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振山
[摘要]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本文通过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建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全过程考核方法改革、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建立等五个方面,探讨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子。
[关键词]实践教学 一体化 项目教学 任务驱动
随着高教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及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其内涵和核心。其中构建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基本特点,以实验、实习、实训相结合,通用职业能力与专业能力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本文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围绕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及职业素质,就高职高专实践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以确保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
一、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应围绕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根据社会需求,通过对职业岗位(群)和技术型人才知识和技能结构的整体分析和设计,建立适合理论教学体系并具高职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结合国内高职教育的具体特点,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目标可归纳为技术应用能力提高、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三大目标,其中技术应用能力是实践教学的核心目标。
1.确定以提高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的实践教学目标
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难以确保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致使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人才市场的要求脱节。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以实践教学体系为平台,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单元以及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加强实践环节,着力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首先在课时安排上加大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其次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形成包含职业基本能力、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最后在训练方法上,通过多种教学形式。
2.确定培养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体系设计需体现职业素质教育,以能力为本位,将课堂学习和实践深化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和日常生活中。并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考核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3.确定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实践教学目标
通过推行“双证制度”促进学校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双证制度”的推行关键在于“双证课程”。“双证课程”将职业技术教育与相应的证书培训结合,为培养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实践课程体系构建应围绕职业岗位(群)和技术型人才对学生核心能力的需要,将实践教学内容与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考证内容结合起来,使专业教学目标适应行业部门主要业务岗位的需要和证书考试的需要,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要求的有机结合。
二、构建“校内模拟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半年顶岗实习”三步走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既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亮点,也是突破点,更是难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思路应充分反映教学过程中不断明显的实践性特征,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及社会需求,搭建多元化实践平台,使学生通过不同的平台,在课内外、校内外交替进行全方位的职业认知、体验、实操与实习。
1.构建校内模拟实训教学平台,通过一体化课程将岗位工作任务分解成各个教学项目,按照“假项目假做”的思维逻辑实现教学向岗位的迁移
改革传统教学由专业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通过一体化课程将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解成各个教学项目,按照“假项目假做”的思维逻辑实现教学向岗位的迁移。“假”是指“模拟”或者“仿真”,“假项目假做”是指在以实训室为课堂进行的一体化课程教学中,以仿真或者虚拟的工作项目为基础进行学习,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项目而不是知识体系。通过一体化教学将学生必须、够用的理论教学的内容嵌入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各个相关工作项目中。
2.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平台,在校内“教学企业”(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做法)按照“假项目假做、真项目真做”的思维逻辑实现教学向岗位的迁移
借鉴南洋理工学院“教学企业”的做法在校内建立项目中心,将企业真实的工作项目引入项目中心,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针对性的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教学与企业工作过程的零距离。由于项目中心是一种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需要一个探索发展的过程,在初步阶段除引进企业真实项目让学生操作外,还需引进一些企业已完成的项目通过真项目假做进行教学。随着项目中心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假项目假做逐步被校内真项目真做所取代。
3.构建校外实习平台,通过半年顶岗实习按照“真项目真做”的思维逻辑实现教学向岗位的迁移
通过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在相应岗位上从事真实的工作项目的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在实践教学体系的三个不同阶段中,第一阶段的模拟项目课程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主体,这一阶段的基础设施支撑是可进行课堂一体化教学的专业实训室;第二阶段的真实的企业项目教学是从课堂向岗位迁移的过度环节,这一阶段的基础设施支撑是项目中心;与这两个阶段相联系的下一阶段就是真实岗位上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通过运用和检验专业学习绩效继而走向工作岗位的专业教学的最后环节,这一环节的基础设施支撑就是按照专业教学要求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不是一个孤立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是学校前两个实践教学环节的继续,因此,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要与学校前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相吻合。
三、强调以学生职业技能为本位,积极推行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在初步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突出学生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围绕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专业和课程特点,强调方法、手段改革的实效性。
1.将工作项目移植到课堂,按照“项目实施、项目讲解、项目演示、强化巩固”教学逻辑保证课堂学习与业务岗位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通过对岗位日常工作的分析,将相应岗位的业务工作提炼归纳成若干工作项目实现以岗位工作内容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同时,重视学生课堂学习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根据职业岗位设计教学环境与选择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仿拟在一个真实的工作情景中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责任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服务者和仲裁者;学生利用真实业务背景,完成各个业务环节,在做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岗位的职业能力,切实融教、学、做为一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更加突出。
2.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主导教学过程,实现课堂与实训室的一体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对每一个具体项目,通过“导入工作任务→自我设计完成任务,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跟学→学生独立操作练习→教师评判和进一步指导”的教学组织模式实现,有效的将教、学、做的密切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使高职教育理念得到强化、凸显。
3.通过模拟项目与真实项目之间、社会实践和课程教学之间、工作与课程之间的工学交替,确保实践教学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通过课堂与实训室的一体化教学,实现了学习知识与完成工作项目的不断交替,但是,在整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工学交替不仅仅体现在某一门课程的工作与学习的交替进行上,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体现在三年的学习周期中,多门课程和实习项目的交替。
四、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法,实行有鲜明职业化特色的全程考核模式
1.以多元化理念构建多元化评价模式
(1)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建立以专业任课教师、企业兼职教师评价为主,企业同行、学生等其他评价主体为辅的评价模式。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制订考核标准,全面考察学生实践情况,以评定专业理论知识与岗位职业技能的高低,同时也将学生自我评价、生生互评纳入考核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更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业情况作出评价。
(2)实现评价内容多元化。确定评价内容时,考虑不同评价主体的特点,分设出相对独立的评价内容。由专业任课教师与学生为主体评价一体化项目课程学习环节,由实践指导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为主体评价生产性实践及顶岗实习环节,评价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学习态度、项目完成、工作成果与质量、职业素养等内容,多层面反映教学状况,发挥教学评价的定向诊断、反馈激励、发展、管理等功能。
(3)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学习国内外技术教育培训的先进经验,实施以学生为中心,面向过程的教学质量评估,重点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随堂听课外,采取“任务法”,用职业工作过程的任务、要求全面评估学生,将课程或技能分解成一个个工作项目,通过试卷、作品、任务(步骤)、过程见证等方式,进行连续多次过程性评价。
2.以职业技能与能力为中心,构建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开放式、多元化评价体系
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应注重实践性、创造性和实际业务能力培养的要求,实践课程要全面改革“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实行以职业技能与能力为中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程考核标准与企业岗位标准相结合、教师考核与学生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职业素质考核与职业技能考核结合的开放式、多元化评价体系。
五、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的提高,构建全程管理、全面介入的完整、全面、多方位的教学评价体系和监控体系,是确保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加强学院内部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
1.建立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各个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针对各个主要教学环节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即课程标准、实训标准、实习标准、毕业实习标准。并通过专业自查以及学院教务处、督导室和系部领导的专项检查、学生评教及听课等多种途径对教学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确保各位任课教师按各个教学标准严格执行。
2.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
设立学院、系部两级机构,实行学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管理。教务处代表学院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充分发挥系部和教研室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组织实施对实践教学运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对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3.完善教学质量的制度保证体系
为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学院应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的制度,制定并实施《课堂管理规则》等规章制度,同时,通过改革人事制度把教师的教学质量作为考核加薪晋级的依据之一。这些制度和措施从各个角度、层面对教学质量起到保证作用,使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4.完善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
学院成立以教务处牵头的教学质量调控体系和以督导室牵头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聘请资深专家作为“专职督导”和院内教学经验丰富教研教改成果突出的教师为“兼职督导”,根据各督导专业特长,对应负责相关系(部)听课、评教,再结合各系部提供的同行评价、学生评教结果,在学期末给每位教师写出客观的评语,同本人见面。教务处和系部通过每日的教学秩序,督导及系部听课、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及期末课程考试分析和总结等信息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定清.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8.
[2] 杨则文.南洋理工学院经验及其对我院财经专业的启示[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48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