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组织与浙江中小企业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袁红清
一、网络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网络组织是介于市场和企业层级组织之间的一种企业合作组织形态,具有市场和企业双重性质。很多学者认为它是与市场、企业基层组织并列的又一种资源配置制度安排,并有“三分法”取代传统“两分法”的建议。事实上,企业网络组织的形成也正是市场和企业组织相互结合的产物。我们可以把网络组织概括为:以独立个体或群体为结点,以彼此之间复杂多样的经济联系为线路,形成的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一种制度安排。它是企业及社会组织之间的跨边界的资源整合过程所形成的以各种经济性联接为纽带的分工协作系统。它完全不同于经济学“企业―市场”两分法出现的层级组织和市场组织,也区别于管理学中传统的“金字塔”型组织模式。从广义上讲,只要是企业之间或企业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跨界经济联合都可视为网络组织。
网络组织的基本特征是网络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形式的基本标志。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组织是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一种制度安排
网络组织超越了传统组织的有形界限,是凌驾于企业之上的组织构架。它不是侧重于利用企业内部的既有资源,而是偏重于利用企业外部的共享资源,从而淡化了企业与其外部环境的界限。
2.网络组织中的企业行为由相互之间的关系所决定
企业之间形成网络结构以后,它们的行为既不是由供求关系所产生的价格机制所控制,也不是由企业内部的各种要素所决定。完全独立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结网后,与其他企业结成紧密程度不同的经济联系以后,企业行为必然受到网络组织总体目标要求、企业之间合作方式等条件的限制。
3.网络组织的关键是构造能产生交互作用的网络关系
网络组织的价值在于网络整体的联通性。它不是谋求以较低的成本反复运用自身的生产要素,而是凭借相关企业的联合发挥异质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的互补和相乘的效果。网络组织的核心问题在于企业内外能诱发各种交互作用的网络关系及其构造。网络组织实现了从内部结构的合理性向外部协调的互动性转变。
4.网络组织的形成是一个自组织过程
任何组织都不可能长期拥有所有的关键资源,企业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只是整个社会分工的某个阶段,企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通过企业自发的约束力量来进行,自然形成一个群体共同的活动空间。企业不仅追求大量生产的规模经济,而且自觉地安排价值链上每一个环节,主动地寻求市场上每一个新的经营机会,为此建立起高度自律的机制。
5.网络组织不一定具有法人地位参与网络组织的成员企业一般都保留原来的法人资格,而网络组织本身却不一定是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在有盟主的网络组织中,核心企业起着主导作用,对网络组织有更多的控制权;在无盟主的网络组织中,合作各方平等参与,共同管理,这些网络组织都不具备法人地位。
二、网络组织的动因和结构类型
网络组织的动因从传统的角度看,是缘于抵御风险、增强竞争实力、互借资源以及寻找新的市场或技术等动机的驱使。按Czinkota(1992)的观点,网络组织形成的动因可归结为八个方面:(1)填补市场的技术空白;(2)处理多余的生产能力;(3)降低风险和市场进入成本;(4)加速产品开发;(5)实现规模经济;(6)克服法律的贸易壁垒;(7)扩大现有业务范围;(8)降低退出行业成本。Williamson(1985)则把动机归于追求较低的交易成本,而这又与机会主义行为、信誉及家族式传统有关。信息经济学基于新古典厂商理论的竞争与垄断而过分夸大了交易中的机会主义成本,由此强调正式合作的重要性。所以,一般的网络组织主要是追求规模经济,形成的组织模式也往往呈现两种态势:要么走向一体化;要么极度松散,只是集结而非联盟。
网络组织具有市场和企业的双重特性,也就是说,网络组织既有点像是一个企业,又有点市场交易的影子。按照“市场――企业”划分标准,我们可以将网络组织分成两大类,一类可以称之为“盟主型”或“领导型”企业网络组织,是以某个大企业或大公司为核心建立起来的网络组织,这个企业或大公司掌握着核心技术或关键资源,因而在网络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另一类称为“无盟主型”或“平行型”企业网络组织,组织中的企业并无明显的强弱势之分,各自拥有不同的技术或资源,整个网络组织的效率是依靠所有企业的紧密合作来实现的。“盟主型”网络组织与“平行型”网络组织相比,前者企业的性质比较突出,而后者则具有更多的市场性质。
1、“盟主型”网络组织
从盟主企业对从属企业的控制程度上来看,我们进一步将“盟主型”企业网络分成四种:
(1)“分包制”企业网络,主要特征是大企业将其生产链的某些环节交给其他相关企业来完成,下属企业一般是生产最终产品的某些零部件,是大企业的零部件供应商。这种企业网络又可以称为“供应链”体系。“分包制”最早产生于日本,如丰田汽车公司,是所有企业网络组织中最接近“企业”的类型。
(2)虚拟生产企业网络,最显著的特征是,核心企业并不从事具体的生产活动,而是将实际生产交给一些专业企业来完成。核心企业实现其对其他企业的控制是通过它所掌握的独特的生产技术、制作秘方或品牌号召。虚拟生产的典型代表是耐克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
(3)连锁经营企业网络,这在商业营销中运用得最为普遍,是以契约为基础的连锁方式。主导企业把自己开发的商品服务和营业系统以契约的形式授予加盟店在规定区域内的经销权和营业权,加盟店必须交纳一定的营业权使用费,并承担起规定的义务。连锁经营的核心是特许权的转让,主导企业凭借特许权的转让实现对加盟店经营权的控制,而各加盟店在所有权上则是与主导公司完全独立的。
(4)贸易商社企业网络,这种企业网络以日本的化纤织物业最为普遍。在这种企业网络中,贸易商社是主导企业,组织众多的中小企业进行某种产品的生产,再由贸易商社统一包销它的产品,并在资金设备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贸易商社企业网络尽管也有一个核心企业,但是,同前述几种“领导型”的企业网络相比,对合作的下属企业的控制明显要弱一些。
2.“平行型”企业网络
由于“平行型”企业网络中,各个企业之间是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合作关系,因此这类网络“市场”的特征比较显著。
(1)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企业在产品、技术或市场等战备领域共同合作,规避各自的弱点和劣势,分享在上述领域的联盟优势。常见的战略联盟有产销联盟、技术联盟、价格同盟。产销联盟的参与企业有很强的互补性,如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Wall-Mart)和世界最优秀的日用消费品制造商宝洁公司(P&G)从1991年开始的合作就是这种联盟的典范。
(2)联合经营网络,是指合作企业互相利用各自的顾客源进行联合销售、服务的企业网络形式。通过联合经营,各企业都能有效地扩大自己的经营市场。比如,银行业可以与证券业、保险业进行联合经营。
(3)专业服务网络组织,是指经营性企业同中介机构、财务公司或科研机构之间的专业性服务联合,生产性或经营性企业可以将中介业务、财务管理业务等专业性的活动交给专门的服务性企业来完成,既可以减少本公司的成本,又可以获得专业性的服务,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集中精力进行其核心业务的发展。
(4)企业集群网络,这类企业网络组织是最接近于市场的类型。企业集群是指众多的企业根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而聚集在某一特定的区域内,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企业群体,在这个群体中除了有生产性企业主外,还有运输业、饮食服务业、信息服务等各种行业的企业,形成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大规模的企业群。这类网络的典型代表是意大利的普拉托毛纺企业集群、美国的“硅谷”、“128号公路”等企业集群。企业集群网络往往是和特定的区域经济紧密联系的,是参与企业的数量和类别最多的一种企业网络。
三、浙江中小企业网络组织发展
浙江省是中国乡镇企业、中小企业最集中的省份,中小企业面广量大是浙江省的一大特色和优势。1999年全省共有单个企业资产在5亿元以下的中小企业103万多家,约占全部工业企业总数的99%。浙江工业经济的发展起步于小、得益于小。1999年,全省中小企业创产值11189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0590亿元,实现利润527亿元,上交税金269亿元。2000年中小企业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均在20%以上。乡镇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增加值、利润总额、上交税金等7项经济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在众多网络组织发展模式中,企业集群网络是浙江省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主流模式。这种集群发展模式,通俗地讲是“单个小企业的企业组织和大量小企业集中的企业布局”模式。即生产在一家一户,规模在千户万家,形成微观小规模生产、宏观大规模经营的格局,取得专业化分工和外部规模经济效益。
目前,浙江省已形成了以宁波地区为主体的服装加工业,以海宁市为中心的皮件加工业,以绍兴地区为中心的轻纺加工业,以温州、台州地区为中心的制鞋、文具、包件加工业,以永康市为中心的小五金加工业,以杭嘉湖地区为主体的丝绸加工和家用电器生产等行业。由于产业集聚有助于强化竞争、聚集人才、促进先进技术扩散和技术创新,因此,大大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此外,产业聚集还有助于专业市场在本地形成,成为专业商品(包括最终产品、中间产品、初级产品)及相关产品的交易中心和集散地,促使商品流通速度加快和流通费用下降,从而使商品价格低廉。
在浙江,可以发现不少地区的单个企业规模并不大,有很多甚至是家庭作坊式企业。但由于大量小企业的空间集聚,使该地区形成的行业规模却很大。这种聚集于有限空间内的众多同行业小企业的“规模经营”,可以通过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把原本分散的同行业小企业联结起来,形成区域性行业规模经济优势,从而以区域行业规模经济优势弥补了单个小企业规模偏小的不足,取得了许多只有大企业才可能获得的效益。
同时,浙江中小企业集群网络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1)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分工协作水平较低。在产业组织上,浙江人中小企业缺乏密切的产品、技术、经济联系,进入大企业产业链的中小企业少,大部分中小企业游离在大企业之外,游离在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之外。据抽样调查显示,为大型企业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比重仅为11.8%,大多数中小企业在竞争中有如散兵游勇,缺乏竞争优势。
(2)产品老化和档次较低。在产品结构方面,突出的问题是产品老化和产品的技术档次低,产品缺乏竞争力,在全国具有优势的产品不多。
(3)市场的稳定性较差。大部分中小企业未能与大企业建立发展的协作配套关系,没有稳定的市场。调查表明,59.8%的企业的主要产品独自在市场上销售,并且大部分企业主要产品市场集中在浙江省市场范围,市场地域的局限性较大。
(4)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水平低下是浙江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5)外部环境有待改善。存在着部分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中小企业的生存条件相对较差。目前,有关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管理体系、产业政策和金融、技术、社会服务等,还有待于逐步建立和完善。
四、浙江中小企业网络组织发展的战略思考
浙江中小企业的网络组织目前已有了初步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政府和其它中介机构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为了加快中小企业网络组织发展的步伐,提高中小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仅靠市场的力量以及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是不够的。政府必须在产业政策、企业发展制度环境等方面进行大力扶持。
(1)发展专业服务网络组织,建立专业化市场。专业化市场可以实现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使它们共享销售网络所带来的外部经济性,降低中间品交易的不确定性风险。浙江绍兴的中国轻纺城,义乌小商品城都是小企业集群与专业市场联动发展的很好案例。
(2)发展虚拟生产企业网络,推行区域性名牌产品战略。对单个中小企业来说,自创品牌是质件困难的事,因为这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和强大的产品设计能力,而共同使用品牌、拥有统一销售机构的小企业集群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如山东省的龙口粉丝、德州扒鸡等。建立区域性名牌可以采用统一的销售或行销品牌,也可以建立地方集团。
(3)发展分包制网络组织,以大带小组合一批企业。以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或紧密企业集团为核心,通过产业链联合众多中小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的稳定的产业组织结构关系。鼓励本地中小企业为省外大企业甚至国际大集团配套生产和服务。
(4)建立科技人才支持体系。对于我国大部分城镇来说,阻碍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瓶颈是缺乏适当的人才,而知识经济又导致了人才竞争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培育高技术人才便迫在眉睫。各地方政府可以建立非营利性的教育培训机构,委托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人才培训。
(5)引导组建各种非盈利性的行业组织。这些组织的功能应包括:1为小企业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2为小企业提供免费的咨询、诊断服务,帮助它们改善经营管理。3建立质量检测中心。4建立专业化市场标准组织等。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商学院)
(责任编辑 喻 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1095.htm