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能”与“会”的对比及偏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鲁晚雁 李丹宁

  摘要 外国学生不能正确区分和使用“会”和“能”,交际中会出现换用、遗漏、误用其他词等偏误。表示有能力、有条件、有可能、善于做某事;表示具备某种可习得性技能或掌握了某种技术:表示具备先天应该具备的能力或其他非习得性能力:初次学会某种动作或技术;恢复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由于疾病或其他某种客观原因,暂时失去或不能发挥某种能力等,都要详细区分“能”和“会”的语义功能,教学上要对二者详加辨析,才能使学生避免发生使用上的偏误。
  关键词 能愿动词:语义:习得性;非习得性;客观陈述
  
  为了考察外国学生说汉语出现的偏误的规律,笔者先后三次。时间相隔一年半,对外国学生说汉语进行了不同对象不同形式的调查。被试者都是具有初级汉语水平的学生,在其本国或中国学习汉语一年以上。初次调查采取自由发言或命题作文的形式。二次、三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内容限定在能愿动词范围内并以初次调查所得到的偏误形式及偏误语例为问卷基础,目的在于考察初次调查所得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并考察犯同类错误的可能概率。在调查中,我们把没回答的视为不能在正确的位置正确使用能愿动词,归入偏误范畴参加统计。文中在有关偏误例句后,附加第二次调查中被试人数和偏误比率。为了行文的方便。用S.代表被试人数,K.代表犯同类错误的可能概率,L.代表错误判断的可能概率,A代表平均数。
  
  一、“会”与“能”词性定位
  
  在语法学界,对“会”是能愿动词还是行为动词历来存在不同的看法,普遍认为“会”后加名词结构如:“他会英语”中的“会”是行为动词,而“会”后加谓语结构如“他会说英语”则有歧义。一种看法是,当表示说英语这一行为有发生的可能时。“会”是能愿动词,当表示有能力说英语时。则是行为动词。另一种说法是,只有当“会”后带名词性宾语时才是行为动词。其他情况即后加谓词性结构。都是能愿动词。而语义和语法功能和“会”极为相似的“能”却无此争议。基于上述情况,遵从划类标准的统一性,笔者仅从形式上划分“会”的动词下位类,即:只认为后加名词结构的“会”(如“他会英语”中的“会”)是行为动词,其他都是能愿动词。同样,后加动词性结构的“能”都是能愿动词。
  
  二、“会”和“能”的偏误分布
  
  我们发现。外国学生不能正确区分和使用“会”和“能”,他们常常会出现下面的偏误:
  
  1 该用“能”而用了“会”
  <1>要是您会,我希望您在我们的作业上写您的感想。
  <2>今天我病了不会来上您的课。
  <3>到日本以后。我会坐公共汽车和电车回家。可是板垣老师把我送到了我的家。
  (4>我从小时候就爱看画儿。我会看到这样的画很幸福。
  <5>他很会跑,体育祭常常得奖。
  <6>大家都醉了,大家不会唱歌。
  <7>为了你将来会找到工作。出国留学很有用。
  
  2 该用“会”而用了“能”
  <8>王老师很能讲课,她的课很有意思。
  <9>他病好了今天能来上课的。
  <10>你放心,我等下就能回来的。
  <11>看到这些人走过。路边的人就能指指点点,小声议论。以上两项有7.31%~35.39%的学生会出现同类错误。
  
  3 遗漏“会”或“能”
  <12>这次留学的机会改变你的想法。
  <13>这样一方面能提高汉语水平,另一方面结交外国朋友。
  <14>这个母亲携着我的手上学的事清楚地想起来。
  仅“遗漏”一项占“会、能”偏误总数的70%。
  
  4 误用其他词或其他能愿动词
  <15>出国留学不一定所有的人都要提高汉语水平。
  <16>后来粮食紧张,不要每天一锅白米饭了,他就在桌子上再放两个烤红薯。
  该项占偏误“会、能”总数的21.68%。
  一次调查结果显示不能正确区分和使用“会”和“能”占所有能愿动词总偏误的8.3%。二次调查统计结果:AS.9.3人,AK.68.33%
  
  三、“会”和“能”语义的异同
  
  “会”既可以做能愿动词也是行为动词。当作动词时,表示熟习通晓,可带名词性宾语。如;
  他会汉语。
  我会篮球。
  当“会”做能愿动词时,表示有能力、善于或者有可能从事某种行为动作。在它的后面要加上动词。如:
  他会唱歌。(有能力)
  我会说英语。(有能力)
  他会唱歌的。(有可能)
  他会来的。(有可能)
  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有可能)
  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有能力)
  “能”是能愿动词,表示有能力或者有条件、善于做某事:有可能:有某种用途;情理上或者环境上许可。从上述“能”和“会”的语义上看。“能”和“会”不能完全对等。
  
  1 当表示有能力、有条件、有可能、善于做某事时,二者的区别
  A 说明客观条件或环境允许的表示可能性的句子一般使用“能”,也常用“可以”,用“能”时,经常用于问句或否定句,也用于肯定句,侧重对可能性的客观陈述,强调客观条件。例:
  (1)那时候打卦婆的绝技已经不能再干了。(肖建国《小说月报・短火》2009-05)
  (2)她怎么能欺骗陈先生那样的人呢?(姜燕鸣《小说月报・鸳鸯锦》2009-05)
  (3)如果为此惹恼了姚小姐,将她赶出去,她还能到哪儿安身呢?(同上)
  (4)人再多,千河村也能装下……(罗伟章《小说月报・吉利的愿望》2009-03)
  如果用“会”的话,要用“会……的”。二者的不同在于前者侧重客观陈述,强调客观条件,后者侧重主观推断。用“会……的”时,各人称语义不同,第一人称句中表示主观决定,是主观设定的可能:第二、三人称句中,表示推测的可能。疑问句中不能用“的”。如:
  (5)姚姐,你放心,我等下就会回来的。(姜燕鸣《小说月报・鸳鸯锦》2009-05)
  (6)陈先生见小玉这般难受,便一遍一遍地安慰她,说生母总会找到的。(同上)
  (7)但为了舒适的生活委曲求全,换了小玉是肯定不会做的。(同上)
  (8)小玉朦胧地想,她生母的家会不会就在这片房屋里呢?(同上)
  外国学生常常说出这样的话:
  <2>今天我病了不会来上您的课。
  <17>因为公司的面试,我不会上课,对不起。
  从实际情况可知,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外国学生失去了上课的可能性,这里应该用“不能”而不是“不会”。如果一定要像外国学生那样用“不会”,也应该用“不会……的”。但语义又有不同。说“我不会来上您的课的”听起来是不愿意上老师的课,显得生硬无理,与实际情况不符。<17>和下面的调查也反映了学生不能区别汉语“会”和“能”的这一差异:
  <18>我想做出版工作的人,每天会看新的推理小说。

  S.10人,K.40%。
  B.当表示得到某种机会成为可能。一般要用“能”,不用“会”或“可以”。
  <4,1>我从小时候就爱看画儿。我会看到这样的画很幸福。
  <4,2>我从小时候就爱看画儿。我可以看到这样的画很幸福。
  (4,3>我从小时候就爱看画儿。我能看到这样的画很幸福。
  
  2 表示有无能力,二者的区别
  A 表示具备某种可习得性技能或掌握了某种技术,二者可以互换,“会”后不带“的”。否定形式用“不会”或“不能”如:
  小王(不)会开车,骑自行车/走钢丝,打家具,使用电脑。
  小王(不)能开车,骑自行车,走钢丝,打家具,使用电脑。
  B 表示具备先天应该具备的能力或其他非习得性能力,用“能”与用“会”不同。
  用“能”表示能力超过一般的水平。这样的动词有限。是:跑、走、吃、喝、说、唱、睡等;另外还有:吃苦、耐寒(热/旱/涝/高温/风沙/雨雪)、承重等。疑问形式和否定形式与之对应。如:
  他能跑。
  这个年轻人能吃苦。
  常吃羊肉的人能耐寒。
  “会”也可以用在某些表示先天能力或非习得性能力的动词前,一般情况下指的是婴幼儿刚刚表现出上述能力。此时要在句尾用“了”,表示变化。疑问形式和否定形式与之对应。如:
  宝宝会说话了。
  孩子会跑了。
  他会笑了。
  他还不会坐呢。
  无论是非习得性动词还是习得性动词,与“会”搭配时,指技术技巧方面胜过别人,在“会”前都要用程度副词“很、真”等。这样的非习得性动词也有限,而习得性动词则比较多。“能”前用“很”与数量有关(数量多或时间长、速度快等)。试比较:
  她很能哭(哭的时间长)――她很会哭(懂得什么时候哭、怎样哭才有效果)
  他很能吃(吃得多)――他很会吃(讲究吃的品位和质量)
  他很能说(喜欢说,说起来没完)――他很会说(知道怎样说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他很能上课(有能力连续上课很长时间)。――他很会上课(讲课的水平高,效果好。)
  外国学生对“能”和“会”的这一差别很难细致区分,所以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19>王老师很能讲课,她的课很有意思。
  <20>他很会跑,体育祭(运动会,常常得奖。
  C 初次学会某种动作或技术,可以用“能”也可以用“会”,但是以用“会”为常,恢复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只能用“能”不能用“会”。疑问形式和否定形式与之对应。
  D 由于疾病或其他某种客观原因,暂时失去或不能发挥某种能力。用“不能”不用“不会”
  (11)小她十岁的弟弟受了惊吓,至今精神失常,不能自理生活。(姜燕鸣・《鸳鸯锦》)
  (12)伤筋动骨一百天。潲桶仔几个月都不能做体力活,不能挑煤炭了。(肖建国・《短火》)
  请看下面外国学生的偏误:
  <21>下了飞车以后,我不会移动。
  <22>大家都醉了,不会唱歌。
  <23>但是一个星期一直做这个,我的身体有点习惯了。今天早上我会吃两碗米饭。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下了飞车以后,我不能移动。/大家都醉了,不能唱歌。/……今天早上我能吃两碗米饭。
  E 强调条件、情理或环境许可,通常用“能”而不用“会”,如果在结构上承前或蒙后省略了动词,一般要用“能够”代替“能”,并且“能够”常常用在书面语中。如:
  <24>要是您会,我希望您在我们的作业上写您的感想。
  要是您能够,我希望您在我们的作业上写您的感想。
  “会”既是行为动词又是能愿动词,当它做能愿动词时。语义与“能”相近却不完全对等。历来的对外汉语教材都没能详细说明这一点。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予重视,在“会”与“能”的单个义项的学习中进行辨析,并有针对性地训练。避免学生出现前述偏误。今后在编写对外汉语教材时,也应该对两者语用差异方面予以适当的重视。这两点也正是本文写作的用意所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09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