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此中有真意 明辨寻提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晓延

  [关键词]高考;诗词;鉴赏
  
  宋代的严羽曾经说过:“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作诗都如此,鉴赏诗词更是这样。学生只有多读诗,多品诗,多悟诗,才能积累一定的答题技巧,方能在高考诗词鉴赏一题中游刃有余。
  高考考纲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由于诗词无论从空间还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说,距离学生都十分遥远,现在的语言表达与以前的表达也差距较大,因此,诗词鉴赏题一直以来也是高考得分率比较低的题型。2011年我省高考诗词鉴赏题是一首唐诗,考的是周朴写的《春日秦国怀古》,作者是学生们比较陌生的,甚至是没有听说过的。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销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问:“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这道5分题,学生答的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不得要领的答题,导致失分较多。其实,高考诗词鉴赏题在设计中,有许多的隐含信息,需要我们透过层层迷雾,寻找提示信息,去辨析它。
  一、诗词的题目中隐含重要的提示。许多诗词的题目对诗词的类型和内容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例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送”字,是“送别”的意思,即“送孟浩然到广陵去”,暗示了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而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一诗的题目有“怀古”二字,说明这是一首“怀古”诗。“春日”交代了时间,“秦国”交代了地点。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答题就有了针对性。
  二、作者隐含重要的提示。诗歌讲究“知人论世”,通过作者准确的把握那个时代的诗歌艺术特色。钱钟书先生就曾区别过唐诗和宋诗的差异,“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走近作者,品味作者的创作风格,也有利于解答诗词鉴赏题。周朴是我们比较陌生的作者,可是,在题干中清晰的说明“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因此可以确定周朴是唐朝诗人,他的诗歌应该具备唐朝诗歌的艺术特点。
  2010年安徽省的高考古诗鉴赏题,考的是杜甫的《岁暮》:“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说到作者杜甫,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作家,他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忧国忧民,所写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以后,百姓生活的痛苦,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在本题中,介绍是杜甫客居阆州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因此,如果学生能够想到杜甫的创作风格,就会分析出来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
  三、诗词的意象隐含重要的提示。意象是诗词艺术的精灵,是诗词中容纳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词的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的传统意象。例如“梅兰松菊”寄托了诗人高洁的品质,“长亭、短亭、杨柳”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月亮、鸿雁”易引起游子思乡怀远之情。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一诗中,“残阳”、“黄沙”、“积雪”等意象传达的是凄凉失落之情,借草木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果学生熟悉这些意象,将有助于答题。
  四、小序和注释中隐含重要的提示。高考诗词鉴赏题中的所有信息都是重要的信息,包括小序和注释。诗词前面的“小序”有的交代创作年代,有的交代创作的原因、经过,或者创作的背景,对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至关重要,鉴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忽略。诗词的后面,有的备有注释,学生一定要仔细阅读。因为注释中有的提供背景材料,有的介绍作者、朝代,有的解释诗词中的词语,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解读诗词,甚至有的注释暗示了题目的答案。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一诗中的注释,介绍了作者周朴,解释了词语“销魂”和“萦纡”、“泾水”的含义,帮助学生分析诗词。
  五、关键词语隐含重要的信息。关键词语指的是诗词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者是形容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就是关键词,“闹”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的景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流露出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中“销魂”、“不堪回首”等关键词,就暗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销魂”形容极其哀愁,作者哀愁的是春日眺望泾水,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不堪回首”的是唐王朝国势日衰。
  如果学生抓住了这些隐含的信息,就会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交流,读懂作者的内心,高考诗词鉴赏题就会迎刃而解了。□(编辑/李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05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