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软件产业多元化创新发展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 斌

  [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全球软件产业正在经历一个新的价值链重构和产业转移的过程,加上互联网技术的颠覆式创新和开源软件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我国软件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不可能简单照搬美国、印度或日本等国家成熟的发展模式,而是应该研究、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逐步建立中国特色的多元化创新发展模式,推进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软件产业;多元化;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6-0132-03
  
  一、我国加快发展软件产业的重要意义
  
  从国家战略层面上,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直接关系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安全。当前软件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科技制高点的关键领域,我国在“十五”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近年又进一步提出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对软件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扶持和发展软件产业,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参与全球化竞争所必须占领的战略制高点。从软件产业自身发展层面上,软件产业作为一种“无污染、微能耗、高就业”的产业是本世纪最具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软件产业不但自身能形成庞大规模,拉升国民经济指数,而且也能大幅度提高国家整体经济运行效率。随着信息经济的深入发展,软件产业将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从软件产业对其他行业的辐射拉动效应层面上,发展软件产业的意义不仅在于其自身发展和对传统制造业的辐射作用,软件产业对整个社会经济(第一、二、三产业)都具有很大的拉动作用。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和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都对软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措施和目标,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重点发展基础软件、中间件、大型行业应用软件,培育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增强软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等,政府正通过鼓励和优惠政策积极地推动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二、我国软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软件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缺少核心技术,盈利能力薄弱
  近年来,尽管我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增长,软件产业链初步形成,但软件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2.5%,低于发达国家6%的平均水平。目前软件市场中,基础软件、平台软件和数据库软件等重要领域,国外软件产品占据2/3的国内市场。Microsoft、IBM、Oracle、SAP等大型跨国企业依然占据我国金融、电力、电信等高端软件市场,并通过本地化策略加紧对中低端市场的渗透,进一步挤压国内软件企业的生存空间。国内软件企业由于缺乏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无力进入产业价值链上游,主要集中在产业价值链低端,产品多为竞争激烈的应用软件和外包软件,只能在价值链的下游参与有限的利益分配。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企业摄取了价值链中的大部分利润。以美国为例,其产品型的软件企业的利润率超过了50%,软件服务业利润率可达40%;而中国软件企业盈利能力薄弱,平均利润率仅7―8%,严重影响了我国软件产业的积累和再循环能力。
  2.软件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管理落后,缺乏竞争力
  我国的软件企业大多产生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由于生产企业管理模式不够成熟,业务流程不够完善且不断变化,导致对软件需求的不规范性,最终形成以大量“手工作坊式”中小软件企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大多数软件企业主要靠关系拿项目,忽视软件质量和技术创新,导致软件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低水平重复开发、软件质量差等一系列问题。据统计,我国软件企业约有15000多家,而上市公司尚不足50家。软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软件企业平均人数不足100人,上千人的企业不足100家,而达5000人的企业甚至不足10家。软件业务年收入规模超过10亿元的企业仅20余家,而软件业务年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仅有华为、中兴等寥寥数家,而这样的规模在国外仅可算作中型软件企业。“小而散”的产业分布状态,使软件产业链缺乏核心和依托,软件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不稳定,缺乏国际竞争力。
  3、软件产业布局中行业集中度低,软件园之间同质化竞争严重
  近年来,发展软件外包与服务成为经济热点,许多地方政府在学习印度模式的口号下,多采用先期进行硬件投资,再通过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园,建立了众多的软件园区,园区之间相互争夺有限的企业资源。目前,全国仅国家级软件园就超过47家,各地还有省一级、市一级的软件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软件园区总数超过200家,在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软件园区的整体质量水平则呈下降趋势。软件园区域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严重,造成资源浪费,各地软件园相互争夺企业入园争相压价,使得入园企业也良莠不齐,各地软件园的后续发展乏力。
  4.软件产业投资环境欠佳,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依然严峻
  软件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如资本金数额较低、技术知识作价困难、无形资产占净资产比重大、产品前期研发投入大、风险高等特点,使得绝大多数中小软件企业难以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同时,中小软件企业一般又达不到我国现有资本市场融资的条件规定,无法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筹集资金。此外,风险投资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和必要的规范,加上我国软件企业管理不够规范、财务运作不透明等原因加大了风险系数,要争取风险资金也困难重重。国内软件市场长期以来盗版横行,软件产业发展的环境恶劣,不仅面临跨国软件公司知识产权诉讼的巨大压力,同时国内不少创新型软件公司也因为软件盗版而放弃创新产品开发,转向利用现有工具、组件、平台进行组装开发,因此,国内软件企业的利润普遍不高,大大挫伤了软件企业的积极性。
  5.软件人才结构失衡,高端人才严重不足
  我国的软件人才主要依靠高等院校培养,并主要集中在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这就造成我国软件人才结构呈高端和低端软件人才相对缺乏,中端人才居多的“橄榄型”结构,特别是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级软件人才,这是阻碍我国软件产业升级和走向国际化的主要瓶颈。由于我国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软件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脱节,造成高校教育模式过多地重视理论知识教育,不注重培养软件人才的设计开发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创新能力差,软件人才的知识结构不完整,造成很多高校毕业生同职业培训机构的毕业生一样只会从事软件编码工作。而对于高端软件人才的培养除了需要扎实的高校理论知识的教育外,更需要长期的软件行业从业经验,我国软件行业发展近20年,也培养了一批高端人才,但是由于国内中小软件企业普遍缺乏对人才的尊重,没有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致使本来就短缺的高端人才大量地“流失”到国外或进入外资企业之中。

  
  三、我国软件产业应建立多元化创新发展模式
  
  1.构建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从国际软件产业发展的状况来看,目前得到公认的产业发展模式有美国模式、印度模式、日本模式和爱尔兰模式。美国软件产业模式的成功就在于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中通过市场与技术的联袂,以渐进的方式成长起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我国工业经济体系完整,产业门类齐全,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虽然整体经济水平不高,但发展速度较快,与美国软件产业发展的背景有很多相似点。我国制造业大国的背景,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学习借鉴美国模式,政府应加强产业引导、政策激励、平台服务和市场培育,形成市场需求带动软件技术进步,软件技术进步促进市场发展的良性互动。印度软件产业最大的优势是软件工程化、规范化,学习印度模式对我国大批中小软件企业走出“作坊式”经营模式,从而提升软件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有很大帮助。另外,在嵌入式软件产业领域应当学习日本模式,利用电子、电气、汽车产业的技术优势不断推进嵌入式软件技术在传统行业的渗透和扩散,提升传统行业的生产水平和效率,在信息家电、智能导航、移动通讯等智能化的产品开发上形成独特优势。因此,从长期看,三种模式在中国都有发展的基础,我们应当结合中国国情构建完整的软件产业体系,走多元化创新发展之路。
  2.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有机融入全球软件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目前全球软件产业正在经历一个价值链重构和产业转移的过程,加上互联网技术的颠覆式创新将以个人计算为中心的应用模式转变为以网络计算为中心的模式,为我国软件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以Linux为代表的开放源代码软件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软件产业的“游戏规则”,为我国建立一个自主、完整的软件产业链提供了有利条件。政府必须抓住这个机会,通过政策引导、政策优惠、服务保障和鼓励创新等方式来主导软件产业的发展,扶持基础软件的研发和商品化,扶持建立大型软件企业,形成以大型企业为核心的软件企业族群,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彼此合作进行技术创新,使软件产业链中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服务环节顺畅地链接起来。大力发展软件外包,加快融入全球软件产业链,并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向产业链上游运动。此外,跨国软件企业已经成为中国软件产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内软件企业只有与跨国企业在平等互惠基础上加强合作,才能实现自身更快的发展。
  3.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产业资本市场环境。对于庞大的软件产业来说,资本市场对软件行业的投资还远远不足。中国软件业投资存在“一少二小三效益差”的症状,除了上市企业少以外,上市企业融资数额也较小,整个软件产业一年的投资不足100亿人民币。资金不足是制约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积极引导多元化投资,一要建立更多适用于软件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基金,并为风险投资基金的合法经营创造一切便利条件。二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向软件产业,积极吸引外资,尤其是海外风险投资基金。三要充分发挥股票市场的作用,使其成为软件产业融资的长期资金来源。随着国内创业板市场即将推出,软件企业上市被赋予了更多机会,要加强对创新型软件企业的上市辅导和政策支持。除市场化手段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财政拨款、政策信贷、担保等多种方式帮助软件企业将创新技术成果尽快实现产业化。
  4.围绕技术创新,强化软件园的产业集聚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一是加大研发投入,突破软件核心技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对软件核心技术的研发实行集中强投入,由国家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软件基础性和关键性技术,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大型数据管理系统、开发平台、信息安全、大型应用软件系统、构件库等基础软件和共性软件。二是依托软件园建设发挥产业聚集的功能,在鼓励通过兼并、收购等手段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发展的同时,支持大企业通过控股、参股、合作等多种形式带动中小软件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发挥产业聚集的巨大效能。另外,众多软件园要进行错位竞争,强化软件园专业特色建设,并打破软件园在地域上的限制,实现跨区域协作,企业要结合自身优势及特点加强与其他企业之间的联合,在基础研发、技术创新、产品合作开发以及销售等方面密切合作,从而形成完整的软件产业链,提升我国软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三是进一步加大打击盗版侵权的力度,加强人们使用正版软件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保证软件企业的健康发展环境。
  5.利用多元化软件人才培养方式,加强创新型技术团队建设。我国市场的规模和增长潜力以及高性价比的软件人才资源吸引了微软、IBM、SUN、Oracle、SAP等跨国软件巨头加大在华投资,建立软件技术研究机构,为我国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软件人才。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西方国家IT需求锐减,IT企业大量裁员,我国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灵活的人才引进战略,引进美国、欧洲的高端软件人才和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国内的中低端软件人才培养主要依靠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业的多方协作,一方面,要改变高等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增加软件专业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开发的训练,鼓励软件企业与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合作,提高高校软件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软件人才的应用性教育;也要防止职业培训机构过于看重经济利益,重实践、轻理论的“短平快式”的培训。另一方面,要鼓励大型软件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培训学院加强对软件技术人员的再培训,使教育培训称为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不竭动力。此外,软件企业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能否能快速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创新性技术团队。因此,要改变以往粗放型的人才使用和管理模式,要尊重人才的价值观、重视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制度建设、公开透明的晋升制度,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从而保证软件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发展软件产业既要研究国际软件产业的发展趋势,紧跟国际先进技术和潮流,又要结合中国软件产业实际情况,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消化相结合,针对我国软件产业在产业链、产业发展环境、人才结构、核心技术等方面的缺陷和问题,进行科学的战略规划和制度设计,积极引导国内软件企业打造自身动态增长优势,鼓励、支持和引导跨国软件企业参与我国市场竞争,使我国软件产业在合作竞争中成长,走多元化复合式创新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李小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61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