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市场经济实现新扩张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 彬
一、中小企业经济扩张效绩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2001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提出的权威数字表明,在中国,广义的中小企业约有3980万户,狭义的中小企业约有1000万户,中国中小企业不仅量大面广,而且以其48.5%的资产,安置着69.7%的职工就业,提供着57.1%的社会销售额,还为国家创造了43.2%的税收。特别是小企业以其32.7%的资产,承担了52.7%的就业岗位,为社会提供了42.6%的销售额,为国家创造了28.7%的税收。
二、中小企业市场经济持续扩张障碍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中小企业灵活的经营机制、产权关系明晰优势日渐弱化,增长速度放缓,同时缺少进一步发展的推动力,迫切需要从根本上分析根源,实现新一轮的整体扩张。总体上说,中小企业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中国经济生活面临的基本问题:国有企业问题和金融体系的问题。就目前而言,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技术落后、市场信息闭塞、缺乏政府的信息服务、营销能力弱、人才缺乏、市场准入门槛太高、融资难等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仍在持续,客观上还存在着民营经济的作用被低估的事实,使得中小企业集中表现出核心竞争能力弱这个问题。核心竞争能力弱使中小企业市场经济持续扩张难以为继。
技术落后人才缺乏市场信息闭塞
在我国,高技术企业中中小企业所占比例更是高达99%,但风险投资和创业板块迟迟没有打开方便之“门”,企业一般只能自行解决资金问题,这使中小企业大都没有足够的研究与开发资金,其承担创新风险的能力差。这种不宽松的创新环境也造成了高水平创新技术人员的严重缺乏。高级技术人员的短缺导致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较低。
除了部分高科技成长型公司之外,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还是以半机械化为主,部分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低下,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存在很大差距。除少数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外,中小企业还普遍缺乏技术支持的渠道。缺乏技术则其产品不能及时升级换代,均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另外,缺乏政府的信息服务和导向。中小企业对开展电子商务认识不足,没有投入必要的精力和财力开展电子商务;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私营企业则认为电子商务可有可无;多数中小企业尚未认识到电子商务能给他们带来更为有利的机遇。企业间开展电子商务的有用信息不足。
市场准入限制
对于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不公平。如私营企业基本上无法得到银行货款:对个体和私营企业在市场准入上的过多限制:对乡镇企业必要的优惠政策的取消:税费负担极不公平,“三乱”现象严重,使企业不堪重负。政府扶持不够。中小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作用很大,但单个企业却弱小,需政府扶持。加之机构重叠、政出多门,使中小企业无所适从。
融资困难
由于中小企业人员素质差、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实力弱、资产负债率高、资产质量差、亏损面大等劣势特征客观存在,中小企业在产业准入、银行贷款、上市发债、兼并破产、项目投资、进出口权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限制,在国民待遇方面仍存在歧视现象,使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先后设立了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给予融资等方面的支持,但这仍解决不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在间接融资方面,银行因惧怕信用问题带来的风险,不愿将资金投入到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方面,国内创业板的迟迟不开,而使想在资本市场上有所作为的企业望洋兴叹。
中小企业与绝大多数的乡镇企业企业产权不清,权利与责任不对称等:粗放式数量扩张为主的经营方式与资源配置的矛盾;技术、设备的落后,导致产品难以开发而使中小企业难以主动出击市场;管理不力、企业素质低,这些障碍阻碍了中小企业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扩张。
三、中小企业实现进一步扩张对策
中国企业需加大改革和重组步伐,以应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就必须充分重视中小企业的作用,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做强,为此必须从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入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企业一旦拥有核心竞争力,就会使企业形成长期竞争优势,推动企业快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中小企业的成长战略实现应与加强核心技术、战略决策、组织协调、生产制造和营销能力的培育一同有效整合。国外中小企业发展的历史和经验证明:重视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以培植核心竞争力为依托制定发展战略是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1、电子商务“放大”中小企业经济市场
要重视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大量新的市场机会,使中小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促使中小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有利于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促使企业改革管理组织。政府要为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创造良好的环境,消除观念误区,从传统的经营观念向现代化观念转变,寻求合适的网络构建方案。美国有60%的小企业、80%的中型企业、90%以上的大企业已借助互联网开展商务活动。在金融电子化的前提下,电子商务与国内众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加盟是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中小企业开发电子商务重在应用,开展电子商务应积极创造条件,循序前进;同时,要重视人才开发。
2、社会服务创新体系与小企业实现经济扩张
创新是企业生存之本,特别是中小企业。因此,中小企业必然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有所作为,尤其是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为此,政府应增强支持力度,制定专门的法律和计划,建立创新风险投资机制,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结合,制定鼓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具体政策,以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
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中小企业的兴盛繁荣一方面取决于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取决于政府提供的政策、资金、技术、人才支持。来自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的最新研究报告表明:亚太经合组织中近半数成员体已经为中小企业专门制定了政策法规。在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经济体中,一半成员体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补助,66%的成员体提供技术支持,100%的成员体提供政策方面的咨询服务以及人力资源的培训,100%的成员体为中小企业的出口业务提供咨询和补助。
3、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与中小企业经济扩张
美国经济的最大支柱是2300万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出口产品企业96%是中小企业,55%的新技术、新产品来自中小企业。经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之所以得以快速、稳定的发展,除了经营管理机制灵活等中小企业自身具备的积极因素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国家、政府的保护和扶持。因此,建立专门的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负责中小企业服务的政府机构已迫在眉睫。中小企业服务部门应负责制定中小企业中长期行业布局和规划:制定有关中小企业扶持计划和实施方案;研究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措施加以解决。政府要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服务体系,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利用长期信贷资金的优势,开展“转贷”业务,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国务院去年已批转了国家经贸委《关于推动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中国人民银行在今年3月份也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小型企业金融服务指导意见》,加大对中小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小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4、政府政策导向
融资瓶颈与中小企业经济扩张
突破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政府政策导向尤为重要。必须深化改革和进行制度创新,探索分级发展资本市场的道路,消除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障碍,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和其他的服务体系,这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政策手段。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面临四大难题:一是缺乏股权融资渠道;二是债务融资过度且渠道单一;三是融资信用不足;四是缺乏信用担保等中介机构。
如何解决包括民企在内的中小企业贷款难?这实际上说明我国金融体系还存在不少问题。“国有银行过去是跟着行政领导走,按长官意识乱放贷,导致不良资产高启。国家现在要求放贷安全,并建立了终生的责任追究制度,银行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追求无风险贷款,主要表现就是惜贷。”吴敬琏说,办法只能是加快金融机构改革,推进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公司化和股权多元化的进程。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金融业要向民间资本开放,用民间资本改造原有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而建设县域的金融体系,对于促进民营中小企业的成长非常必要。
另外,要解决中小企业资产信用不足、缺乏抵押能力的问题,首先就必须继续推进中小企业的改革,培育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增加企业的内源融资。为分流社会资金,避免过量资金“涌入”银行,应鼓励个人创业,将个人、家庭和亲戚朋友的银行储蓄直接转化为投资。其次,应大力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积极创造条件让优质中小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改组现有银行机构,组建一批投资类金融机构,以解决社会长期发资金不足的问题。积极稳妥地发展风险(创业)投资事业,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第三、从完善制度和加强组织建设两方面入手,通过边际改善(增量改善)的途径,加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扶持。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并在发展中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风险防范。第四、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中介机构、综合性辅导体系,普及融资知识,全面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政府要积极优化融资环境,并组建政策性中小企业银行,为中小企业融资实现新经济扩张创造便利的条件。
(作者单位:湖北经济学院工商管理系)
(责任编辑 徐国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10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