4] 郭强:节约型社会[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5] 于庆东、王庆金等: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88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