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校体育有效教学因素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柯 明
[摘要]有效教学理念自产生以来,一直是教学研究的热点,体育有效教学必须关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进行体育有效教学,体育教师应具备反思与创新意识,本文对影响高校体育有效教学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有效教学 高校体育 影响因素
影响体育有效教学的因素很多,既有教学中的,也有教学外的:在教学中,体育课程组织方式以及实用体育理论知识都会影响体育的有效教学效果;在课堂外,社会对体育教师认识程度、社会文化以及体育教学改革等因素都会对体育有效教学形成影响。
一、体育课程组织方式对有效教学的影响
高校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整体,但教育的行为则指向学生个体,它通过个体而达到整体,通过整体而回归个体,高校体育,横向应与高校的其它学科教育相匹配,即全面地关照大学生身心的成长与发展,虽然体育学科的教学行为和其他学科不大一样,甚至课程性质也不尽相同,但是应该成为大学学科体育系中“全面关照学生身心成长”的有机部分,因为,高校的体育置身于高校教育的整体中,其作用和功能应服从高校培养目标的整体完成,高校的体育特点、教师的知识结构客观上是以专项性和专业型行为倾向对学生个体的,依社会学的观点而言,“专业知识结构性越强、目标越单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就越统一,越稳定,它的社会化作用效果就越好”,然而,体育学科领域中教师什么都要教、学生什么都要学的现实,其教学效果必然会产生:由于教师本人技术机构导致学生肤浅,方法也因没有提高的必要而缺乏研究和开发,多数学生也因在限定的学时内只能蜻蜓点水,毫无特长,失去了体育行为施与学生的个体效应,从而使高校体育的整体意义受损,因此高校体育教育的作用和功能在服从高校培育培养目标的整体完成中,应突出每个教师的专项,以教师的专项来组织高校的体育课程,并在这种专项网络结构中使高校体育在不同个性的学生眼中具有形形色色的面貌和丰富多样的意义,以此来发展大学生不同兴趣的选择,最终培养一到两项体育知识技能特长,这样才能满足大学生对于体育的深入学习,寻求文化的价值取向来侧重说明从个体出发去占有整体,从整体出发去塑造个体之所长,两者共同构成整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耦合互构体系,解决体育教学内容泛而浅,体育教育“外在化”的弊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
二、实用体育理论知识对有效教学的影响
按照教学体系的规律,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是中学体育教学向高层次的发展,也就是说随着数学对象的思维发展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教育发展。由于体育的实践性,主体活动性特征的突出,在体育理论教育过程中,在发展学生理性思维的同时,应避免令学生孜孜以求的思索已经存在的基础知识,而应突出理论与实践的感受与体验,使学生从理性上对体育的实用价值有充分的认识,激发其强烈的内在动机和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兴趣,是培养他们终身体育习惯和能力的前提,作为大学生,他们在掌握自身的专业知识之外,也有能力再掌握一些体育和身体文化知识,体育与应激反应知识,以及现代社会和人的健康与安全等方面的知识,这样,不仅激发了他们因认识的提高而产生的强烈的内在体育动力,而且使他们具备了自我锻炼身体的能力,使他们能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锻炼效果做出评价,提高参加体育教学活动的兴趣和信心;使他们能随着生活条件、环境的变化,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合理调节体育锻炼的项目、时间和运动量,达到终身享受体育的目的。体育实用理性的建构,这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历史进展中始终视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如美国、日本虽然体育教学有较大的自由度,但实用理论却一直是必修课,并占有相当比重的学分,然而我们现在的情况是除了医学、生物学和体育专业的学生能学到部分这类知识之外,其它专业的学生,现实是在仅有的几节理论课中强迫接受项目规则、体育锻炼的意义等,很难有机会学到实用理论知识,这不能不说是种遗憾,因此,重视高校实用的体育理论教学,是提高体育的有效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和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当然,单纯依靠多开课程显然是不现实的,还必须同时依靠理论课程的综合化等途径来实现,目的在于克服狭隘的学科局限性,培养学生宽广的体育实用理论图景,帮助学生学会以多维体育知识来提高参加体育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终身体育的能力。
三、社会因素对有效教学的影响
1.社会对体育教师认识程度的缺乏,即角色贬损
体育教师的职业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具有特殊性,由于我国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对体育教师存在职业上的偏见。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在60年代受前苏联传习教育思想的影响,以竞技体育教学内容为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师重技能轻素质,教师缺乏必要的文化素质,进一步削弱了体育教师应有的地位,在群众中形成体育棒子的印象,邓小平同志指出: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体育教师角色定位受社会的影响较大,现在的高校体育教师不仅有技术,而且还要有学术,现在的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程次比较高,不仅有硕士且还有博士教师,这些教师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科研的主力军。
2.社会文化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促使社会的意识形态进一步适合经济发展的需要,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外显特征,教育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进行新文化的教育,体育教学担负着社会体育文化传承的任务高,校体育教学面临与社会文化平台接轨的要求,当今的大学教育需要培养适应新兴体育活动进入校园,体育教师要在较短时间了解熟悉这个项目,导致教师在教学中的自我效能感缺乏,从而影响了体育教学效果。
3.体育教学改革对有效教学的影响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目标新方向,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师的角色定位由教学内容的传习者向教学内容的指导者方向转变,同时提出五大领域目标的要求,这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懂得运动技能的传授,教育学的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学、社会学、交际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教学模式的改变同时影响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变化和教材内容的变化。
4.领导的重视程度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已获得体育教师角色的个体,在教学工作中继续个人的角色努力,对该角色功能的发挥是十分重要的根据社会学的观点,个人的角色融合程度高低,不仅仅单纯从个人的态度和个性的角度去寻找答案,要重要的是从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角度去寻求答案在同一社会环境中,体育教师与角色融合程度高低与学校的组织管理工作是紧密相联的在学校组织中, 体育教师所处的地位及工作意义重要性能否获得社会支持,是自我观念中固有的体育教师角色身份的主要标志因此,可认为体育教师角色融合程度高低与其职业声望以及学校领导重视体育工作程度有关如果学校领导关心重视体育工作,这个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就大,体育教师角色融合程度就高,师资队伍就强,教风学风校风也好,否则就低。
5.体育教师的社会心理满足感不足
在教学评价多元化的今天,体育教学的评价没有统一的定量标准,教师本身对教学缺乏积极性,因此,有些体育教师对体育课教学没兴趣,但对业余运动队的训练却很感兴趣,其主要原因就是运动队的成绩是外显的,能很直观地反映教师的劳动成果,经常会议论听说某某教师带队训练水平有多高, 训练能力有多强,而很少会议论某某体育教师教学水平有多高,教学能力与多强,虽然这是由竞技体育的功能引起的,但这势必会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教师的社会心理满足感很强,可这正是体育教学所不足的,教学优劣没有太多的差别,内隐性因素占较大的比例。
四、结论
高校体育教育在服从高校培育培养目标的同时,应突出每个教师的专项,以教师的专项来组织高校的体育课程,这样可以解决体育教学内容泛而浅,体育教育“外在化”的弊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实用体育理论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内在动机和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兴趣,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社会因素对体育有效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体育教师的影响,包括:社会对体育教学的认识度、学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度以及体育教师的社会心理满足感等等。
参考文献:
[1]潘义田,解皓.大学体育.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
[2]张洪潭.体育基本理论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
[4]姚利民.大学有效教学特征之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42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