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红梅

  [摘要]体育学习困难学生就是指那些智力、体能水平发展正常,而达不到体育教学要求的学生,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通过教师耐心正确的引导,都能克服困难,达到预期效果。本文全面研究了学生产生体育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转换对策。这对提高学校体育教育质量有很大的意义。
  [关键词]体育学习 影响因素 激励法 因材施教
  
   一、体育学习困难学生的概念
  “学习困难”又被称为“学习失能”、“学习障碍”或“学习不良”。由于学习困难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加之不同的研究者的研究角度、方法、依据的理论和出发点等的不同,所以学习困难的概念和定义的讨论与争论仍在继续,尚未达成共识。
  学者王德明等人把体育学习困难学生定义为:所谓体育学习困难学生就是指那些智力、体能水平发展正常,而达不到体育教学要求的学生,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通过教师耐心正确的引导,都能克服困难,达到预期效果。体育,一项通过身体练习可以给人带来快乐的运动,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学习困难者?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学体育学习者不能及时地消化知识技能从而成为暂时的困难生呢?
  
  二、影响体育学习困难的因素
  体育教育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措施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得育情操等能力培养的一种教学方式。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身的原因应该是最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师可以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前进的动力,所以如果教师教学方法不得体也会成为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下面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分析。
  1.学生主观因素
  许多学者,如重庆师范学院体育系的何开文、沈阳市的常喜龙、以及苏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的副教授沈钧毅等,都认为影响体育学习困难学生的主观因素包括体育活动动机不明确、学生意志薄弱、自卑感以及过度的体育学习焦虑四方面。
  (1)体育活动动机不明确。体育活动动机是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因。它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进行体育活动的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体育活动动机是体育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持性条件。学生由于对体育的概念还不太明确,没有真正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对体育学习的动机也就不明确甚至没有。
  (2)意志薄弱。任何一个想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都需要以一定的意志努力来克服自己的缺点。所以坚强的意志是克服困难、完成各种实践活动的重要条件。而绝大部分的小学体育学习困难学生都是意志薄弱的人,当他们遭受挫折时,束手无策,失去信心,从而产生消极的思想情绪,有的甚至是自暴自弃,特别是遇到了有一定难度的教材内容时。如小学5年级的跳山羊,很多女生就不敢跳,甚至有的女生连尝试的胆量都没有。
  (3)自卑感。具有自卑感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优点,甚至是夸大自己的缺点,许多体育学习困难学生都有这种心理。他们害怕失败,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放弃努力或抱着怀疑的态度去应付。
  (4)过度的体育学习焦虑。体育学习焦虑是学生在特定的体育教学情境中,对当前或预计到所学的知识、技能可能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心理暗示下产生的担忧倾向,它包含有紧张、不安、惧怕、愤怒、烦躁、压抑等情绪体验。有的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内容学得很认真,而且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因为他怕考试不及格。结果由于过度紧张反而导致学习效果下降。另外一种情况是有的学生怕自己会在有一定难度的运动中受伤,或是害怕因自己动作的丑陋而遭到同学的讥笑等,由此产生的体育学习焦虑从而导致动作失调、肌肉僵硬,最终造成动作操作失误等不良影响。
  2.教师方面的客观因素
  (1)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偏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各种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并存,且常常发生矛盾,使得体育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在现实教学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偏差。如有些教师只重视一部分学生,但是,那些被忽视的学生往往都是些体育学习困难学生。
  (2)教师标准要求过高。许多年轻教师由于没有经验,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达到教学要求。特别是体育学习困难学生,由于教师的标准过高,致使他们体会不到体育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影响了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
  (3)教师的示范能力差。示范是体育教学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教师示范动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某一体育活动的兴趣。有些体育教师在做示范时动作时比较勉强,而原本这一体育活动就存在着一定的危险,这时就容易造成体育学习困难学生对这一项目的恐惧心理。
  
  三、对策
  由于影响影响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其策略也是多种多样的。
  1.确立适宜的目标
  聊城师范学院的张华鑫提出:确立适宜的学习和锻炼的目标。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能通过带有一定难度任务的学习和练习来帮助具有自卑感的体育差生消除掉无趣感,提高内部的成就动机,提高自尊心、满意感和自信心。他认为在确立适宜的目标时,应做到以下两点。
  (1)要确立行为目标,不要确立结果目标 因为行为目标是一个人所要做到的特定行为,自己能控制,而结果目标具有不确定性,自己难以控制。如在篮球双手肩上投篮技术中,投篮技术是行为目标,而投中就是结果目标。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运动的过程远比运动的结果给人更多的快乐和情趣。
  (2)确立带有一定难度的、通过努力可实现的学习或练习目标。根据最近发展区域的理论我们教学者都应该知道,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应该是只要跳起来就可吃到苹果。若确定难度太大的目标,以致经过多次努力也达不到,这样会使自尊心强的学生再次体验到失败以及伤害其自我价值。
  2.运用激励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华南师范大学的蔡春华老师提出要运用激励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是通过某种刺激,使学生产生一种指向一定目标的心里动力。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动机,促使其行动、并为达到目标而采取的最佳方案和措施。这一方法对于某些由于自身原因引起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该很有效。
  (1)关怀激励。体育学习困难学生面临的学习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比别人困难。心理负担重,对学习技术缺乏信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成为他们心中可以信赖的人,这样对防止和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安和恐惧心理都有重要作用。其次还要加强指导,帮助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指明努力的方向。
  (2)语言激励。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的心理因素是复杂多变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还要善于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和捕捉信息,用简明、形象、口诀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在纠正动作的要领复述、提高、对比对学生所做的动作的肯定,鼓励等语言都要恰到好处,即使是对学生的批评也要使学生感到温暖、刺激柔和、如浴春风,便于产生积极的情绪,有利于学生的紧张、自卑心理的消除。
  3.因材施教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系的副教授沈钧毅提出: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心理状况,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层次深浅各异的练习内容和教学手段。
  (1)对有自卑感的学生。要多关心,多帮助,少批评,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正如马卡连柯所指出的:“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如何信任他,使用他,赋予他更多的责任,往往正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最好手段。”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护和恢复具有自卑感的体育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对过度焦虑的学生。要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长处;在有一定危险的练习加强帮助和保护,增加安全感,体能测试前或参加竞赛前做好准备活动,鼓励他们尽能多的参加各种比赛,如篮球、排球、足球等,多经受锻炼,过度焦虑就容易被消除。也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调节呼吸法的训练,这是学者常华、周国群提出的。
  (3)对意志薄弱的学生。要耐心说服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学业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要取得成功必须经过艰苦的努力,在教学中通过不同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加强他们坚韧、刚毅品质的培养,增强他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
  4.发挥“友伴”型小群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交往能力
  上海市吴淞中学的季士勤提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都是群体活动,以往一般采用分组练习,习惯于按队列或体能分组,这样的分组固然有许多优点,但较单一。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许多学生都有“从众”心理,有强烈选择友伴的愿望,都希望从友伴处得到感情上、技术上、体力上、舆论上的支持和配合。如果教师通过平时的观察,在教学时把要好的友伴分在一起的话,有时会受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5.提高教师素质和综合能力
  许多学者,如陈佩辉、赵海涛等人提出,要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因为现在社会对体育教师有偏见,体育教师不被重视,体育教学条件又有限,体育教师要想闯出一番事业,确实困难重重。然而,尊重是双向的,既表现为社会和他人对主体的肯定,也表现在主体对客体所倾注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态、形象要得体大方;教学用语要生动、丰富、规范、准确;要用言行施教,以技艺感人,寓教于情,寓教于趣,寓教于乐,使学生和教师情感沟通。因此,在现代的体育教学中,更加注重的是体育教师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四、结语
  小学体育学习困难生有自身和客观两方面因素,通过一定的措施都是可以解决的。故我们小学体育教师要担当此重任。只有在小学阶段、在学生刚接触体育的时候就培养正确的体育意识,以后才会以端正的态度去看待体育的。
  (1)了解学生的学习阶段的心理和成长阶段的特征,掌握好学生的个性特征。(2)用母爱般的关怀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去关心他们的成长。(3)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小举措,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异类”动作。(4)提高自身教育理论素质和示范素质,成为一个真正的集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于一身的教育者。
  
  参考文献:
  [1]王德明.对学习体育困难学生的教学心理探讨[J].体育科研, 1998,(3).
  [2]张华鑫.聊城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进程中制约因素的探析[J].聊城大学学报, 2005,(1).
  [3]蔡春华,刘展仁.关于大学体育差生课外体育锻炼实施运动处方的研究[J].体育学刊,1996,(1).
  [4]沈钧毅.试论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J].福建体育科技, 2002,(2).
  [5]季士勤.对体育“差生”实施“成功教育”的尝试[J].体育科学, 1994,(3).
  [6]陈佩辉.论体育教师产生教学心理偏差的原因及解决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2).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90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