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层通讯员如何适应媒体需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付俊

  [关键词]通讯员;新闻敏感;适应需求
  
  如今,人们充分认识到新闻宣传工作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为此,各单位、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对于媒体来说。基层通讯员的稿件也随之多起来,但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报纸,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基层通讯员投稿的数量很多,但能够采用的却不是很多。原因何在?就是因为基层通讯员大多没有经过新闻业务培训,对新闻的基本规律还没有完全掌握,没有找准基层工作与新闻工作的结合点,撰写的新闻稿件就很难适应媒体的需求。
  那么作为基层单位通讯员,如何做才能既符合新闻单位的要求,又能把单位的工作恰到好处的宣传出去?
  笔者结合从事新闻工作十几年来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首先要有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能够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含有多大新闻价值的能力。有经验的记者能在大千世界发生着的层出不穷的事实中迅速地发现和判别出哪是新闻苗子,并立即为之付出艰辛的采访劳动,最终制成新闻成品传播出去。这种迅速发现和判别新闻的本领,其具体体现,就是新闻敏感。能不能发现新闻,取决于通讯员的新闻敏感。通讯员新闻敏感强,发现新闻就快就多,反之,对本地情况最熟的通讯员发现不了新闻,而外地或上级深入基层的记者却能发现大量新闻:有时国内记者没发现的新闻,而国外记者却抓到了“活鱼”。这说明,通讯员、记者有没有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性的强弱对采写稿件命中率关系极大。
  作为一名基层单位通讯员如何培养新闻敏感?
  
  1.学习新闻理论知识。作为一线记者,经常与基层单位通讯员打交道。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常常听他们说,不知道该写啥。也不知道什么信息才算是新闻。对此,笔者认为,通讯员首先要学习新闻理念知识,知道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了解新闻所具备的五个基本要素、功能、特点等等相关知识,只有这样,通讯员才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写出符合媒体要求的稿子来。
  
  2.加强政治修养。通讯员只有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理解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水平,才能正确理解形势,抓准气候,把握时代脉搏。“精神”领会得多,才能敏锐地抓到新闻。“精神”指上级部门与领导的最新指示或讲话,知道的要及时,而且要学深学透。比如,向《人民日报》投稿,就要经常学习党和国家最新指示精神;向市委机关报投稿,就要经常研究市委或市政府最新强调的工作;向部门专业报投稿,就要掌握部门、行业领导的新意图。这就是说,吃透了“上头”,在“下头”才会发现媒体需求的新闻来。
  
  3.要丰富自己生活阅历,大量储藏信息。有经验的记者新闻敏感强,与他们生活阅历深有关。年轻的通讯员要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提炼生活,反映生活。“阅历知书味”,就是说,人生阅历多的人才能读出书的味道,新闻敏感的含量恐怕也就在其内。再者,现在是信息时代,媒体的主要功能是为受众提供信息。通讯员能不能发现要传播的新闻信息,就看平时积累掌握的政治信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文化信息的多少。信息多,感受多,新闻敏感就强,否则,感受到了的东西却因为没有新闻敏感,仍然写不出新闻来。
  
  二、勤学苦练。要过好稿子未被采用这一关
  
  投稿被媒体采用,容易沾沾自喜;稿件未被采用,又容易垂头丧气,影响投稿的积极性。所以,要正确对待退稿问题。收到退稿后,要认真总结问题出在哪里?新闻一要真实,二要以新取胜,三要以快取胜,四要以活取胜,五要以深取胜。根据这几点,看看自己的文章主题新不新,时效抓得快不快,形式写得活不活,内容写得深不深。问题找到后,再写报道时就要注意去解决。新闻专业技能本质是一种能力。它是一个渐悟而绝非顿悟的过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生活的磨练,并具备厚实的文字功底。著名节目主持人倪萍曾说过:技巧通过几年的摸索都能得到提高。一次一次地磨,一次一次地练,“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就是这个道理。要多学习、多收听收看专业媒体新闻报道,关注报道重点,把记者的报道作为生动的教材去学习,就会逐渐摸索出新闻稿子的写法来。同时,还要注意正确地吸收其他领域的科学知识。新闻工作是多门学科的综合运用,要想写好新闻稿,除了学好新闻理论知识外,还应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新闻实践中去,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
  
  三、多元化写作
  
  新闻体裁不可单一。要尝试各种体裁的写作方法,只有这样,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通讯员。
  新闻写作的体裁,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等等。有的人只会写消息,别的体裁基本上没涉及过。尽管做了多年的基层通讯员,辛辛苦苦,进步却很小。要做好通讯员工作,就得谨防“过得去”思想。自己写的稿子被采用了,就觉得过得去了,可以了。这种思想一露头,“懒”字就像你招手。这时写起稿子,轻车熟路,图快不图好,不求创新意识,永远是导语、主体、结尾老三段。一个优秀的通讯员要常有“过不去”思想,对自己的稿子要高标准对待,要不断创新写作手法和思路。
  正如一位气功大师所说:“功夫不到总是迷。”好笔头是磨炼出来的,只有大胆地去练,大胆地去试,随时学,随时练,失败时练,成功时练。我们练写作也同样,只有功夫到了才开窍。也只有样样都拿得起,多面手的人才,才会有更强的适应性,才会不断适应媒体的需求。
  
  (编辑: 惠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22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