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下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齐 琴

  【摘要】 语文自学能力是学习者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根据近年来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多侧面多角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的学习方法,实现真正会学。
  【关键词】 新课标 自学能力 兴趣 科学方法 学习习惯
  
  语文自学能力是学习者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学生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主动有效地学习。面对新课标的实施,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已经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下面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学的基础。任何教学活动,如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获得成功的。古代《论语・雍也》中就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说法。“好”“乐”在这里都有兴趣的含义。兴趣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学习中可以发挥难以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必须下大功夫培养和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激发兴趣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是我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总结出几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
  1.教师要想法设法的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
  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这是培养兴趣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当学生感到知识的丰富、智慧的增长给自己带来喜悦和幸福时,体验到掌握精神财富带来的欢乐和满足时,才能真正地感觉到学习的乐趣,才会使求知欲保持较强的内驱力,这样学生也就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事实证明: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日渐衰减,甚至完全丧失。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能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比如:课堂的提问,教师就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提问时要难易适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可过浅,以免走过场,又不可过难,以防学生茫然失措,产生畏难情绪。当学生在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地、巧妙地给予启发点拨,使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并顺利完成任务,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心中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也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2.教师要毫无顾忌把学生从教科书中解放出来
  “教室是小课堂,社会是大课堂”此话不无道理,对语文这门学科而言更是如此。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倡导,对学生应实行六大解放:头脑解放,使他们能想;双手解放,使他们能干;眼睛解放,使他们能看;嘴巴解放,使他们能说;空间解放使他们能够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丰富的学问;时间解放,使他们有时间消化所学的知识和干一点自己愿干的事情。为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大胆的把学生从教科书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有情趣到阅览室去,到大大小小的书店去,到美丽多姿的大自然去,到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去,让他们用自己的大脑去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双手去写,这样便开拓了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3.教师要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
  学生语文的学习兴趣,往往由对语文教师的钦佩而产生,并在语文教师的影响下逐渐形成。所以语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给学生带来很大影响,学生常常从教师的眼神、表情获得暗示、鼓励与启发。《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就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把握学生,启迪学生,点燃他们的智慧火花,并与他们建立亲密无间的师生友谊。
  二、教给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
  古人曰:“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给学生自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语文能力的关键所在。因为语文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努力地使之循之以规、合之以法,学生学习的理想效果和最佳成绩也必定能够取得。
  因此,教师首先应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敢说敢问,多说多问,会说会问,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发扬教学民主精神,不要用:“唯书”“唯师”的桎梏束缚学生的思想。要大胆的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勇于发表不同于老师的见解,勇于指出老师教学中的疏漏和错误。在几年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在每授完一课后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问,向老师质疑,并且看谁提的问题新颖且有价值,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学生的思维也常常在这时候迸发绚烂的火花。这样长期训练,培养了学生敢于思维的能力,并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品质。
  教师还要多侧面多角度地启迪学生的思路。教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例如,在教苏洵的《六国论》时,我们可以把它和贾谊的《过秦论》进行比较,看两篇文章有何异同。这样就让学生经历比较、分析、判断、综合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完整的语文知识,而且也学到了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提供了启示,开拓了路子。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为学习习惯与语文能力有密切关系,按照叶圣陶先生的观点,有了语文学习习惯,也就有了语文能力。他指出所谓能力不是一会儿就能够从无到有的,首先要掌握听、说、读、写的正确方法,其次要经常的“历练”,只有历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主要是培养阅读、写作、听说三方面的良好习惯。要逐步使学生达到会读、爱读;会写、爱写;会说、爱说的程度,这样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就基本养成。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著《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福建教育出 版社1980年版,《中国教育学刊》(教育部办刊)2004年版.
  [2] 钱梦龙《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
  [3] 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 第一版.
  [4] 《语文教学与研究》1999年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32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